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结果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幕上16个,幕下2个。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4个密度均匀,2个密度不均匀。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2个信号均匀,3个信号不均匀。CT及MRI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完全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8例患者共14个病灶,其中4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病灶部位包括额叶、颞叶、岛叶、枕叶、胼胝体、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脑室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小脑蚓部,且多位于幕上,仅1个位于幕下。MRI显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仅1例病灶合并出血、2例有囊变,均未见钙化,瘤周均有水肿,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掌握其MRI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幕上13例,幕下2例.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属轻、中度;DWI多呈高信号,ADC值多低于或接近于正常脑白质.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合其MRI特点、部位及年龄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幕上13例,幕下2例.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属轻、中度;DWI多呈高信号,ADC值多低于或接近于正常脑白质.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合其MRI特点、部位及年龄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万军平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52-1653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PCNSL)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颅内PCNSL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PCNSL可单发或多发,CT平扫多呈等或稍高密度影,呈圆形或类圆形;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呈"手握拳样"或"团状"。MRI平扫T1图像上均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图像上呈较高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实质部分均呈结节状、团块状、不规则团片状均匀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大多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MR平扫T1WI等信号12个,略低信号16个,T2WI呈等低信号21个,略高信号7个;DWI呈高信号20个。14例行1H-MRS检查,11例肿瘤实质区均出现典型中度减低的NAA峰,明显升高的Cho峰,10例出现高耸的特征性的Lip峰。增强扫描,18个病灶明显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及"尖角征"。13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于PCNSL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9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9例脑膜瘤中男15例,女44例,男女之比1∶2.9;多数单发(57/59,96.6%),病灶多位于大脑镰和颅骨内板下(42/57,73.7%)。CT平扫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平扫T1WI以等信号(23例)和稍低信号(16例)、T2WI以等信号(12例)和稍高信号(26例)为主,增强扫描后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32/41,78.0%),CT和MRI均可见硬脑膜尾征和瘤周水肿。结论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3年11月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治疗证实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T细胞性1例,4例为单发病灶,2例多发,4例靠近中线部位,肿瘤周围水肿较轻.DWI、FLAIR及T2W多呈高及略高信号,T1WI呈低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中高度明显强化,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占位效应较轻.结论 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认真分析,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术前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的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脑干1例,小颅蚓部1例,大颅半球14例,基底节区1例,右侧丘颅1例。术前误诊4例(均诊断为颅内胶质瘤)。1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占位性肿块,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行马根维显增强扫描,无坏死病灶均呈较均匀显著强化,伴有坏死时,坏死区无强化。16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重度水肿。10例行DWI序列扫描病变呈均匀高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率。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