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络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大脑中动脉电凝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手术后,通络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动物的行为学得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通络注射液高剂量和中剂量均可显著降低手术大鼠的脑含水量,减轻脑水肿;并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的脑梗死率。结论 通络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缺血皮层表达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2h后皮层神经元Bcl-2表达开始明显上调,为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后早期Bax在皮层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加,24-48h达高峰。Bcl-2/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结论:Bcl-2和Bax的比率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存亡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有关方法,成功地制作经颈外脉至颈内动脉尼龙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适当做了改进,并初步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该模型无需开颅即能观察再灌注损伤,较好地模拟大脑中动脉区缺血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稳定的能再灌流的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药物对脑缺血保护的基础 [1] 。因此不但要求模型稳定可靠 ,更主要的是简化模型制作过程 ,缩短手术时间 ,扩大手术范围 ,为进一步研究节约时间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样本。信照亮 [2 ] 在其局灶缺血与再灌流鼠脑模型的研究一文中建立模型的方法是 :选择 SD大鼠 ,体重 3 0 0~ 40 0 g。麻醉后 ,颈部正中切口 ,在显微镜下分出左侧颈总动脉 ( CCA)及颈外动脉 ( ECA) ,双极电凝切断 ECA的分支 ,用 6 - 0丝线尽量靠远端结扎 ECA,然后用做血管夹夹闭 ECA的起始处 ,再用 6 …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界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①目的 界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和中心区。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h,缺血病灶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再灌注1~2d最大,波及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之后逐渐缩小;再灌注7~14d恢复到再灌流2h的水平。缺血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形态和结构过渡区,该区的着色和细胞形态结构界于病灶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即缺血半影区。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呈现坏死特征;缺血半影区细胞主要呈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特征。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中心区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缺血半影区位于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杰勇  周岱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7):605-606,610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h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阳性细胞多,而皮层持续时间短,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90min,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β 淀粉样蛋白 (β AP)在梗死区的表达。 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存活 6h、1d、2d、3d、7d、14d不同时间 β AP的表达。 ③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1d ,β AP在梗死区及其周围表达开始增强 ,7d时达高峰 (F =92 .6 3,q =5 .2 1~ 2 5 .87,P <0 .0 1)。④结论 β A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表达增多 ,提示β AP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磺酰脲类受体1(SUR1)调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NCCa-ATP通道)表达的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以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左侧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取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6 h、8 h、12 h、24 h等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的脑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SUR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技术,观察SUR1在缺血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核心区组织在缺血再灌注后3 h、6 h、8 h、12 h及24 h各时间点SUR1 mRNA和SUR1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再灌注后8 h达高峰(P<0.05),缺血再灌注后12 h,SUR1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非常明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SUR1调节的NCCa-ATP通道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上调.推测应用SUR1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最佳时机在缺血再灌注后8~12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含量,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2,4,8,24h动物模型,用高香草酸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PAO活性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多胺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PAO活性在再灌注8h后开始升高(P<0.01),其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1);实验组腐胺含量于再灌注4h后即开始逐渐升高(P<0.05),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5);再灌注8,24h实验组精脒、精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明显增高,PAO活性的增高促使腐胺高峰的形成,对脑缺血损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鼠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诱导的局灶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方法 制备大脑中动脉短暂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24 h、48 h和7 d的模型,用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MMP-9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结果 MMP-9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2h、24h、48h和7d均显著增加,其中48h为高峰期,7d开始下降.结论 MMP-9蛋白表达上调,提示MMP-9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2h在栓塞侧梗死区神经元可见少量Jak1蛋白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梗死周边区表达最显著 ,表达持续时间达 1周。结论Jak1在脑缺血后表达增加 ,表明Jak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平  朱斌  李彤  袁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03-2505,2509
目的 研究MK-8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时照组(n=6)、假手术组(n=6)、手术组(n=12)和手术MK-801不同浓度干预组(0.2、0.4、0.6、0:8、1.0和1.2 mg/kg n=36).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模型制作前30 min按照不同浓度组的剂量腹腔注射MK-801,假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模型建立后第7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大鼠梗塞区大脑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结果 MK-801浓度为0.4mg/kg时,可以明显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0.8ms/ks剂量以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呈递增趋势.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在局灶性脑缺血后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大鼠大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IR)组,IR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2h、6h、12h、24h、48h、72h组,每组6只。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FCIR模型,假手术组仅插线1cm;于脑视交叉平面向后7~11mm处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6hCaspase-3表达升高,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72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数的变化与Caspase-3表达变化一致。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死亡过程,该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2006,35(4):313-315
目的 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环氧酶-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酶(COX)-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48和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可见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24h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达到高峰。结论COX-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COX-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DNF采用侧脑室注射法给药。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DNF预先给药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高剂量组(H);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行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后处死取脑皮层标本待检。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BDNF预先给药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在BDNF预先给药各组中,以预先给药高剂量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小(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BDNF预先给药均能明显减轻脑I/R后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随BDNF预先给药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数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chronological and spatial rules of changes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in a model of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ytotoxic edema in acute phase were explored. Fifteen healthy S-D rats with MCA occluded by thread-embol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5 min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serial imaging was scanned on DWI for the three groups. The relative mean signal intensity (RMSI) of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lateral cauda-putamen, medial cauda-putamen and the volume of regions of hyperintense signal on DWI were calculated. After the last DWI scanning, T2WI was performed for the three groups. After 15 rain ischemia, the rats was presented hyperintense signals on DWI. The regions of hyperintense signal were enlarged with prolonging ischemia time. The regions of hyperintense signal were back to normal after 60 min reperfusion with a small part remaining to show hyperintense signal. The RMSIs of parietal lobe and lateral cauda-putame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ontal lobe and medial cauda-putamen both in ischemia phase and recanalization phase. The three groups were normal on T2WI imaging. DWI had good sensitivity to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ronological and spatial rules of development of early cell edema in ischemia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