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对64例闭式分离术后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结果二尖瓣口面积由(0.98±0.54)cm2增至(1.67±0.36)cm2(P<0.01),左房压由(29.34±6.21)mmHg降至(16.15±3.69)mmHg(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施行PBMV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50例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成形术(PBMV)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评价.方法采用Inoue法对5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施行PBMV,并对其中38例进行术后随访.结果PBMV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显著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MVN)由0.98±0.23cm2增至2.14±0.24cm2(P<0.01),左房平均压(MLAP)由3.42±0.97kPa降至1.52±0.62kPa(P<0.01),左房内径(LAD)由5.10±±0.87cm减至4.55±1.02cm(P<0.05).38例平均随访16个月,除1例发生再狭窄外,其余病例手术后当时比较无显著性变化,LA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结论PBMV近期远效果较好.严格选择病例、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及时房颤病人常规抗凝准备是PBMV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16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二尖瓣再狭窄患者,并与同期首次行PBMV 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 PBMV 后血液动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揭示对经外科分离术后二尖瓣再狭窄患者,PBMV 仍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 单球囊技术,对53例经皮二尖辩球囊成形术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55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时等方面进行了某些改良,来进行PBMV操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二尖瓣面积由(0.79±0.29)cm~2增至(1.82±0.28)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30.7±5.1)mmHg降至(11.4±3.7)mmHg(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 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在PBMV术操作熟练后,对此类患者亦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PBMV,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PBMV的 43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君实  况竹生 《贵州医药》1993,17(3):142-144
本文报道1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的近期疗效和90天随访观察结果。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杂音明显减轻或消失。左房平均压由3.28±0.76KPα降至1.48±0.53KPα(P<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2.65±1.30降至0.38±0.26KPα(P<0.01),二尖瓣瓣口面积由1.06±0.21cm~2增至1.72±0.16cm~2(P<0.01)。术后90天复查无再狭窄发生,心功能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及左房内径均稳定于术后近期水平。本文结果表明:国产球囊扩张导管可成功应用于PBMV。该疗法疗效可靠、严重并发症少,较外科手术安全。并有康复快、不需开胸、可反复进行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7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50例经华法令抗凝3~6个月后,23例尿激酶5~7d溶栓后均存在血栓,分别行PBMV术,观察血管栓塞并发症、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平均压(LAP)的变化。结果术中2例发生脑栓塞,两组各1例;MVA术前(0.78±0.18)cm2、(0.79±0.16)cm2增加为(1.78±0.21)cm2,(1.77±0.23)cm2(P<0.01);LAP由术前(28.90±6.34)mmHg、(29.70±7.24)mmHg下降至(16.75±6.25)mmHg、(16.34±6.71)mmHg(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者行PBMV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小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皮球囊二尖办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以了解其再狭窄率、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7年6月~1998年10月随访资料完整的2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8~69岁(39.8±8.7岁)。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8±4.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6例心功能持续改善,4例心功能稳定,2例心功能恶化。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术前、术后及随访的二尖瓣口面积分别为0.85±0.3cm~2、2.05±0.26cm~2和1.84±0.35cm~2。4例发生再狭窄(18.19%),1例反流加重。结论:PMBA术后可保持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凤翔  李清泉 《江苏医药》1990,16(5):248-249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价29例二尖瓣狭窄病人手术分离后的短期效果。二尖瓣分离术后2周,跨二尖瓣高峰血流速度(214.48±45.31到149.07±31.58cm/s,P<0.01)、舒张期压力阶差(19.19±8.71到9.25±3.67mmHg,P<0.01)、房室压力半降时间(289.31±103.78~147.59±43.23ms,P<0.01)显著减低,而二尖瓣口面积(0.84±0.34~1.80±0.62cm~2,P<0.01)、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E/A)显著增加(1.12±0.19~1.46±0.42,P<0.01)。本文结果表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适用于大多数二尖瓣病人严重性的定量诊断,对二尖瓣狭窄病人的术前估价和术后随访,是一项有用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在二尖瓣瓣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二尖瓣成形术治疗45例(瓣膜成形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45例(瓣膜置换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瓣膜置换组相比,瓣膜成形组术后24 h输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的左心射血功分数(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瓣膜置换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瓣膜置换组(2.22%比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对二尖瓣瓣膜病变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后输血量较少,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心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5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不全7例,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而再次开胸止血4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上述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均未见二尖瓣狭窄,32例无二尖瓣反流(0级),75例微量反流(Ⅰ级),38例轻度反流(Ⅱ级),5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18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和心脏大小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5、7个月时各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俭春  江时森 《江苏医药》1993,19(3):122-124
采用改良Inouc 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成功67例。手术后左房压、平均肺动脉压和二尖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P<0.01),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P<0.01)。就手术方法、球囊大小选择,疗效判断和影响疗效因素分析,认为PBMV 具有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和适合国情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Mosaic瓣膜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表现及左心功能变化.方法.33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osaic生物瓣膜置换术,于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者术后1年最大跨瓣压差(18.4±4.4)mm Hg,平均跨瓣压差(6.6±1.3)mm Hg,有效瓣口面积(1.9±0.4)cm2,最大跨瓣流速(2.1±0.3) m/s.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左房径、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肺动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saic生物瓣置换术后1年血流动力学表现良好,患者左心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