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各大症状进行重要程度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轮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计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诊断要素的权重系数。[结果] 3轮咨询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第一轮回收3份问卷,第二轮回收19份问卷,第三轮回收5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暗、苔腻、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滑、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体胖、唇青紫、面色晦暗、口黏、肢体困重。[结论]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证候辨证依据的权重,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气阴两虚证患者与健康人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异同。[方法]通过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纳入7家临床单位124例受试者,因未完成访视脱失7例,最终纳入受试者117例,其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治疗,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比较冠心病患者0、4、8、12周、健康人第0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1)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及舌下脉络青紫情况较0周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2)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第4、8、12周时,各症状评分较0周有所下降(P0.05或P0.01)。3)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各项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各症状评分及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弦、脉涩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两组患者各时点比较,部分指标及舌脉情况存在不同程度差异。4)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0、8周时,身重、口黏腻、苔腻、脉滑、舌有瘀斑瘀点聚为一类,脉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0、8周时,胸闷、胸痛、身重、口黏腻、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聚为一类,舌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脉涩聚为一类。[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经治疗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中相关症状表现均有所改善,且不同证型的表现不同。《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可以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将976例冠心病按单一证候、2个证候组合、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计算构成比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单一证候分为血瘀、痰浊、气滞、络阻、热(火)、水饮、寒凝、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1个证候,血瘀(93. 44%)为本病核心证候,络阻(88. 62%)、痰浊(71. 41%)与热邪(65. 88%)占重要位置; 2个证候组合分为痰瘀互结、痰热互结、血瘀络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阳虚水泛9个证候,血瘀络阻(86. 16%)、痰瘀互结(69. 15%)与痰热互结(62. 70%)占主导地位; 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分为血瘀痰浊络阻(或兼热)、气滞血瘀络阻、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兼络瘀5个证候,血瘀痰浊络阻(68. 34%)占主导地位,偏热者尤多(65. 88%)。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核心证候,其次是络阻、痰浊。本病是由2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引起,3个及以上证候组成的复杂证候占主导,血瘀痰浊络阻为核心证候,其中偏热者尤多。  相似文献   

4.
痰浊、瘀血作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继发性病理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影响了脉管的通利、气血的盈亏,进而导致脉象在"位、数、形、势"等属性方面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象既往研究和专家共识的解析,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本脉象为弦脉、滑脉、涩脉,兼脉则以弦滑脉、弦涩脉为多,可因疾病的病期、痰瘀的多寡、合并疾病不同而变化,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辨识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热结血脉证临床诊断条目权重。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冠心病热结血脉证临床诊断条目(临床症状、舌象、脉象)问卷,邀请中医临床和热证相关研究专家,填写本课题组设计的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确定冠心病热结血脉证临床诊断条目的权重。结果:冠心病热结血脉证权重:舌象>临床症状>脉象;舌象权重:舌质红绛(0.1812)>苔黄(0.1762)>舌有瘀斑瘀点(0.1335);临床症状权重:胸痛(闷)(0.0637)>近期病情波动(加重)(0.0597)>烦躁(0.0563)>大便秘结(0.0561)>口苦(0.0482)>口干(0.0431)>心悸(0.0382);脉象权重:数脉(0.0897)>滑脉(0.0540)。结论:舌质红绛、苔黄、舌有瘀斑瘀点、数脉、胸痛(闷)、近期病情波动(加重)是冠心病热结血脉证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每个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蒙神窍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素比较,内火证、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痰瘀互阻证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医案并提取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胃、肺、肌肤、经络、心、筋骨、肾、胞宫,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热、气虚、风、湿、火、阴虚、毒、血虚、寒、津液亏虚等,对病位及病性证素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的兼证如:痰瘀阻络证;湿热蕴肤;风寒犯肺;肝郁脾虚;气虚津亏;火毒内蕴;心胃瘀阻;虚热内扰;血虚不荣.结论: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调阅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风湿病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统计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舌脉、体征及中医证候等,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致病因素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湿热痹阻(32.30%)、邪郁化热(19.47%)、瘀血阻络(12.39%)、肾阴亏虚(11.06%)、痰瘀互结(8.41%)、寒湿痹阻(7.96%)、肝肾不足(6.64%)、肾阳亏虚(1.77%)。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湿、热、瘀所占比例较大;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的中医证候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证候在病程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湿、热、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病程方面,痰瘀互结证病程最长,而虚证的病程普遍较长。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SPSS(11.0),从全国九所医院收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9例,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年长者以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为主.在病程方面,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病程最长.各地域间证候分布不同.双手X线分期提示各证候均以Ⅱ期为多,其中寒湿阻络型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炎症反应。既往研究表明,以下13个炎症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一定相关性。分别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因子(TNF-α、IL-6、IL-18、MMPS、MCP-1、M-CSF)、免疫细胞膜分子(CD4\CD4L、PS\PSL、ICAM-1)和脂蛋白(Apo A-Ⅰ、α1-AT)。其中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证据最多。另外,冠心病患者血中大部分炎症因子水平随着非痰瘀证→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依次升高,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其他证候炎症程度增高。这些指标有助于痰瘀互结证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3.
SARS后骨坏死早期中医证候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后骨坏死早期中医证候表现规律。方法:以各观察辨证因子出现的频数和定量分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其主成分有下肢酸楚、关节疼痛、关节沉重、体倦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食后腹胀、自汗、心悸、气短、头沉重,舌胖有齿痕、舌质淡或舌暗,苔腻,脉弦、沉、滑、细。结论:SARS后骨坏死痰瘀互结是最能反映该病病机权重最大的关键内容,早期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痰瘀阻络或经脉痹阻。  相似文献   

14.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5.
陈善达  梁昊  李亮 《世界中医药》2022,(17):2501-2505
目的:挖掘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病案的证候与用药规律。方法:运用Excel及Python软件,对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收集的343个冠心病临床病案的证素、证候以及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权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冠心病最常见的3个证素为血瘀、痰和气虚,最常见的3个证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证候为胸闷、胸痛、气短、苔白和舌暗,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中药为丹参、甘草、川芎、半夏和茯苓。结论:通过证素-证候分析得出,气虚血瘀特有的证候有苔白、舌淡、脉沉、汗出与气短,气滞血瘀特有的证候有瘀点(斑)舌与苔黄,痰瘀互结特有的证候有苔腻、纳呆、苔厚、脉滑与舌胖;通过证素-中药分析得出,气虚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瘀互结证用药可归纳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制订中医证候调查表,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头胀、不寐、肥胖、口干、目干、心悸等为多见;舌象以暗红舌、红舌多见,薄苔、白苔为常见苔质;弦脉为常见脉象。证候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最为少见;证素以阴虚、血瘀、痰浊、阳虚比例较大。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且虚证多于实证。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平  张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87-1489,149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收集51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统计证候分布特点,总结辨证分型规律,初步探讨证候分型与疾病的关系。结果AD主要分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三型,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油腻饮食者比例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患者DeBakeyⅢ型占100%,高于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例达88.33%;阳虚痰瘀组CRP明显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BNP高于气虚痰瘀组和痰瘀互结组。结论AD属中医痛证范畴,痰瘀互阻是病变的核心;如出现阳气不足,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毕颖斐  毛静远 《中医杂志》2012,53(18):1580-1584
目的 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专家调查,确定冠心病各种证候要素的诊断要点.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运用Delphi法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进行调查,对所选条目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量化评分,将两者的量化值予以求积处理,得到各种相关条目在证候要素判断过程中的权重值及重要性排序;并对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共28名专家参加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94±0.06),协调系数为0.664.冠心病气虚证特征性条目为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神疲懒言,淡白舌,弱脉;血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头晕,面色萎黄,唇甲色淡,淡白舌,细脉;阴虚证特征性条目为心悸,口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证特征性条目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面色咣白,下肢水肿,胖大舌或伴齿痕舌,脉沉迟;寒凝证特征性条目为胸痛,畏寒肢冷,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脉紧;热蕴证特征性条目为口干欲饮,口苦,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痰浊证特征性条目为胸闷,体胖,头重如裹,身体困重,苔腻,脉滑;水饮证特征性条目为喘息,平卧困难,下肢水肿,或伴颜面浮肿,小便短少,渴不欲饮,苔滑;气滞证特征性条目为胸胁胀满,嗳气或矢气则舒,善太息,情志不遂易发,脉弦;血瘀证的特征性条目为胸痛,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暗淡或紫暗,或伴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滞,脉涩.结论 专家调查结果确定了规范、简明的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3-2076
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是一种"复合证候",其辨证诊断方式主要有:证素辨证、单元组合辨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类法、专家咨询法、"痰证+血瘀证"组合、"主症+次症"等组合。课题组综合以上辨证方式制定了《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辨证诊断方式专家咨询问卷》,开展了专家咨询。结果表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靠组合辨证虽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一种组合方式并不比另一种更好,如果考虑痰(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和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因寒致瘀、因热致瘀、血出致瘀等)致病的病因病机,其组合辨证就更复杂了,提出"复合"证候应该具有自然属性,靠组合不能真正反映其本质特性,如何解决中医复合证候的辨证诊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