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40例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31例(77.5%);有吸烟史33例(82.5%)。结果:4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62个肿瘤(单侧单发29例,单侧多发6例,双侧多发5例),其中46个(74.2%)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I检查不但可以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腺淋巴瘤又称为Warthin瘤或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其他部位如颌下腺、鼻咽部偶可发生.其发病率14%~30%,在腮腺肿瘤中居于第2位(仅次于多形性腺瘤).  相似文献   

3.
腺淋巴瘤又称为Warthin瘤或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其他部位如颌下腺、鼻咽部偶可发生。其发病率14%-30%,在腮腺肿瘤中居于第2位(仅次于多形性腺瘤)。1895年HiLdebrand最先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资料,分析临床及MRI特点。结果 2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45~82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17例(80.9%)。有吸烟史16例(76.0%)。21例患者24侧腮腺发病,共30个病灶。单侧单发16例,单侧多发2例,双侧多发3例,大多数(22个病灶占73.3%)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后下部。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26个(86.7%)病灶边界清楚。病灶多呈T1WI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或稍高混杂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中老年吸烟男性患者,腮腺浅叶后下部病灶,边界清楚,轻中度强化,尤其是多发或双侧发病者,应当首先考虑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腺淋巴瘤又称为Warthin瘤或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其他部位如颌下腺、鼻咽部偶可发生。其发病率14%-30%,在腮腺肿瘤中居于第2位(仅次于多形性腺瘤)。1895年HiLdebrand最先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肿瘤实性部分为感兴趣区获取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ADC均值的差异。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42±0.26)×10^-3 mm^2/s,腺淋巴瘤ADC均值为(0.82±0.27)×10^-3 mm^2/s,两组肿瘤AD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结论:3.0T磁共振DWI能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与腮腺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5—2018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6例腮腺混合瘤与42例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数目、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混合瘤发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差异不大,而腺淋巴瘤发病以中老年为主,且明显以男性多见;混合瘤多单发(26例),腺淋巴瘤可多发(42例患者中11例多发,其中9例双侧多发,2例单侧多发),混合瘤T2WI上信号多混杂,呈渐进性强化,而腺淋巴瘤多囊变,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快速廓清。结论:腮腺混合瘤及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性别及发病特点,可明显提高两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 mapping)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T2 mapping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49例为良性肿瘤(良性组),包括29例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亚组)、17例沃辛瘤(沃辛瘤亚组)及2例基底细胞腺瘤和1例神经纤维瘤,24例为恶性肿瘤(恶性组);测量并比较组/亚组间T2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2值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结果 良恶性肿瘤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T2值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69,其诊断敏感度为64.69%,特异度为85.72%。多形性腺瘤亚组、沃辛瘤亚组与恶性组间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9,P<0.01),两两比较示Warthin瘤亚组与恶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其余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值鉴别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为0.83,敏感度为79.63%,特异度为94.31%;鉴别沃辛瘤与恶性肿瘤的AUC为0.91,敏感度为93.28%,特异度为89.84%。结论 T2 mapping对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和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35例(多形性腺瘤组)、腺淋巴瘤33例(腺淋巴瘤组)。术前行常规MR扫描,应用MaZda软件于轴位T2WI上肿瘤所有层面沿肿瘤边界勾画ROI,行直方图分析,所获参数包括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价值。结果 多形性腺瘤组与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0、50、90、99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57、0.771、0.776、0.661、0.780、0.781、0.738(P均<0.05)。以平均值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72.73%;方差为72.73%和74.29%;偏度为84.85%和65.71%;峰度为69.70%和74.29%;第10百分位数为60.61%和82.86%;第50百分位数为72.73%和82.86%;第90百分位数为60.61%和94.29%;第99百分位数为85.71%和57.58%。结论 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具有较高价值,其中第50、90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附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21例(70.0%);有吸烟史23例(76.7%).3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4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4例),其中35个(77.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检查,不但可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腮腺腺淋巴瘤中,男12例,女3例,其中50岁以上13例(86.7%),有吸烟史13例(86.7%).单发13例,多发2例,共21个病灶,其中17个(81.0%)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早期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其中13个(61.9%)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或周围见贴边血管影.结论 根据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及MR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BCA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与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36例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11例腮腺BCA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平均最大径(22.36±8.79) mm,多位于浅叶(8/11)。6例接受CT检查,平扫5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边缘强化较明显,1例可见强化壁结节。5例接受MR检查,11例病灶T1WI均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均可见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并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其中1例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CT或MRI见血管贴边征象10例,静脉回流进同侧下颌后静脉或颈外静脉者7例。结论 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均有手术病理证实,将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腮腺区良性占位38例,恶性13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肿块,以多形性腺瘤(18/38)居多,平扫其内部密度较均匀;其次为腺淋巴瘤(10/38),常位于腮腺后下极(9/10)并易囊变液化(2/10);13例腮腺区恶性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CT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粘液表皮样癌居多(5/7)。转移瘤6例,以鼻咽部来源常见(5/6),常可见肿大淋巴结及原发灶。结论:CT扫描对腮腺浅叶病变定位定性较为准确,对于腮腺深叶病变及并发感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9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3例多形性腺瘤和99例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相关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62例、验证集70例。利用ITK-SNAP软件上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采用Pyradiomics 软件提取二维超声腮腺病灶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将提取特征正则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再使用选择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模型,筛选出最佳特征。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K紧邻(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根据筛选的最佳特征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对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鉴别诊断能力。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鉴别各个模型诊断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的差异,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常见的良性肿瘤时,提取影像组学21个特征,利用SVM、KNN、Decision tree算法所构建模型鉴别效能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0.848、0.842、0.814、0.826;0.721、0.947、0.481、0.652;0.620、0.684、1.000、0.608。通过DeLong检验发现SVM算法优于其他两种算法所构建的模型。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利用机器算法可以用于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腮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在腮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85例腮腺结节患者(共96个腮腺结节)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常规超声和UE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特征、弹性评分及病理结果。结果 96个腮腺结节中,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53个,恶性43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恶性者47个,弹性评分≤3分、诊断为良性49者。弹性评分≤3分者中,良性病灶所占比例(46/53,86.79%)高于恶性病灶(3/43,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2,P<0.05),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7/53)vs 6.98%(3/43),χ2=0.988,P>0.05]。采用UE诊断腮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UE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良恶性腮腺结节。在评估腮腺结节性质时,需结合常规超声、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6.
腮腺Warthin瘤的CT、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7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男33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55.5岁),55岁以上29例(78.4%);有20年以上吸烟史27例(73%)。37例共53个瘤灶,25例为单发,8例为单侧多发,4例为双侧多发。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79.2%),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平均长径约2.8cm。CT平扫(21灶)肿瘤呈实性(11灶)或囊实性(10灶),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检查(32灶)T1WI瘤灶均呈低信号,压脂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27灶),内可见裂隙状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16灶T1WI瘤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17例27灶)动脉期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18灶见包膜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