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例临床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增强扫描,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点。结果 6例AIP中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表现为胰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信号增高,但边界欠清;2例局限于胰头部肿大,T1WI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与周围正常胰腺信号基本一致;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逐渐性强化;MRCP示所有胰腺的胰管变细、节段性狭窄,部分胰头部病变胆管胰腺段狭窄伴上段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对AIP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3):3496-349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有MRI扫描资料的AI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随访证实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 5例MRI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局限肿块型2例,混合型(胰腺弥漫性肿胀伴胰头局限性肿块)1例;病灶周围"包囊征"6例,包囊完整或不完整;肾前筋膜增厚1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病灶、胰周"包囊壁"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MRCP示胆管扩张、胰管节段性狭窄4例,另4例未见明显异常;激素治疗患者2~3次复查表现为胰腺病灶明显好转;所有病例DWI均显现胰腺病灶明显高信号。结论 AIP具有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能够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黄柳明  王缉胜 《广西医学》2012,34(10):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低场MR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低场MR、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低场MR检查包括:轴位与冠状位T1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4例AIP MR平扫均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呈"腊肠样"改变,病变区信号不均匀,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微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主胰管不规则狭窄,胆总管下段呈"鸟嘴样"狭窄,其上方胆管扩张.胰腺周围见不完整环状包膜样组织,T1WI、T2WI呈低信号,延时期可见强化.胰周少量积液.4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查均明显好转.结论 低场MR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正确诊断AIP,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张建英  张福洲  胡凌云  蒋瑾  何孔明 《西部医学》2018,30(11):1658-1661,167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13例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AIP的CT及MRI特征。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及薄层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 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中,8例胰腺弥漫性肿大,5例局限性肿胀,呈团块样肿改变;CT平扫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有9例出现明显延迟强化,8例患者胰周显示模糊,7例出现鞘膜征。10例MRI检查者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薄层MRCP显示3例胆总管呈鼠尾状狭窄,且3例均被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占位;5例胰管呈节段性狭窄或轻度扩张,3例患者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结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对多数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3例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例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果 3例AIP影像学均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胰周少量积液.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其以上胆管扩张,主胰管节段或弥漫性狭窄.3例经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影像诊断在AIP的诊断中有一定作用,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表现。方法对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平扫加强化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本组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7例弥漫性增粗肿胀,呈腊肠状,1例为胰头区局限性肿大;5例可见胰管不规则狭窄;5例胰腺周围可见低密度晕征环绕,呈“包鞘征”;增强扫描,8例均呈病变呈相对低密度,延迟期略有强化。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具有一些特征性的CT表现,通过分析并掌握其CT特点,对其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12例AIP患者的CT和MRI表现,总结病变胰腺的体积、密度、信号及胰腺周围异常改变。结果胰腺CT 9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为局限性肿大,1例胰腺体积未见明显改变。T2WI示11例AIP胰腺弥漫性肿大,10例患者病变胰腺信号轻度升高,信号欠均匀,5例胰胰腺周围见线样低信号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4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12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AIP具有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并有包膜结构的典型影像学特征,CT及MRI检查是发现及诊断AI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AIP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胰腺弥漫肿大者4例,局限肿块型1例。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1例胰腺实质内及胰周见多个囊性低密度灶;MRI检查病变T1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4例DWI序列信号升高。动态增强扫描时,胰腺病变处呈"雪花状"不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3例周围见"包鞘样"结构,4例胆道系统受累,3例胰管狭窄或形态不规则,1例胰管轻度扩张。结论 AIP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随访证实的AIP的多层螺旋CT和MRI资料。结果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肿块2例,胰尾肿大1例,胰腺轮廓清晰4例;1例胰头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1例患者可见到典型的"鞘膜征";4例病灶密度、信号均匀,1例AIP同时伴胰腺癌病例胰腺弥漫肿大,密度、信号不均,可见多发囊性变,T_2WI呈高信号;5例均未见血管受侵、钙化;胰外病变1例可见脾脏肿大;CT平扫可见病变区域密度密度稍减低,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胰腺,门脉期、静脉期持续强化与胰腺密度接近;MRI平扫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一般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与CT相仿。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可以用于诊断AIP,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0年3月~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平均61.3岁。所有患者均行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及自身抗体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超声内镜及B超检查,9例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7例行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5例确诊后接受激素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以黄疸(9例)及腹痛(1例)为首发症状,常伴有高γ球蛋白、高IgG及自身抗体阳性,新发糖尿病2例。影像学表现:CT显示9例胰腺弥漫性增大及1例局灶性增大;7例可见胰周炎性渗出,未发现假性囊肿及胰腺钙化;6例胰周淋巴结肿大。4例行增强CT扫描,均可见胰腺实质延迟强化,胰周囊状低密度缘。磁共振成像显示9例胰腺弥漫性增大。MRCP显示6例主胰管弥漫性狭窄和3例主胰管节段性不规则狭窄。B超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9例,胰头部局灶性肿大1例。超声内镜显示9例胰腺弥漫性增大及1例局灶性增大,回声降低。7例ERCP均显示胆总管远端狭窄,近端胆管扩张,4例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3例节段性狭窄。5例经激素治疗后,胰腺影像学异常明显改善。结论AIP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1.
曹晓琴  黄银萍 《吉林医学》2014,(17):3732-3733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53岁,平均25.2岁。结果: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卵圆形肿块,常沿冠状轴生长,肿瘤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CT平扫均为低至中等密度,其内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部分逐渐增强,病理上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结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并可提供临床信息,但此病的最终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05年3月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23例,对其CT、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在4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2.4岁.CT表现均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显示为局限结节形、新月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9例肿块(82.6%)显示有钙化,其中呈不规则或细小点状钙化12例,斑片状或斑块状7例.5例(21.7%)伴视神经增粗,且1例沿视神经孔侵犯颅内.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呈中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其累及范围,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检出率。方法对182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病例中,1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占96.2%。其中脑池、脑沟显示高密度影136例,占74.8%;少数不显示高密度影,仅显示大脑纵裂、天幕稍增宽及脑池、沟消失共39例,占21.4%。结论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具有极高诊断率,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的早期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假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与肾癌、肾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肾假性肿瘤的成因以及误诊因素。方法:对23例肾肿块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观察其类似肾肿瘤的肿块性病变的CT特征。13例行肿块切除,其中炎性假瘤5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脂肪瘤样增生1例,纤维血管脂肪瘤样增生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肉芽肿性炎1例,肾盂血肿2例。另10例尿脱落细胞阴性,经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确诊或经治疗后观察病变明显好转。结果:大多数炎性或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多不清楚,密度不均,可合并有钙化、脂肪等成分。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其中有囊变区:病灶周同可见多发条索状浸润影,以及肾周筋膜受累征象。血肿及动脉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略高密度肿块。动脉瘤明显强化,其增强的方式、程度与腹主动脉相同;急性血肿可有轻度强化。结论:CT对肾假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8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的显示该病程度、形态,可做定性诊断.结论 CT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为确切依据,分析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6例中良性共69例,恶性17例。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侵袭性骨母细胞瘤(aggressive osteoblastoma,AO)的影像学表现,总结AO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AO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 结果7例AO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为13~56岁,中位年龄32岁。本组7例AO的发病部位是椎体5例,肱骨及肩胛骨各1例。7例AO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6例AO病变内有钙化或骨化,5例AO有厚薄不均匀的肿块影,3例AO病变累及邻骨,2例AO具有较少软组织水肿,1例AO可见骨膜反应。MR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钙化及骨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2例病变区可见液液面(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AO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范围大,皮质不完整,病灶内钙化或骨化。AO应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康康  刘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16-111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CT扫描.横轴位图像上观察甲状腺病灶的形态有无钙化、出血、壁结节、淋巴结转移及增强后病灶强化程度. 结果:本组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CT诊断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3例,与病理诊断对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和92.3%. 结论: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脉络膜肿瘤的B型超声、CT、MRI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脉络膜肿瘤病例,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16例,脉络膜血管瘤4例,脉络膜骨瘤5例,脉络膜转移癌10例.其中20例行B型超声检查,16例经CT扫描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B超表现为明显挖空现象,同时出现脉络膜凹陷;5例脉络膜骨瘤CT表现为眼环类圆形骨密度肿瘤; 与玻璃体比较,9例脉络膜黑色素瘤MRI检查显示T1WI上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4例增强后明显强化,3例增强后明确显示病变突破眼环向球后侵犯.B型超声、CT、MRI在脉络膜肿瘤发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MRI定位诊断优于B型超声;B型超声、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优于CT;MRI对肿瘤眼外侵犯显示更为清晰;而CT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则明显优于B型超声、MRI.结论:B型超声、CT、MRI联合应用对大多数脉络膜肿瘤可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可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