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运华  彭学文 《当代医学》2014,(17):157-157
目的分析卧位旋按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医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5)。治疗组患者应用仰卧旋按手法治疗,每3d进行卧位旋按手法1次,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应用坐位颈椎布托牵引法治疗,每3d 1次,8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效果明显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治疗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6例,效果明显9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治疗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旋按手法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78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手法,观察组行辨证推拿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恶心、视线模糊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RBV低切)、血浆比黏度(R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等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灯盏华素静脉滴注2个疗程共28天,通过彩色经颅多普超声血流仪(TCD)检测,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通过血黏度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平均峰流速、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各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指数等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临床症状也随着明显缓解。结论灯盏花素能有效改变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增加血流灌注,可能与此药能改变血液流变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丁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4,(7):114-115,119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迹的差异。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血沉和红细胞压迹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牵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8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3例;对照组165例采用活血化淤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87.5%,两组治疗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轻者头痛头晕、手足麻木,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本病发病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有关[1].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为了验证中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笔者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部中药湿热敷的方法,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和口服西比灵治疗两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临床计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柳直  鄢卫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41-143
目的观察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旋牵手法的治疗机理,并制定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操作规程,为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旋牵手法治疗组(A组)、旋转扳法对照组(B组)、颈椎牵引对照组(C组)各200例。治疗前后、治疗1疗程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并拍颈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A组优良率92.00%,B组优良率83.00%,C组优良率63.00%,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通过标准化研究,使操作手法规范化,有利于旋牵手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凉血化瘀法和补肾法对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肾毒血清性实验模型,分为凉血化瘀治疗组、补肾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灌服8周后杀检,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凉血化瘀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优于病理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补肾组和病理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凉血化瘀法对于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强于补肾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72例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与63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其中69例患者于通心络胶囊治疗30天后再次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观察通心络的治疗作用。结果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1);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5或P<0.01)。经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ACI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的明显异常;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20、40、8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4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家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10、20、4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2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葛根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率;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结论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祛痰法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72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采用益气化瘀祛痰法中药口服,86例西医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在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益气化瘀祛痰法对降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优于西医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行为类型输卵管结扎受术者手术应激的焦虑情绪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83例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后分为A型行为和B型行为两组,手术前1周和手术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情绪及检验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受术者手术后SAS评分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手术前有明显增高,A型行为组增高更显著,结论:行为类型影响输卵管结扎术应激的焦虚情绪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乾坤 《华夏医学》2000,13(2):144-145
目的:探讨脑梗塞伴高粘血症、高脂血症治疗新途径。方法:对42例脑梗塞伴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多功能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综合治疗,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与自身对照分析。结果:治疗20d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甘油三脂、胆固醇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88%。结论:多功能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对脑梗塞伴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前后血脂、血流变学、血小板凝聚率变化,借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激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和激素联合中草药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检测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统计学处理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检测血清脂类比较P〈0.01;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理血、调节免疫治疗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在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明显优于六味地黄丸组,值得推广、但药物的剂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血清胆固醇正常水平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68例冠心病,其空腹血清总胆醇为4.71~5.69mmol/L(181~219mg/dl),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为服消心痛每日3次,每次10mg,美托洛尔每日2次,每次12.5mg,阿司匹林每日50mg.其中35例(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每晚40mg.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6个月).常规治疗组33例,不用氟伐他汀,其治疗方法与疗程均与氟伐他汀组相同.每疗程开始前1d与结束次日,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 服氟伐他汀3个月,查血脂示TC、LDL-C明显下降(P<0.01),TG、HDL-C无变化(P>0.05).用药6个月TG、LDL-C进一步降低(P<0.01),HDL-C亦上升(P<0.05).TG虽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程度(P>0.05).常规治疗组TC、TG、LDL-C、HDL-C治疗前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观察,患者经氟伐他汀治疗后(3、6个月),示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DCG监测示用药3个月时,两组的症状性与无症状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均减少(P均<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用药6个月示氟伐他汀组症状性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进一步减少(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在随访治疗过程中发现常规治疗组有1例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氟伐他汀组无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病情均稳定,且未见氟伐他汀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氟伐他汀有调脂与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长程治疗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杨怡  朱蕾 《西部医学》2012,24(3):531-532,53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接受降糖和控制血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200μ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1次/d,治疗14d;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2次/d,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LDL-C以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除红细胞压积外,观察组血脂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应用前列地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3例患者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并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显示ILIB治疗后,血浆粕度(np)、全血粘度(nb)、还原粘度(n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明显降低。说明ILIB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