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按照AO/OTA分型:31-A1型18例,31-A2型41例,31-A3型22例。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结果:采用闭合复位78例,有限切开复位3例。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0±23min。术后X线片显示72例(88.9%)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随访12~40个月,平均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未发生髋内翻、髓内钉尖端周围骨折、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或向外侧退出。Harris评分45~100分,平均89±13分,优良率达86.4%。结论: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能有效地维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尤其对31-A3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有限切开复位,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优于有限切开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因肱骨干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3~12岁患儿50例随机分为弹性髓内钉组和石膏固定组,每组25例,弹性髓内钉组行手法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石膏固定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指标,术后24h、术后7d、石膏拆除48h以及石膏拆除7d上肢肿胀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肩肘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弹性髓内钉组和石膏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5.14±31.52)mL vs(191.12±45.41)mL]、手术时间[(57.31±15.64)min vs(72.36±12.86)min]和骨折愈合时间[(9.32±3.09)周vs(12.78±4.49)周]比较,弹性髓内钉组均低(短)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石膏拆除48 h上肢肿胀测量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7 d[(21.22±0.39)cm vs(24.61±0.79)cm]及石膏拆除7 d[(20.11±0.79)cm vs(23.48±0.27)cm]肿胀测量周径比较,弹性髓内钉组明显小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钉组和石膏固定组患者的肩、肘关节活动度[(154.12±15.97)°vs(112.43±19.31)°;(134.11±6.71)°vs(112.99±6.91)°]比较,弹性髓内钉组均大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钉组和石膏固定组患者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31.99±2.39)分vs(26.48±3.11)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6.47±2.96)分vs(87.31±3.91)分]比较,弹性髓内钉组均高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骨折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肩、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好,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单纯性肱骨干骨折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双通道技术治疗老年ⅠA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6月于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行微创双通道治疗老年ⅠA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与同时期采用三通道治疗此类骨折患者82例进行对照,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部疼痛评分、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通道组患者相比,双通道组患者术中复位时间及总复位时间均较短[(3.40±1.05)min vs (6.09±0.84)min, P<0.001; (10.96±1.87)min vs (13.74±1.90)min, P<0.001]。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53.62±8.99)min vs (68.35±5.29)min, 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22.54±21.23)mL vs (146.43±31.02)mL, P<0.001],术后髋部疼痛评分较低(2.83±0.83 vs 3.30±1.09, P=0.008),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19.33±5.87)mg/L vs (26.12±7.39)mg/L, P<0.001]。两组患者在切皮前闭合复位时间、内固定方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双通道技术治疗老年ⅠA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并且可以减轻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术后髋部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2±7.92)min vs.(55.45±10.36)min,(30.16±4.87)mL vs.(73.09±10.58)mL](P<0.05);②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5±2.54)d vs.(15.37±2.82)d,(33.36±7.15)d vs.(40.54±7.83)d](P<0.05);③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0%vs.82.0%)(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4.0%vs.16.0%)(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愈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3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86.4±11.2)分较对照组高(72.6±10.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骨关节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闭合复位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动力髋螺钉( DHS)内固定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术中引导儿童不稳定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儿童不稳定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资料.实验组30例,术中应用高频超声引导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C型臂最终透视确定.对照组30例,术中应用C型臂透视引导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团队完成.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射线暴露及初次闭合复位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全部实现闭合复位内固定,无血管及神经损伤,C型臂最终透视确定复位及内固定位置满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22.23±3.95) min vs.(29.03±5.42) min],出血量少[(18.30 ±4.48) mL vs.(29.40 ±7.17) mL],射线暴露次数少[(1.80±0.50)次vs.(6.10±1.60)次],初次闭合复位成功率高(83.3% vs.63.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动态观察骨折形态及内固定通过骨折断端的位置,射线暴露次数少,术中初次复位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人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平均年龄76岁,骨折类型31-A1 23例,31-A2 35例,31-A3 9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1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无感染、骨不连及压疮发生.优24例,良29例,可14例,优良率为79.1%.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钉板系统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DHS内固定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PFNA内固定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术后3 h、12 h、24 h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5.30±0.48)cm vs(13.80±0.70)cm]、手术时间[(72.65±11.05)min vs(89.42±9.43)min]、透视次数[(8.62±2.03)次vs(3.67±1.04)次]、透视时间[(6.42±1.05)min vs(3.97±1.32)min]、术中出血量([379.80±63.00)mL vs(294.00±47.00)mL]、术后引流量[(130.50±10.00)mL vs(220.00±19.40)mL]和愈合时间[(9.60±1.50)周vs(13.70±2.3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12 h、24 h CK和My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较DHS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助于促进快速骨折愈合、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为A2.2~A3.3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42例)、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40例)、长髓内钉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其中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长髓内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致伤原因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骨折AO分型存在差异(P<0.01)。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手术时间为(62.26±31.03)min,短于长髓内钉组[(89.54±2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64.53±29.2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术中出血量为(149.19±45.97)mL,少于长髓内钉组[(230.77±5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153.43±40.3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2.22)个月,长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11.43±2.95)个月、(12.35±4.4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Harris评分为(77.33±8.18)分,低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85.52±10.76)分、(89.1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2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8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长髓内钉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结论 运用远端第四点固定技术可以减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使患者早期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电阻应变式传感器(RSS)在不同下肢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患者9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组79例、股骨干骨折组15例、股骨颈骨折组5例。患者均在牵引床上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使用RSS测量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中的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及3组不同骨折类型手术前后血色素变化及输血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长髓内钉、短髓内钉、空心钉)的术中牵引力和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长髓内钉固定患者和短髓内钉固定患者时下肢旋转角度。结果 3组不同骨折类型初始牵引力、牵引时长、松解牵引力、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不同骨折类型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患者牵引总时长、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完全复位对于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L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力线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因L4/5腰椎退变性滑脱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70例患者,分为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三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共有7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各计35例。完全复位组与部分复位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30.1±67.6 vs. 182.5±56.3 ml, P<0.001; 176.4±35.2 vs. 152.6±23.4 min, P<0.001),且完全复位组的滑脱矫形率显著高于部分复位组(89.5±10.2 vs. 30.5±20.5 %, 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TK、PT、SVA均有减小趋势,LL有增大趋势。术后三月,两组间的SVA具有统计学差异(26.5±21.2 vs. 34.5±24.6 mm, P=0.012)。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的LL、PT以及SVA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完全复位组小于部分复位组。结论:对于L4/5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而言,无论完全复位抑或是部分复位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之部分复位,完全复位的患者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在远期的临床疗效上收益较好,且能够保证更好的矢状位力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ITS万向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应用ITS万向锁定钢板及普通重建钢板治疗的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7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ITS万向锁定钢板组(A组)32例,重建钢板组(B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Constant-Murly评分,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ITS锁定钢板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重建钢板组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9个月。ITS锁定钢板组和重建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9.5分钟及47.4分钟(P<0.05)。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5周及13.3周(P>0.05)。ITS锁定钢板组Constant-Murly评分平均分为91.1分,重建钢板组为90.2分(P>0.05)。ITS锁定钢板组术后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肩部疼痛症状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症状3例。重建钢板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3例,不愈合患者1例,螺钉松动3例,钢板断裂1例,术后肩部疼痛症状4例,肩关节活动受限症状2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ITS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重建钢板组,ITS万向锁定钢板对于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91例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行骨折修复手术。采用随机分组将所有患儿分为传统内固定组(45例,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和弹性髓内钉组(46例,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骨折修复率、疗效观察指标、骨痂生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弹性髓内钉组的骨折修复优良率高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住院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骨痂生长情况评分高于传统内固定组(P <0.05)。不同时间点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③弹性髓内钉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52%)明显低于传统内固定组(22.22%)(P <0.05)。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中段胫骨创伤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案相比,更利于骨骼愈合和骨痂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确诊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5日相关诊疗数据,并将其分为4组:A组(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为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22日,B组(2020年COVID-19疫情前)为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C组(2019年与A组同期)为2019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5日,D组(2019年与B组同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对收集的2020年及2019年发热门诊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结果 2020年春节前后发热门诊诊疗总体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当。同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171.7±37.0)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6.5±1.3)min],但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2.8±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环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216.3±41.8)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5.6±0.8)min],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3.3±3.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CT检查比例明显多于2019年同期[7.9%(292/3 658)vs 3.7%(206/5 493)],虽因加强防护措施延长了检查时间[(12.5±3.8)min vs(10.0±3.2)min],但患者获取CT检查报告时间明显减少[(10.6±2.5)min vs(58.4±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调整相关的流程和配置、配备专门CT机等举措可减少每位医务工作者每日接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典Wnt通路相关基因在股骨颈脆性骨折和髋关节骨关节炎病例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相关基因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FF)组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组,其中,FF组共14例,女性占71.4%,患者平均年龄74.64±6.98岁;OA组共13例,其中女性占76.9%,患者平均年龄66.9±6.98岁;所有标本均来自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愿捐献的新鲜股骨头;咬取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中点并远离骨折线处的松质骨,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别检测SOST、DKK-1、Ctnnb1、LRP5、FZD1等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脆性骨折组与骨关节炎组比较,SOST基因mRNA水平较高,而Ctnnb1较低,P均<0.05;DKK-1、LRP5、FZD1等基因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强度的降低可能与SOST基因表达增强以及Ctnnb1基因表达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苏州九龙医院确诊但未规范使用药物治疗的ACOS患者28例,给予为期12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ICS/LABA)吸入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FeNO值、FEV1%pred、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FeNO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将患者按不同年龄和吸烟状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选取28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检测其FeNO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ACOS患者的FeNO水平[(32.04±8.34)×10-9 mol/L vs (25.56±4.13)×10-9 mol/L,P<0.05]、诱导痰EOS[(18.51±5.36)% vs (13.18±1.56)%,P<0.05]、血清总IgE[(251.91±42.24) ng/mL vs (204.65±28.52) 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EV1%pred[(52.03±7.03)% vs (55.16±8.20)%,P=0.391]、hs-CRP水平[(10.86±4.92) mg/L vs (9.16±1.82) mg/L,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ACOS组患者的FeN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2.04±8.34)×10-9 mol/L、(25.56±4.13)×10-9 mol/L vs (17.04±0.97)×10-9 mol/L,P<0.05].不同年龄和吸烟状况的患者在ICS/LABA治疗前、后的FeNO值、诱导痰EOS、血清总IgE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ICS/LABA吸入治疗前、后ACOS组患者的FeNO水平与诱导痰EOS、血清总kE均呈正相关(治疗前:r=0.924,P<0.01;r=0.945,P<0.01.治疗后:r=0.247,P<0.01;r=0.443,P<0.01),而与血清hs-CRP、FEV1% pred则无相关性.结论 ACOS患者气道存在EOS性炎症,可使用ICS/LABA吸入治疗,其疗效不受年龄及吸烟状况的影响.FeNO检测可作为检测和评估ACOS使用ICS/LABA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且其与诱导痰EOS、血清总IgE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