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974.4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mSv,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3例病人[心率(HR)为65~75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ms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分制:5分为优,1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ms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方法行冠状动脉CT成像,比较两者的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7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每组35例,两组心率均<70次/min,记录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5±0.7)mSv和(9.6±1.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ED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低74.4%。结论心率在一定范围内(﹤70次/min),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CTA图像,并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校正右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67例患者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选取最佳重建期相,分别选用常规重建方法及Snapshot Freeze技术重建图像,测量右冠状动脉的CT值及记录平均心率并计算心率变化;以RCA为评价对象,由3名放射科医师用5分法对两种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常规重建图像及SSF技术重建图像的进行主观评分,并分析SSF技术重建图像的评分与RCA的CT值、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9.71±10.58)次/min,心率变化为3.66±2.54。1068段血管的直径在常规重建图像为(2.55±0.46)mm,SSF重建图像的直径为(2.54±0.62)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65)。常规重建图像及SSF重建图像的RCA的CT值分别为(273.57±108.12)HU、(289.37±98.76)HU,两组之间RCA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t=-0.69,P=0.39)。常规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25±0.54,SSF图像的主观评分为4.76±0.35,具有统计学意义(Z=-5.17,P0.01)。运动伪影对右冠状动脉2段(RCA2)影响最大,常规重建图像和SSF技术重建图像中的RCA2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01±0.61、4.32±0.22,SSF技术重建出来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重建的图像(Z=-4.32,P0.01)。常规重建图像与SSF技术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具有相关性(r=0.81,P0.01)。SSF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与RCA的CT值、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具有相关性(r=0.67、-0.49、-0.47,P0.05)。结论 SSF技术能有效校正右冠状动脉的运动伪影,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越大,用SSF校正后的图像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SF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例患者资料,选取最佳重建期相,分别用常规重建方法及Snap shot Freeze(SSF)技术重建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用5分法对两种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常规重建图像、SSF重建图像及DSA图像中各段冠状动脉的直径,对其差异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析SSF技术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与RCA的CT值、患者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常规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83±0.62,SSF图像的主观评分为4.49±0.7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相关性(Z=-5.17、r=0.76,P=0.00)。252段血管的直径在常规重建图像、SSF图像及DSA图像上的直径分别为(2.59±0.79)mm、(2.57±0.81)mm、(2.48±0.82)mm,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7,P=0.77);常规重建图像及SSF重建图像的RCA的CT值分别为(284.57±106.76)HU、(296.15±101.89)HU,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73,P=0.48);SSF重建图像主观评分与CT值、平均心率、心率变化的具有相关性(r=0.73、-0.52、-0.52,P<0.05)。结论 SSF能有效校正冠状动脉的运动伪影,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100 k V条件下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为低剂量个性化冠脉CTA扫描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100 k V前瞻性(A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B组)扫描;所有患者心律平稳,心率≤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计算噪声、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63±0.26)m Sv和(4.90±0.93)m Sv。A组的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NR及CNR低于B组(P0.05)。2组冠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相比,100 k V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更窄的曝光时间窗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律稳定、配合屏气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共360例,按心率及扫描方案随机分为5组:当心率<65次/分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用7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A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选择此时相为中心总长1%作为曝光时间窗,行前瞻心电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B组)。当心率≥65次/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常规使用3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C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以此时相为中心选择总长10%的曝光时间窗,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D 组)和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成像(E组);分别计算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4分制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8.11±1.54)mSv]和B组[(3.63±0.82)mSv],C 组[(10.56±2.51)mSv]和 D 组[(4.42±1.16)mSv],D 组[(4.42±1.16)mSv]和E组[(5.43±1.14)mSv]的辐射剂量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窄窗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辐射剂量最少;而各组间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通过平扫获得最佳时相,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的时间窗,而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0%的时间窗,能获得高质量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 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3 例病人[心率(HR)为65~75 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 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 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 ms 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 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 分制:5分为优,1 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有822 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 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 ms 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估全心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 2.0,SSF 2)能提高在心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术前患者主动脉瓣环CT测量一致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期间57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用于TAVR术前评估的心脏增强CT患者检查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自由心率下在单次心跳期间接受前瞻性ECG门控同步采集的心脏增强CT检查。分别使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 1.0,SSF 1)和SSF 2后处理技术从R-R间隔获取的35%和75%的原始数据中获得后处理图像。每个患者的4组图像 (SSF 1-35%、SSF1-75%,SSF 2-35%、SSF2-75%)由两个独立的盲读者测量分析主动脉瓣环面积、短轴和长轴、周长、平均直径和左、右冠状动脉高度并对整体图像质量使用5分Likert法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主动脉瓣环,左、右冠脉开口处的CT值、SD值,计算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分析图像质量和测量一致性。结果:无论在35%还是75%期相,SSF2组图像均具有比SSF1图像更高的图像评分(P<0.05),35%期相时SSF2将图像质量从不可评估(<3分)提高至了良好(≥4分)。客观参数上在35%期相SSF2图像主动脉瓣环SD更低,75%期相左冠开口SNR更高(P<0.05)。对于同一位医师SSF1图像与SSF2图像上测得的主动脉瓣环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35%期相图像上测量主动脉瓣环的环长轴、环短轴、平均直径、周长和面积时,SSF2图像能获得比SSF1图像更窄的Bland-Altman一致性区间(LOA)和更高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但无统计学意义。75%期相图像上SSF2能提高测量平均直径,面积,左、右冠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对于左冠高度测量有统计学意义[SSF1-75% vs. SSF2-75%,测量偏差:-0.2246 vs. -0.3211, LOA:(-3.411,2.962) vs. (-2.034,1.392),ICC: 0.892 vs. 0.966,95%置信区间:(0.824,0.935) vs. (0.943,0.98)]。结论:SSF 2可显著减少运动伪影改善心脏增强CT成像的图像质量,并且对于主动脉瓣环结构测量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能为TAVR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