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颌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发生部位对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对下颌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行检测.SAS 9.0软件包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的运动距离在矢状轴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垂直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早接触部位与髁突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①矢状轴干扰侧:(ㄆ)=7.8090-0.04040x1 0.03553x2,8δ=0.1167(P<0.001);②矢状轴非干扰侧:(ㄆ)=8.6140-0.07670x1,δ=0.08463(P<0.001);③垂直轴干扰侧:(ㄆ)=4.2182 0.07330x1,δ=0.1816(P<0.001);④垂直轴非干扰侧:(ㄆ)=3.2498 0.08281x1,δ=0.2638(P=0.001).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PA)结果显示,下颌习惯性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组与无早接触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在开口运动时混合运动部分减少,单纯转动发生渐早.下颌习惯性开闭运动到达的牙尖交错位稳定性高,可用于协助临床修复体的调藈(牙合)以及咬合重建时寻找最适颌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发生部位对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对下颌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行检测.SAS 9.0软件包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的运动距离在矢状轴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垂直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早接触部位与髁突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①矢状轴干扰侧:(ㄆ)=7.8090-0.04040x1+0.03553x2,8δ=0.1167(P<0.001);②矢状轴非干扰侧:(ㄆ)=8.6140-0.07670x1,δ=0.08463(P<0.001);③垂直轴干扰侧:(ㄆ)=4.2182+0.07330x1,δ=0.1816(P<0.001);④垂直轴非干扰侧:(ㄆ)=3.2498+0.08281x1,δ=0.2638(P=0.001).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PA)结果显示,下颌习惯性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组与无早接触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在开口运动时混合运动部分减少,单纯转动发生渐早.下颌习惯性开闭运动到达的牙尖交错位稳定性高,可用于协助临床修复体的调藈(牙合)以及咬合重建时寻找最适颌位.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0岁 ,农民 ,主因精神病发作不能闭口影响说话及进食 1个月来院就诊。检查 :神志清 ,稍呆滞 ,尚合作。双侧下颌呈前伸位 ,前牙开牙合 ,反牙合 ,开闭口运动障碍 ,不能闭口 ,上下颌牙列完整 ,双侧颞下颌关节窝空虚 ,双侧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双侧颞下颌关节侧位片开闭口位均显示双侧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诊断 :双侧颞下颌关节陈旧性前脱位。经用常规手法复位未能奏效 ,随采用双侧后牙加橡胶棒 (直径约 5mm) ,进行颌间牵引复位。隔日复诊 ,诉双侧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检查 :前牙基本呈对刃牙合 ,开牙合较前减轻 ,双…  相似文献   

4.
姚莉  魏垠昊  李潇涵  陶传敏   《四川医学》2021,42(9):964-96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汉族,因牙列不齐来我院口腔科要求治疗,否认慢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无正畸治疗史。专科检查:恒牙列,双侧磨牙远中关系,双侧尖牙远中关系,上下中线基本居中对齐,前牙覆■覆盖Ⅱ°,上下颌Ⅲ°拥挤,B3C3D3位于唇侧,B3位于牙弓外,前牙Bolton比为81.23%,全牙Bolton比为89.29%,上牙弓尖圆形,下牙弓卵圆形,上颌牙弓狭窄,下牙弓正常,上下牙槽骨欠丰满凸面型,轻度开唇露齿,口腔卫生状况可,牙龈无红肿,张口度开口型基本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未见明显弹响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司××,女,47岁,某工厂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患者一个月前因双侧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前牙开(牙合)不能咬断食物去外院求治,诊断为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经穴位封闭、热敷、拔除智齿,症状缓解。一月后疼痛加重并伴头痛、失眠、牙齿不敢咀嚼,再去就诊,医生建议继续穴位封闭治疗,拔除牙齿。本人不愿意拔牙,遂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6.
上、下颌前突伴开牙合的病例临床较少见 ,现将我科诊治 1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18岁 ,下颌畸型 10余年。 8岁发现下前牙反包上前牙渐重 ,13岁上下前牙咬合不上。 15岁下颌向前突出明显。因影响美观于 2 0 0 1年 9月以“下颌前突”收治于本科。专科检查 :左右面部软组织对称 ,面中 1/ 3明显凹陷 ,面下 1/ 3过长 ,上唇露齿 3mm ,下唇较厚 ,双侧颞颌关节动度一致 ,呈近中牙合关系即 6 颊尖咬在 7中尖窝内 ,6 近中颊尖与 7近中颊尖相咬牙合 ,右侧后牙反牙合 ,前牙呈开牙合状 ,下颌中线右偏 3mm。下颌牙弓宽大 ,牙列平整。在…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治反颌病者10例,皆为恒牙期错颌患者,年龄16~20岁,平均17岁;男2例,女8例。常规口腔检查: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残冠或者残根,下颌第三磨牙未萌出,上牙列略拥挤,上颌齿槽骨丰满,下颌可退至对刃,长面型。个别者前牙有小开颌。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胚完好。  相似文献   

8.
前牙反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严重影响牙、颌、面的生长发育,且随着生长发育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早期进行矫治,阻断错颌畸形的继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上颌设计了“2&#215;4”技术加多loops曲唇展前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方法1.1临床资料替牙期前牙反颌病例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8岁~11岁,平均年龄9岁。1.2诊断标准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下颌能后退至切刃相对的咬合,X线头影测量显示ANB角和Y轴基本正常。1.3矫治器的装配在上颌第一磨牙上装配带环,上切牙粘贴4个方丝弓托槽,用0.014Ni-Ti圆丝进行启动,1个月后换用0.45mm~0.5mm不锈钢丝在22、21、11、12之间弯制3个loop21、11之间因有唇系带较低,在磨牙带环颊面管近中弯制停止曲,要求弓丝离开前牙托槽2mm~3mm,以后每月加力一次,2个月~3个月可解除前牙反颌。如果前牙反覆颌较深无法粘贴托槽时可制作下颌全牙列平面式塑料颌板,开沟并作出事物排溢沟,有利于患者的咀嚼。颌垫的高度以能解除前牙反颌即可。2结果10例替牙期反颌病例均在2个月~3个月解除。第一磨牙呈Ⅰ类关系,上下切牙达到正常覆颌覆盖关系,X线头影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恒前牙反颌应用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恒前牙反颌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分析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生长方向、下颌长度、上颌长度、反应面部高度或下颌体陡度、下颌突缩程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未见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关系、上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上下颌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以及下颌中切牙角、上颌中切牙角观察指标对比有明显变化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恒前牙反颌应用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可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颌形态与口腔功能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瑾  史亚伟  胡万娟 《黑龙江医学》2023,47(24):3038-3040
总结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护理经验体会。选取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患者因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收入院,既往有右侧关节骨折病史。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导航下右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右侧颞肌筋膜瓣转移术+肌筋膜悬吊术+面神经松解解压术+颞下颌关节病骨关节刨削术+右侧颞下颌关节盘手术+深部肿物切除术+双侧下颌骨C型截骨术+颌间结扎术”,术后予以抗炎补液等治疗。本病例患者有营养不良、张口受限等健康问题,患者体质量指数值为16.77 kg/m2,体重偏低,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在过去的30年中,患者有张口有限的情况,张口度为0 cm。患者入院后接受营养专家和康复锻炼组的特殊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下颌关节强直主要表现是牙关紧闭。由于患者张口不开而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呼吸和口腔卫生;发病后还会影响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以致产生面颌部畸形。本院1963年~83年3月共收治86例,共进行99次手术,现将临床治疗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牙反邪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因严重影响邪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并常随年龄增大而错邪合而加重。因此,提倡尽早矫治。本文介绍粘固式下颌前牙联冠斜面导板,用于乳前牙反邪合的治疗,具有成本低、制作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的优点,现将该矫治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2~2006年来郑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乳前牙反邪合患者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均在3~5岁。要求上下颌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不拌有拥挤,下颌均可退到前牙切邪合。1.2矫治方法常规取上下颌模型,用自凝塑料在工作模型的下前牙上制作联冠斜面导板。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5岁。因张口困难,不能进食于2001年9月10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张口受限6年,近3年来逐渐加重,每餐只能吸食流质饮食。多次在当地医院求治诊断为颞颌关节炎。给预打针、服药消炎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院求治。检查:体温血压正常,血常规正常,双侧面部对称,无红肿,张口受限,开口度0.8cm;张口运动时,髁状突及颞肌动度轻微,颞颌关节区无压痛。口腔检查:卫生状况极差,18,28颊侧牙龈红肿,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临床较常见的关节脱位,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以双侧急性前脱位最为常见。其关节解剖结构改变是下颌骨髁状突在张口运动中向前下超越了关节结节而不能自行回复原位。基于颞下领关节脱位之解剖结构改变,其脱位后主要症状:脱位后因后磨牙先有抵触。故前牙呈开颌状,不能闭口、流涎、咀嚼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脱位关节附近有触痛,单侧关节前脱位,还可发现下颌中线明显偏向健侧。单纯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参阅以前有关书籍资料,均为口内外结合复位法,  相似文献   

15.
一、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炎杨××女38岁,昆明市官渡区龙泉公社北仓大队人。来诊时间,1975年11月15日,时中医学院师生在龙泉公社医院阶段实习。患者自诉,张口困难已七个月。初,于当年4月份时,渐觉左侧耳前颞颌关节部疼痛,张口时更甚,日渐加重至口不能张大,患者因说话、进食均受限而倍感痛苦,曾服  相似文献   

16.
2×4技术配合多loops曲唇展矫治替牙前牙反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临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83-3483
前牙反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严重影响牙、颌、面的生长发育,且随着生长发育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早期进行矫治,阻断错颌畸形的继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上颌设计了“2×4”技术加多loops曲唇展前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方法1.1临床资料替牙期前牙反颌病例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8岁~11岁,平均年龄9岁。1.2诊断标准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下颌能后退至切刃相对的咬合,X线头影测量显示ANB角和Y轴基本正常。1.3矫治器的装配在上颌第一磨牙上装配带环,上切牙粘贴4个方丝弓托槽,用0.014Ni-Ti圆丝进行启动,1个月后换用0.45mm~0.5mm不锈钢丝在22、21、11、12之间弯制3个loop21、11之间因有唇系带较低,在磨牙带环颊面管近中弯制停止曲,要求弓丝离开前牙托槽2mm~3mm,以后每月加力一次,2个月~3个月可解除前牙反颌。如果前牙反覆颌较深无法粘贴托槽时可制作下颌全牙列平面式塑料颌板,开沟并作出事物排溢沟,有利于患者的咀嚼。颌垫的高度以能解除前牙反颌即可。2结果10例替牙期反颌病例均在2个月~3个月解除。第一磨牙呈Ⅰ类关系,上下切牙达到正常覆颌覆盖关系,X线头影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7岁,因颌面部畸形张口受限11年,患者出生后4天,无任何诱因高烧,并伴抽搐,持续10余天.3~4岁时又高烧38℃~39℃持续数日。自6岁时发现两侧面都不对称,张口受限,开口度为1.bern,到当地医院未治,查体双侧面部不对称,顿中线偏向右侧,右侧显丰满,左恻牛场,面下1/3短,侧面观下颌内缩,似鸟嘴。开闭口运动时右侧探林突动度几乎消失,开o重度受限.开口废为0.6cm,牙列不整,邻关系紊乱,左侧股关系正常,前牙深夜路,注覆盖,下前牙咬及腔部粘膜.X线检查,(右恻挂下颌关节断层)见右恻震林突低平,噱灾较长,临床…  相似文献   

18.
髁状突区域是下颌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保守治疗主要是在磨牙上放垫后行颌间牵引 ,而手术方法多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我科 1998— 2 0 0 1年对 1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5例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18~ 70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9例 ,打击伤 4例 ,跌落伤 1例。损伤情况 :15例中左侧髁状突 9例 ,右侧 6例 ,并发正中骨折 4例 ,对侧颏孔区骨折 2例 ,对侧下颌角骨折 1例。 15例患者均有因后牙早接触而致的前牙开 ,张口困难 ,…  相似文献   

19.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唐山市工人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8~36岁,入选条件:①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距治疗时间为2~10年;②由于6 6拔除后未及时修复,下颌第二恒磨牙及下颌第二双尖牙向缺隙倾斜;③前牙反覆牙合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软硬颌垫结合综合康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复位固定术后咬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患者60 例,通过辅助颌垫维持术后髁突位置。实验对象完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软颌垫治疗组(n = 30例),对照组为硬颌垫治疗组(n = 30例)。术后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张口训练,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并在术后即刻、3、6个月进行MRI检查。研究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核磁共振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效果、张口度改善程度、疼痛程度VAS值及患者佩戴颌垫的舒适度,研究2种颌垫的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后牙开颌,中线偏向健侧情况,戴用颌垫3~6个月后,开颌情况改善。术后2组Friction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软颌垫组CMI(0.149±0.054)较硬颌垫组(0.221±0.051)下降明显。术后即刻MRI评价结果,软硬颌垫治疗有效率达100%(30/30);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MRI评价结果相同,软硬颌垫治疗有效率达97%(29/30)。2组患者术后1个月软颌垫组张口度(2.73±0.27)cm优于硬颌垫组的(2.07±0.3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软颌垫组疼痛指数(2.18±0.54)明显低于硬颌垫组的(3.03±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佩戴舒适度调查显示,软颌垫组患者舒适率86.7%明显高于硬颌垫组的73.3%(P < 0.05)。  结论  软颌垫和硬颌垫治疗效果相似,但术后1个月软颌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硬颌垫,患者软颌垫佩戴舒适度也明显优于硬颌垫。结合软硬颌垫优缺点,即刻至术后1个月可先采用软颌垫,待术后1~3个月患者张口度明显改善后配合硬颌垫治疗,或视具体错颌畸形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