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以及性别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的交互式设计,20名健康青年学员,男性学员10名,完成0 kg、15 kg、27.5 kg和50 kg负重,女性学员10名,完成0kg、15 kg、27.5 kg负重,负重采用双肩背式,着军用背囊,内着规定的军用装具。利用PK254P平衡仪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负重0 kg相比,男性学员负重15 kg时躯干稳定性参数COP的前后标准偏差和运动椭圆面积显著减少(P<0.05),左右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负重27.5 kg时,仅左右标准偏差显著增加(P<0.05),其他稳定参数无显著变化;负重50kg时,除前后标准偏差外,上述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女性学员负重0 kg、15kg和27.5 kg躯干稳定性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与0 kg相比,男性学员负重15 kg时躯干对称性参数横向中心压力和纵向中心压力显著减小(P<0.05),负重27.5 kg和50 kg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学员负重15 kg和27.5 kg时,横向中心压力无显著变化,但纵向中心压力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学员躯干稳定性参数和横向中心压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纵向中心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的负重量下男性学员稳定性增加,负重过量机体维持静态平衡能力受到损害,而女性学员负重增加,躯体前倾,需要代偿性维持躯体静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3~6岁幼儿静态直立平衡能力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3~6岁幼儿的静态直立平衡能力,比较分析四种状态下幼儿静态直立平衡机能的年龄和性别特征。方法:以淮南市市区两所幼儿园298名3~6岁幼儿和作为成人参照的76名大学生为对象,使用Tetrax平衡测试仪测定受试者四种状态下(睁眼、闭眼、睁眼-垫上、闭眼-垫上)静态直立时的一般稳定性指数、体重分布等指标。结果:(1)3~3.5岁组与4~4.5岁组、5~5.5岁组相比,在睁眼、闭眼、睁眼-垫上三种状态下一般稳定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3~6岁幼儿一般稳定性指数发展有女生优于男生的倾向;(3)体重分布的主要特征为两脚脚跟承受更大的体重,左侧支撑体重大于右侧,并且体重分布有随年龄增长平均分布于左右脚的脚趾与脚跟的趋势。结论:3~6岁幼儿随年龄增长,静态直立平衡能力增长迅速,3~4岁增长幅度大于4~5岁;3~4岁年龄段女性幼儿的前庭功能的发育可能先于男性幼儿;3~6岁幼儿体重分布主要位于脚后跟并有偏左侧支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童的动作发展特点,为开拓ADHD儿童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招募19名ADHD男童,从北京市某公立小学1~4年级学生中筛查出ADHD男童61名,排除因主、客观因素不能完成全部测试者,最终入组65名ADHD男童,其中6~8岁41人,9~10岁24人,注意缺陷型ADHD(ADHDPI)48人,混合型ADHD(ADHD-C)17人,募集年龄相差不超过半岁的正常发育男童65名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三版(TGMD-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第二版(MABC-2)分别评估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DHD男童与正常男童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亚型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1)整体分析显示:ADHD组TGMD-3总分和手部精细动作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8岁ADHD组的TG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0周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8名5~12岁的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10).实验组采用结构性运动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干预.在10周运动干预前后,采用TGMD-3测试对所有参与者的基本动作技能得分(身体移动类技能得分、物体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动作锻炼对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公办幼儿园中班2个班级68人,分别进行9周前滚翻和拍球运动干预实验。干预前、后,采用Footscan平衡仪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单脚睁眼和闭眼站立测试,测试指标为单位时间重心移动轨迹、包络面积、最大位移差值。结果:前滚翻和拍球动作锻炼后,儿童无视觉参与下平衡能力的提高分别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结论:前滚翻和拍球锻炼均能有效提高儿童静态平衡能力;二者相比较,前滚翻比拍球对学前儿童静态平衡能力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6岁儿童24小时动作行为(睡眠,静坐行为,身体活动)是否与体脂率相关,以及24小时动作行为中身体行为的时间改变与体脂率变化的剂量-效应。方法:以373名学龄前儿童(男童195名,女童178名)为被试,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身体活动和静坐行为,使用睡眠问卷调查睡眠时长,使用儿童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脂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成分数据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探究。结果:(1)24小时动作行为的时间分布与体脂率的整体关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相对于其他身体行为,仅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和体脂率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3)伴随MVPA等时替代其他行为时间的增加,体脂率下降,然而一旦其他行为尤其是低强度身体活动(LPA)等时替代MVPA的时间增加,体脂率会迅速上升;(4)MVPA不变时,LPA和睡眠时长(SP)等时替代静坐行为(SB)以及SP等时替代LPA部分时间以后,体脂率也有所下降。结论:不同身体行为所花费时间的相互替代与3~6岁儿童体脂率的关联不同,其中MVPA的时间占比尤为重要。未来教育者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北京市43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被试的年龄为14.92±1.76岁。结果:(1)参加中等及以上体育活动量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显著高于少量体育活动的个体(P<0.01)。(2)参加大量体育活动的个体在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上显著高于少量体育活动的个体(P<0.05)。(3)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身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整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结论:中等及以上的体育活动量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大量体育活动能够提升青少年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促进身体自尊、整体自尊,进一步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步速和下肢形态对4~6岁幼儿步态的影响,为幼儿步态的评估以及助行机器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4岁、5岁以及6岁幼儿,共157名受试者。采用三维拍摄技术采集幼儿的步态参数,同时测量幼儿的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A、小腿长、大腿围、骨盆宽、转子间宽、足长、足围及足宽)。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与性别幼儿之间的步态差异,采用回归分析研究步速与其他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幼儿步态发展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1)6岁幼儿的步态周期、步长以及步速显著高于4岁与5岁幼儿(P<0.05),6岁幼儿的摆动相百分比显著高于4岁幼儿(P<0.05),而6岁幼儿的支撑相百分比与步频显著低于4岁幼儿(P<0.05)。(2)随着步速的增加,幼儿的步长、步频以及摆动相百分比呈线性增大,步态周期、双支撑相百分比以及支撑相百分比均呈线性减小。(3)4~6岁幼儿的下肢长A、小腿长及转子间宽与步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对于4~6岁幼儿,随年龄增长其步态不断发展,表现为步长、步速、步态周期以及摆动相百分比不断增大,步频与支撑相百分比减小;步速与步长、步频以及步态周期等步态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下肢长、小腿长和转子间宽度是影响步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辉  李成  耿瑞慧  马红亮 《武警医学》2018,29(7):656-655
  目的 探讨8周的纠正性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功能性动作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连队84名特战队员,将其分为对照组(41名)和试验组(43名)。在训练干预前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得分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都按照军事大纲的训练要求进行训练,根据试验组得分情况设计8周的纠正性训练计划,在日常的军事体能训练中,将纠正性训练计划安排到训练后的再生与恢复部分。比较两组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得分。 结果 经过8周的有效干预,对照组训练后的躯干稳定俯卧撑动作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试验组训练后的FMS总分、直线弓箭步、主动直腿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等动作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0.05或P<0.01)。试验组FMS总分变化幅度(2.75±3.73)明显高于对照组(0.86±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训练前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并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纠正性训练,能够提高特战队员的灵活性、稳定性及身体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6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6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市某小区选取年龄为60~69岁的老年女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健康行为状况等进行调查,最后确定参与实验者为41名。随机分成实验组21人,由专人指导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5~7次/周,每次练习持续1小时以上;对照组20人,平时不常或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开始前和6个月后进行闭目单足站立测试。结果:实验前两组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显著长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6个月的太极柔力球练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 35例 3~ 6岁缺铁性贫血 (IDA)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和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球试验检测了 35例 3~ 6岁IDA患儿和同龄的 35例健康儿童血清中Ig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比较。结果  35例IDA患儿血清IgG、IgA、Ig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外周血中CD3 、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D3 、CD4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85、0 91,P值 <0 .0 1) ,CD8与贫血程度无相关 (r =0 .17,P >0 .0 5 )。结论 IDA主要影响 3~ 6岁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不影响其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向行走训练对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老年人背向行走训练对其平衡能力及步态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老年女性分为实验组(18人)和对照组(12人),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训练强度控制在心率110~120次/分之间的背向行走训练。运用红外自动示踪运动分析系统(Motion Analysis)、测力台(KistlerForce Plate)、DJ2L-Ⅱ型电子单脚站立测试仪对受试者实验前后静态平衡能力、正常行走的步态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1)实验组训练后左、右侧单脚站立时间较训练前显著延长(P<0.05),较之对照组也明显延长;静态闭目站立时前后方向上的身体压力中心波动,实验组较之训练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减小(P<0.05)。(2)步态运动学测试:实验组训练后躯干最大扭转幅度明显增大(P<0.05)、躯干左右晃动幅度明显减小(P<0.05);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正常行走时摆动腿抬膝高度、脚前部离地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左侧抬膝高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步态动力学测试:实验组训练后正常行走缓冲时相的最大地面约束力明显降低、蹬伸时相的最大地面约束力显著增加(P<0.05),最大制动力与推进力较实验前也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的两次测试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各项动力学指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背向行走训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静态平衡与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老年人行走中的下肢蹬伸力量及缓冲控制能力,改善双侧步长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能力和肝、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小鼠(8~9周龄)随机分为安静 生理盐水组、运动 生理盐水组、安静 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组和运动 MPTP组,每组8只。运动组连续5周,每天1次中等强度(12米/分,20分钟)跑台训练。第6周时,各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中等剂量MPTP(30mg/kg×2次)。各组分别于MPTP注射前1天,MPTP注射后第2、5、8天共进行4次行为学测试评分。于末次行为学测试后测试小鼠肝、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表达。结果:运动 生理盐水组和运动 MPTP组小鼠肝、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安静 生理盐水组和安静 MPTP组(P<0.05);爬杆和游泳测试第2、5、8天和悬挂测试第2天,安静 MPTP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安静 生理盐水组(P<0.05),运动 MPTP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安静 MPTP组(P<0.05)。结论:预运动训练可能通过增加肝、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提高小鼠对抗MPTP脑损伤作用,减少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跑转笼”运动方式观察C57BL/6J小鼠运动量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对探索行为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小鼠的跑笼活动量呈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趋势。和5月龄鼠比较,13、24月龄鼠的探索活动明显降低(P<0.01),且24月龄鼠丧失了对新环境探索而形成习惯的特征。5月龄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24月龄鼠保留了形成习惯的特征,13月龄鼠形成习惯的特征更明显。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改善增龄引起的探索行为损害。本文讨论了探索行为与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平衡木试验定量平衡、协调运动功能来研究C57BL/6J小鼠小脑运动功能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运动功能年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3、24月龄鼠通过平衡木的“总时间”和“停留时间”均明显长于5月龄鼠(P<0.05,P<0.01),以24月龄鼠的延长更显著。8和19个月运动后,和同龄对照组比较,运动组通过平衡木的“总时间”和“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表明长期的运动训练能够改善小脑的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慢性运动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可能是运动对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和多巴胺系统保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1207-3p靶向X-射线修复交叉补充因子6(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6,XRCC6)对结直肠癌细胞HT 29凋亡的影响。方法 运用TargetScan在线分析miR-1207-3p与XRCC6的相关性;将XRCC6的3′端非编码区克隆进pmirGLO载体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1207-3p是否靶向调控XRCC6基因;用LipoFiter3转染试剂转染miR-1207-3p mimics或miR-1207-3p inhibitor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RCC6蛋白表达量和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量;采用Annexin V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通过TargetScan分析,miR-1207-3p仅在一个区域与XRCC6具有较高匹配度;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miR-1207-3p靶向结合XRCC6的3′端非编码区;过表达miR-1207-3p时,XRCC6的表达量下降,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3、Cleaved-Casp9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细胞凋亡水平上升(t=34.18,P<0.000 1);敲低miR-1207-3p时,XRCC6的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3、Cleaved-Casp9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下降(t=3.375,P=0.027 9)。结论 MiR-1207-3p可通过抑制XRCC6表达量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连接(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形态结构在成长期(断乳-性成熟)的发育特征及运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3周龄(断乳)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运动组(T组)和悬吊组(H组),运动组和悬吊组分别进行运动增强(跑台运动)和运动减弱(尾部悬吊)干预至8周龄(性成熟),分别于4周龄、5周龄、6周龄、8周龄进行腓肠肌运动终板荧光及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测量,比较各组间运动终板形态、数量、面积、周长和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差异。结果:运动终板形态受周龄和运动干预双重影响,对照组4周龄终板面积和终板周长显著高于3周龄(P<0.01),对照组6周龄终板面积和终板周长显著高于5周龄(P<0.01);对照组4周龄运动终板计数显著低于3周龄(P<0.01);悬吊组4周龄和5周龄终板计数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腓肠肌AchE含量仅受周龄影响,对照组4周龄AchE染色OD值显著高于3周龄(P<0.01)。结论:大鼠成长期NMJ形态在出生后早期(4周龄以前)及青春期均明显发育;其重要的结构成分AchE含量在出生后早期显著升高,之后保持稳定;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长期NMJ形态的发育,具有阶段性显著增长的特征,但不影响AchE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中Toll样受体(TLR)3和4的活化对IL-10、IL-12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体外培养的BM—MSCs中是否存在TLR3和TLR4的表达;用不同剂量的聚肌胞和脂多糖分别进行诱导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L-6的变化。结果:BM—MSCs中有较高水平的TLR3和TLR4mRNA表达。聚肌胞可明显促进IL-6分泌(P〈0.05),且0.025g/L组明显强于0.0025g/L组(P〈0.01);明显抑制IL-10分泌(P〈0.01),且0.25g/L组明显强于0.025g/L组(P〈0.05);对IL-1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脂多糖可明显促进IL-6的分泌(P〈0.01),而对IL-12和IL—10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BM—MSCs中有较高水平的TLR3和TLR4表达。TLR3活化影响BM—MSCs对IL-6和IL-10的分泌,TLR4活化影响IL-6的分泌,TLR3或TLR4活化均不影响IL-1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20.
—6°卧床对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短时间-6°卧床模拟失重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到多克隆刺激剂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后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卧床模拟失重2d后T淋巴细胞受到PHA刺激后增殖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活性呈下降趋势;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ir,IL-2R)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