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是左室肥厚(LVH)。业已证明 ,LVH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变异 (HRV)是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改变的现象[1] 。血压变异性 (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2 ] 。近来不少研究均提示两者信号中蕴藏着有关心血管调节功能状态的信息。本文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HRV及BPV ,研究其与LVH的关系 ,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及对靶器官损害 (TOD)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 对象  5 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选自 1999年 10月至2 0 0 0年 10月在本院体检疗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04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两组,合并左心室肥厚63例为研究组,不合并左心室肥厚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高血压病伴与不伴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赵敏  王丽萍  夏军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417-1417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伴与不伴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分析,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方法对166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LVH)和132例高血压病不伴有LV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观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hHRV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HRV各项指标比不伴左室肥厚明显降低,P〈0.01。结论HRV各项指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的活性状态,其活性失衡也是造成左室肥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HRV时域指标,并根据是否有VA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VA组和非VA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HRV的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V与VA的相关性。结果 VA组、非VA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24h,SDNN)分别为(85.97±15.65)ms、(115±20.56)ms、(133.21±27.65)ms。VA组与非VA组和对照组比较HRV明显降低(p<0.01),非VA组与对照组比较HRV降低(p<0.05),与HR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律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OR值为3.62。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HRV降低与V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袁霞  朱静  朱德斌  郭俊杰 《现代保健》2011,(13):132-133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AMI后4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RV检查指标包括mRR,SDNN,SDANN,rmSSD,PNN50指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明显降低.1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HRV降低非常显著(P〈0.001),与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HRV降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关系,HRV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徐雪兰 《健康大视野》2006,14(12):62-6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05年于我院住院的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9±15.6)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2%和44.18%,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30.17%和9.4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593-159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100例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表现的患者为研究组,50例无动脉硬化表现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率变异性、颈动脉硬化及眼底改变等指标。结果两组的SDANN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SDNN、SDNN Index、HRV Triangular Index、TINN、PNN50、SDSD、NN间期直方图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网膜血管以外的眼底病变无显著差异,研究组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静脉病变、动静脉交叉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TC、LDL-C及TG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及时加强干预,调整治疗,预防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筛查,统计该人群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8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 049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0 kg/m2(OR=6.347)、吸烟(OR=2.998)、病程(1~4年OR=2.330,≥5年OR=4.045)、高血压分级(2级OR=3.375,3级OR=6.412)、血压控制不达标(OR=2.569)、血压昼夜节律类型(非杓型OR=2.010,超杓型OR=3.920,反杓型OR=7.427)、糖尿病(OR=2.852)、冠心病(OR=2.985)、焦虑(OR=1.792)、抑郁(OR=1.947)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肥胖、吸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下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血压控制良好(24h平均收缩压<130mmHg,24h平均舒张压<80mmHg)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50)、非杓型组(n=61)和反杓型组(n=64)。统计血压、心律失常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3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反杓型组、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反杓型组降低较非杓型组更显著(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反杓型组短阵房速检出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患者频发室早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变化主要为夜间血压水平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更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后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药物剂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肥厚均逆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后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药物剂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肥厚均逆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 (LVH) 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 90 例,行超声心动图和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分为 EH 伴 LVH 组 (n=37)、EH不伴 LVH 组 (n=23) 和对照组 (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 LVMI 的相关性.结果:(1) 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 伴 LVH 组 〉EH 不伴 LVH 组 〉 对照组 ;(2)LVMI 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50名健康人(normotensivecontrols,NT)与1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合并症患者及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ACEI/D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非肥厚组及左心室肥厚组的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93及0.5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33(P<0.05)。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合并LVH易患性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替米沙坦是一种长效、高效、低毒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高选择性地作用与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体内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对AT1的亲和作用,拮抗由AT1激活后所产生的动脉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血压上升等生理效应;还可逆转由AT1介导的心肌和动脉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肥厚,延缓心肌肥大的进程.本文通过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室肥厚(LVH)治疗前后的比较来评价替米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不能耐受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卡维地洛组(B组),观察血压、不良反应,并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12个月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两组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1);而在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室重量指数较B组下降明显(P〈0.01)。③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室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不能耐受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卡维地洛组(B组),观察血压、不良反应,并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12个月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两组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1);而在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室重量指数较B组下降明显(P<0.01)。③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室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病因心力衰竭与心脏彩超诊断中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心衰患者,对其进行彩超检查,若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则为A组,若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则为B组,对其三个心动周期的心脏彩超测量结果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予以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后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对比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B组治疗后数据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比A组治疗后低,且组间对比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中左室射血分数的诊断,能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以促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