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5年来汕头地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数据,分析髋部骨折的性别比、发病年龄、骨折类型和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分布,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类型髋部骨折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 共纳入1 437例患者,其中男570例,女867例,股骨颈骨折1 159例,转子间骨折278例;性别比(男/女)0.66,其中股骨颈骨折性别比(男/女)为0.61(439/720),股骨转子间骨折性别比(男/女)为0.89(131/147),不同类型髋部骨折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患者发病年龄为(66.20±21.26)岁,其中男(56.74±24.01)岁,女(72.42±16.52)岁,男女发病年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发病年龄(64.45±21.98)岁,转子间骨折为(73.50±16.02)岁,骨折类型之间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髋部骨折四季均可发病,春季359例,夏季352例,秋季323例,冬季403例,男女发病(P=0.910)、股骨颈骨折与转子间骨折(P=0.859)的季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汕头地区髋部骨折以女性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更为常见,不同性别及骨折类型的发病年龄存在显著差别,发病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髋部骨折的防治水平和救治质量,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215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伴发病等。结果:215例患者中,男119例,女96例,年龄14~99岁,平均(68.92±9.71)岁,大于70岁的患者148例;136例患者伴有一种以上的内科疾病,其中大于70岁的患者127例,占93.38%。手术治疗189例,保守治疗2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8例。结论:髋部骨折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伴发内科疾病。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减少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加强陪护和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4.
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与地区、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有关,它的发病分布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老龄化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增多 ,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挑战。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 80岁髋部骨折患者 4 7例 ,并对其中 2 8例采用手术治疗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共收治≥80岁髋部骨折病人 4 7例。其中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 15例 ,手术治疗 7例 (5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例为内固定手术 )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 32例 ,手术治疗 2 1例 (2 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例动力髋内固定术 )。2 8例手术病人年龄 84± 4岁 (8…  相似文献   

6.
廖建平  刘少华  杨永华  熊冬波 《九江医学》2003,18(3):151-151,153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过去对老年髋部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由于存在卧床时间长、难以护理、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国内外对老年髋部骨折越来越趋向于手术治疗。作者对自1994年以来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265例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低钠血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鲜髋部骨折患者(年龄≥70岁)6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入院后第1、3天查血生化,观察血清电解质情况,记录内科并发症,探讨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结果 67例患者中有38例发生低钠血症,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股骨颈骨折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高血压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常发生低钠血症,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但与高血压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内科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特点,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148例7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症、麻醉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当天死亡1例,术后第10天死亡1例,术后2用80%患者拄双拐非负重离床活动。146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疗效评价优103例,占70.5%,良35例,占24%,差8例,占5.5%。结论: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要认真仔细地治疗其合并症,手术选择安全的麻醉以及简单合理的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9.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56例,女94例。80~89岁120例,90岁以上30例。股骨颈骨折79例,按Garden分类:Ⅰ型6例,Ⅱ型16例,Ⅲ型38例,Ⅳ型19例;粗隆间骨折71例,按Evan分型:Ⅰ型9例,Ⅱ型17例,Ⅲ型28例,Ⅳ型7例。致伤原因:平地行走时跌伤36例,从床上或椅上跌下43例,上下楼跌倒26例,上下车跌倒28例,被单车或摩托车撞倒17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中126例有合并症,两种以上合并症者8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2月收治获得随访的髋部骨折住院患者217例,其中手术治疗172例,非手术治疗45例.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死亡等情况.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1),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策略选择:附9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10年间手术治疗的915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7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915例,根据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围手术期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的调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尽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专科护理和科普宣教.回顾分析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1年内死亡率.结果 915例患者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9.5±34.2)min;手术出血量150~440mL,平均(278.3±56.8)mL;住院时间5~31 d,平均(5.6±3.2)d.发生全身和局部并发症210例,其中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分别为117例和93例.14例(1.5%)患者死亡.根据手术等待时间分为<2 d组、2~7 d组和>7 d组,3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待时间越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在围手术期充分调整全身情况及基础疾病用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尽早实行髋部骨折手术,并积极开展专科护理和术前宣教,实现髋部骨折的个体化诊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胡天志  朱美忠  陈滔 《重庆医学》2011,40(10):966-96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1月本科获得随访的167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疗效。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DHS;B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C组:髓内内固定(包括PFN、Gamma钉);D组:人工髋关节置换(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随访12~60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手术参数,评定比较围手术期风险;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组围手术期手术参数最低(P<0.01),B组、C组两组相当(P>0.05),A组最高(P<0.01);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3、6个月D组优于其他组(P<0.01),A、B、C 3组相当(P>0.05),术后12个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最高,其余各组相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高龄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满意,髓内固定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也是合适的选择,DHS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绿色通道建设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治的115例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流程不同分为绿色通道组(58例)和常规处理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术后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绿色通道组手术等待时间(中位数43.6 h)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中位数136.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色通道组住院时间[(4.3±1.2)d]明显短于常规处理组[(8.5±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11例(19.0%)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29例(50.9%)发生并发症,常规处理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绿色通道组(P<0.01);绿色通道组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4%(2/58) vs 14.0%(8/57),P<0.05;3.4%(2/58) vs 15.8%(9/57),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绿色通道建设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有利于缩短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部功能的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继发性对侧髋部骨折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26例单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例,对继发性对侧髋部骨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风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发的疾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等。结果 326例单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继发对侧髋部骨折17例,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率5.22%。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发疾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都是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要对骨折治愈后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率的危险因素进行重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进行了随访。结果:55例随访6~36个月,骨折均甲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折弯或断裂,无髋内翻、肢体外旋和短缩畸形.患髋功能优良率达83.7%。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起床活动等优点,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2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2例.主要比较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等,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手术疗效按功能改善率进行评定.结果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及引流量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术前Harris评分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组,术后两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区别,两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均为100%,两组病例未出现假体脱位、骨折再发等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与新鲜骨折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几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该院1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用解剖钢板、Gamma钉以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6(平均14)个月的随访,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患者平均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4.61%,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占10.18%);三种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只要手术方式选择适当,解剖钢板、DHS和Gamma钉等内固定方法均为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找113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3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占75.22%,男女比例2.32∶1。超过半数患者的职业为农牧民,商业服务占第2位。患者大部分来源于疫区,来自北京(非疫区)的患者数量占第4位。70.8%的患者因接触羊、牛发病,而有10.6%的患者无明确接触史。结论未成年人发病率不容忽视,接触传播仍是布鲁菌病传播流行的主要方式,但其他传播途径致病所占比例增高,需临床医师加以重视。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畜间流行仍然是控制布鲁菌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