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 00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MGT检测,并与MPT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相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微柱凝胶法低于聚凝胺法(91.6%VS 96.5%)。两种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且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结论聚凝胺法具有快速的优良特点,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急诊工作适合应用聚凝胺法,而微柱凝胶法更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4839例患者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阴性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复查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做的交叉配血中,发现有4例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盐水介质法未查出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则能同时检测出这4例患者。结论盐水介质法敏感性较差,后两种方法相比较检测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基本一致,凝聚胺法的敏感性略高于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97例,所选患者输血前分别应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及聚凝胺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ABO血型、RhD血型鉴定结果以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结果:与聚凝胺法相比,卡式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与RhD血型一次性中的鉴定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法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较聚凝胺法高且总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保证输血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于聚凝胺技术。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的必检项目,是确保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因此,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生命安危。传统的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介质法,其敏感度不够。因此,我们引进了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该法在一张板卡上可以同时进行正反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5.
微柱凝胶卡配血法与凝聚胺配血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用两种方法对所有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对所有配血不合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7例,交叉配血不合者51例;凝聚胺法测出不规则抗体14例,交叉配血不合49例。微柱凝胶卡法,不受非特异性因素及温度等的影响,但脂血及高纤维蛋白原血清对试验干扰明显。结论提倡推广微柱凝胶卡法,应将2种配血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以利于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阴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对639例住院患者标本用正向定型做血型鉴定和盐水配血法做交叉配血;用反向定型和聚凝胺介质配血法为对照。结果639例中出现假阴性15例,假阴性率为2.35%。其中试剂问题2例(占13.3%),技术因素5例(占33.3%),患者本身的因素8例(占53..4%)。结论试剂因素和技术因素容易控制,而患者本身的因素可通过聚凝胺配血法和其它一些试验减少或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卢冰贤  周云英 《中国校医》2011,25(6):455+457-455,457
目的观察改良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为交叉配血提供更好的试验方法。方法 (1)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2)选取20例需要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以及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这些标本可能存在抗体但改良聚凝胺法配血为阴性。(3)另外选取我院新生儿科5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标本。比较2种方法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点,从而选择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输血的要求。结果 (1)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60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配血在主侧有53例阳性,在次侧有53例阳性,有7例患者的微柱凝胶法配血阴性是因为冷凝集素所引起的。(2)20例患者因为需要大量输血、RH血型阴性、疑似含有抗体,改良聚凝胺法检测阴性,又经微柱凝胶法检出抗体者3例。(3)52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未离心、红细胞未洗涤,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10例、游离试验有15例阳性;标本经过离心、洗涤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8例、游离试验有12例阳性;未处理过的标本微柱凝胶法假阳性5例(5/52)。结论微柱凝胶法红细胞经过离心、洗涤后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相对于改良聚凝胺法是一种标准方法,因此对于临床上需要大量输血和反复输血的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可能存在抗体的标本最好选用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的结果,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急诊配血用凝聚胺法,其他配血用微柱凝胶法,发现阳性结果的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比较.[结果]凝聚胺法耗时约10min,共发现49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耗时约30 min,共发现86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的假阳性比凝聚胺法高.[结论]微柱凝胶法较敏感,能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但耗时长,不适合急诊配血;凝聚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适合急诊配血,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工作中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时,最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正确区分阳性的真假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交叉配血中运用微柱凝胶法(MGP)和凝聚胺法(MP7)的优缺点,最大限度的降低输血反应。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1183例运用微柱凝胶法配血,927例运用凝聚胺法配血,410例运用盐水法配血,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通过比较,微柱凝胶法的主次侧阳性、总阳性以及假阳性例数均比凝聚胺法高,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分别为:微柱凝胶法需30min,凝聚胺法需10min;两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比凝聚胺法敏感,能够将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提高;凝聚胺法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但是容易出现抗体漏检的现象,主要适合用于急诊配血。如运用一种方法出现配血不合现象,应同时应用两种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遇到的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病历分析、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复查血型与家系调查、吸收放散试验、血清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冷凝集素效价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寻找配血困难原因。[结果]在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中,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高效价冷凝集素能遮盖与其同时存在的同种异型抗体,其效价增高是引起意外凝集的常见原因,给血站、临床血库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极易引起错误输血,而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高效价冷凝集素所致配血不合,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如复核血型、自身抗体吸收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放散试验等进行多方面排除、鉴定。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blood bank blood is usually screened for dangerous pathogens, the presence of toxic metals in blood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Population blood lead levels have been decl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occasional high outliers in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 can be found–even when mean levels of blood lead are low. We sampled 999 consecutive blood bank bags from the King/Drew Medical Center, used between December 1999 and February 2000. The geometric mean blood lead level was 1.0 μg/dl (0.048 μmol/l), but 0.5% of the samples had lead levels that exceeded 10 μg/d1, and 2 samples had lead levels that exceeded 30 μg/dl. The 2 samples with the highest lead levels could have presented an additional risk to infants if they were used for blood replacement. Therefore, even in countries with generally low population blood lead levels, blood bank blood should be screened for lead concentration prior to use with infants.  相似文献   

12.
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者血液标本质量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基础。《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必须建立和实施血液标本检测前、中、后过程的管理程序,以确保其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及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笔者根据工作体会,对正确、规范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进行了探讨。现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血液管理实践的总结,探讨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方法。提出通过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加强监督检查等,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进而确保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2018年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调剂情况,为进一步理顺血液调剂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调剂的血液制剂种类、数量、调剂原因以及血液调剂医院级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年和2018年血液过期报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8年调剂血液制剂以悬浮红细胞为主(88.96%),调剂原因以临近过期避免浪费和急救用血为主。县(市)级医院发生血液制剂过期报废和血液调剂占比均最高。结论开展血液调剂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保障临床急救用血,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用血医院应加强监管,细化流程,加强临床用血指导,尽量减少血液调剂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液库存盘点是采供血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传统模式下,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为人工盘点,存在盘点周期长、盘点耗时长、无法精确定位目标血液等问题。青岛市中心血站构建了智慧血液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血液制剂大批量库存智能化盘点,提高了盘点效率,实现了对盘点数据的科学管理,提高了血液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空腹血糖(FPG)与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用酶法检测5381名健康体检者FPG、TG、TC、HDL-C、LDL-C及UA的浓度,根据FPG水平分为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DM)组,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血糖浓度的增高,TG、TC、LDL-C浓度及异常率呈升高趋势,TG在各组间,TC、LDL-C在正常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浓度呈降低趋势,但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IFG组的UA浓度及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UA浓度在糖尿病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G可出现代谢紊乱;血脂、UA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了解广元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01/2007-06月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45 270名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阳检率(3.11%)随着年龄增长、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职业相关;献血者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76.7%,随着年龄增加,参与献血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占81.6%,其阳检率远低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鲜血者;献血者中农民阳检率最高(6.63%),其次为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医生和学生;献血者中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不明(记录不完整)的"未知"组血液阳检率远高于资料完整的献血者.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液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学生是较安全的献血者,应针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农民开展无偿献血、献血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