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42例,中残者29例,重残者2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45例。无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计数、高热者及低龄(年龄<60岁)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高热、高白细胞计数、高龄等颅外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率为67.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钠血症、合并伤和术后感染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康复训练到位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术后康复,并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7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有4名患者成为植物人,有10名患者重残,有39名患者经过治疗良好和中残。结论:手术后的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路脑外伤患者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注重对路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颅脑外形以及其功能,对病人的身体素质的恢复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术后康复,并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7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有4名患者成为植物人,有10名患者重残,有39名患者经过治疗良好和中残。结论:手术后的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路脑外伤患者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注重对路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颅脑外形以及其功能,对病人的身体素质的恢复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伤情越重,预后越差。复合伤、并发症、基础病、年龄、救治是否及时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及时消除不利因素,中止继发性脑损害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和颅内高压对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中,恢复良好31.56%、中残14.07%、重残24.35%、植物生存0.59%、死亡29.43%。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与患预后有明显相关(P<0.01)。结论: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是导致患死残的主要原因,防治低氧血症、降低颅内压、防治高热和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结合文献调研结果探究CT、GCS以及合并症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关系。结果:7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7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有4名患者成为植物人,有10名患者重残,有39名患者经过治疗良好和中残。结论:基底池有无闭塞、入院时患者的瞳孔改变、GCS计分、患者的血肿类型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等均会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观察患者清醒时间、Karnofsky预后评分、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Karnofsky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日清醒,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开放性颅脑外伤海水浸泡动物模型,研究其伤情特点.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轻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中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重型颅脑外伤海水浸泡组和重型颅脑外伤生理盐水浸泡组.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外伤,致伤后将大鼠局部损伤的脑组织浸泡在人工海水或生理盐水中,构建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病理学、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等变化.结果 建立的动物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遭海水浸泡的开放性颅脑外伤伤情特点.随脑外伤程度的加重,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脑组织病理学、脑含水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逐渐加重;同等伤情下海水浸泡组脑组织坏死和出血等病理改变较生理盐水浸泡组明显加重;浸泡后24 h,同等伤情下海水浸泡组较生理盐水浸泡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等均有显著加重.结论 制作的大鼠模型可模拟不同程度开放性颅脑外伤遭海水浸泡后的伤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660例,其中36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36例中合并颅骨骨折24例,36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36例患者中10例预后较佳,26例预后不佳.结论 颅骨骨折直接损伤是导致大脑浅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合并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颅腩损伤患者预后差,死残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和给予受损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对颅外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有低血压、低氧血症、高血糖、高热、高钠血症5种。结论早期重视并及时处理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格拉斯哥计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268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伤、脑挫伤24.2%,颅内血肿75.8%,其中硬膜下、脑内血肿72.8%,硬膜外血肿8.6%。总生存率41.3%。不同的CCS、不同的血肿类型间生存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有无老年性疾病各组间的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原发脑干伤、脑挫裂伤和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脑内血肿多,易发生多发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死亡率高,合并伤多的特点。CCS、老年性疾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格拉斯哥计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368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伤、脑挫伤24.2%,颅内血肿75.8%,其中硬膜下、脑内血肿72.8%,硬膜外血肿8.6%。总生存率41.3%。不同的GCS、不同的血肿类型间生存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有无老年性疾病各组间的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原发脑干伤、脑挫裂伤和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脑内血肿多,易发生多发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死亡率高,合并伤多的特点。GCS、老年性疾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5例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院体检正常的36例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将患者分为重型组、中型组以及轻型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中型组伤后各时间点及轻型组伤后7天、14天BDN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重型组比较,中型组、轻型组伤后1天、7天、14天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P<0.05);轻型组患者伤后1天、7天、14天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P<0.05)。轻、中、重型患者组内不同伤后时间点的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在不同伤后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伤后1天、7天、14天血清BDNF水平与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0.751、0.673、0.727,P<0.05),与伤后3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0.510、0.491、0.573,P<0.05)。结论不同伤情及预后颅脑损伤者血清BDNF水平不同,可作为临床上对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情况的早期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后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无严重颅外合并症的颅脑损伤患者48 h内的血糖变化进行检测,探讨伤后血糖水平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度(GCS 13~15分)、中度(GCS 9~12分)、重度(GCS 3~8分)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平均血糖随着GCS降低,血糖依次升高.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糖>11.1 mmol/L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糖<11.1 mmol/L者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创伤后早期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可反映伤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68-70+74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5例,按照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重度组PT为(16.24±2.73)s、APTT为(45.67±2.39)s、TT为(16.15±1.22)s,长于中度组[(15.55±2.52)s、(38.55±2.82)s、(15.65±0.82)s]和轻度组[(11.61±2.13)s、(31.12±1.54)s、(15.35±0.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FIB水平为(1.17±0.33) g/L,低于重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GCS评分为(10.62±1.72)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4.21±1.93)分、(12.70±1.63)分],重度组ADL评分为(65.31±2.83)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91.25±3.21)分、(82.62±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出现继发脑损伤14例,明显高于中度组的9例和轻度组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可依据PT和APTT水平进行判定,凝血功能异常程度越大患者颅脑损伤的预后能力越差,借助凝血功能障碍来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