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MR增强颅脑容积成像扫描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价值。方法 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MR平扫、增强及增强颅脑容积成像(BRAVO)。结果 24例中,22例可见单发脑发育性静脉异常,2例多发;平扫病灶呈长T1短T2信号;常规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增强BRAVO扫描均清楚显示病灶内强化血管影;MIP、VR及MPR可多方位显示病灶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3.0TMR增强颅脑容积成像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条带征的形成原因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证实的DV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DVA患者中,3例位于小脑半球,3例位于侧脑室体旁,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小脑半球及四脑室内且合并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8例T1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4例可见海蛇头征;5例T2WI呈三组黑白相间条带征,1例呈圆点状高信号,2例呈单组黑白条带征;4例FLAIR序列呈三组黑白相间条带征。结论 DVA条带征形成的原因为流动相位偏移伪影及血管搏动伪影,对DVA的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3 T MR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4例MR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结果 26个病灶于平扫序列上可发现病灶,常规增强序列上可显示病灶强化,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上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通过MIP、VR及MPR,可多方位特征性地显示水母头样征象。结论 3T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扫描序列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优势明显,是诊断该病准确、可靠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4.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也称为静脉血瘤或静脉性血管畸形,系一种组织学上完全由静脉组成的血管畸形,它由许多不规则扩张的髓静脉和一至数条引流静脉组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成MRI(SyMRI)定量评估妊娠高血压(GH)孕妇子代脑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 选取25例GH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观察组,以33例无高危围产因素孕妇分娩的早产儿为对照组。行颅脑SyMRI,对比组间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额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白质、丘脑腹外侧核、尾状核、豆状核及小脑的T1、T2值,观察其与纠正胎龄(PM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脑区T1、T2值诊断GH早产儿脑发育异常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内囊后肢、顶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白质、丘脑腹外侧核、尾状核及小脑T1、T2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内,除胼胝体压部、豆状核及小脑外,各脑区T1值均与PMA呈负相关;除额叶白质及小脑外,各脑区T2值均与PMA呈负相关(P均<0.05)。对照组内,除胼胝体压部外,各脑区T1值均与PMA呈负相关,各脑区T2值均与PMA呈负相关(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顶叶白质、丘脑腹外侧核T1、T2值及胼胝体压部T2值诊断GH早产儿脑发育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结论 SyMRI有助于早期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T1加权,T2加权,液体衰减恢复成像(FLAIR)和增强后的MRI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病变累及右侧小脑半球和蚓部,1例仅累及右侧小脑半球,2例肿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全部肿瘤于T1加权成像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T2加权及FLAIR成像呈条纹状相同的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强化,结论 MRI呈条纹状改变是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又称脑发育性静脉异常,静脉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中的常见类型,国外尸检研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总发病率为2%,占脑血管畸形的63%[1],国内临床报道较少.近年由于先进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临床上发现CVM有增多的趋势.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对本院由MRI及3D-DCE-MRA诊断,并经DSA或临床手术证实的5例MRI表现进行了总结,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的影像特征。方法对 2例MRI误诊,后经血管造影确诊的DVA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一例为典型性DVA、一例为非典型性DVA。结论 血管造影仍是DVAs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MRI和MRV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V诊断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MRI诊断的12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病例,其中3例具备MRV资料,分析其MRI和MRV表现。结果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3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3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合并Chairi畸形1例,合并出血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在MRI上可见典型表现,平扫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导静脉在T1W及T2WI上均呈血管流空信号,髓静脉多数显示不佳,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人粗大的导静脉,呈“海蛇头”样之典型改变。MRV可显示异常扩张之导静脉,并可显示其回流归属,对髓静脉显示不佳。结论MRI能可靠检出病灶,具备特征性表现,并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MRV可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回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能弥补MRI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静脉性脑梗死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及典型影像学表现确诊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8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病变5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Flair相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其中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显示脑内1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5例,上矢状窦受累3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横窦-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2例。结论:静脉性脑梗死有其明显MRI影像特征,MRI和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V检查,2例行DSA检查。 结果 4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同时受累,1例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4例单纯乙状窦受累,2例单纯横窦受累。MR平扫1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8例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2例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不显影、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部脑静脉扩张。 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是目前明确并诊断脑静脉窦先天变异和静脉窦疾病如静脉窦损伤、静脉窦血栓和矢状窦旁脑膜瘤对静脉窦压迫、侵袭等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对显示颅内静脉窦的受侵程度及先天变异有独特优势,笔者就不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静脉窦解剖结构显示及病变诊断特点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比较和总结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穆巍  周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3):239-240
目的探讨经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T)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CVT患者均行MRI标准自旋回波T1WI、T2wI和VEN/3D/PCA。结果VEN/3D/PCA比标准sE序列T1WI和T2WI多检测出CVT12处,与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V是诊断CVT的主要依据。能够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大视野高分辨力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3D CE MRV)进行头颈静脉成像时的对比剂注入方法。方法 对37例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无异常发现的门诊患者及2名健康志愿者行大视野高分辨力头颈静脉3D CE MRV,根据对比剂注入方法分为单相团注组(A组)和双相团注组(B组),分析两组图像整体质量、伪影情况、动脉干扰评分差异和动静脉信号比值、背景组织与静脉信号强度比值,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3D CE MRV成像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伪影情况评分、动脉信号干扰评分、背景组织与静脉信号强度比值、颅内动静脉信号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颈部动静脉信号比值高于A组(P<0.05)。结论 3.0T场强下3D CE MRV头颈静脉联合成像中,应用单相团注单倍(0.1 mmol/kg体质量)剂量对比剂即可获得高质量静脉血管增强影像,完整显示头颈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SWI测量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评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方法对96名健康受试者行常规MR、SWI检查,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上矢状窦、小脑静脉、脑干前正中静脉的静脉血相位值进行测量。比较5个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间及不同血管之间静脉血相位值的差异。结果各测量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矢状窦的血液相位值(-0.644±0.079)在各测量血管中最低(P均<0.05),而小脑静脉和脑干前正中静脉相位值较高(-0.473±0.089、-0.354±0.075,P均<0.05)。结论脑静脉血相位值随年龄改变无明显变化,而不同静脉血相位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