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志强  梁凌  庞振瑶  林芳  陈平 《广西医学》2004,26(4):498-500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正常对照组 10 0例 ,高血压病组 14 5例 ,2型糖尿病组 90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10 2例 ,测定空腹血糖 (FSG)、血胰岛素 (Fins)、血和尿的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微量白蛋白 (Alb) ,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测定颈动脉中 -内膜厚度 (IMT)、斑块的发生率 ,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 ;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 ,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ISI、血和尿的β2 -MG、尿Alb、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LVMI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 <0 0 1) ;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ISI、IMT和斑块积分又较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高 (P <0 0 5 ) ;各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 (IMT及斑块积分 )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LVMI及血和尿的 β2 -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 ,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 ,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与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肾损害的差异,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心脏左室重构及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Alb),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并根据Crouse方法计算斑块积分;测定心脏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ISI、血尿β2-MG、尿Alb、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均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将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及斑块积分)与年龄、体重指数、ISI、TG、 LVMI及血和尿的β2-MG、尿Alb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损害,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时,靶器官损害更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年龄、肥胖及心脏左室重构、肾功能损害有关,其中胰岛素抵抗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前者在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参与影响作用。方法:选取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即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Crouse法计算斑块积分)。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I),空腹血胰岛素/空腹血糖,AI/AG,斑块积分,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0例正常血压者作为对照,应用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ISI和斑块积分(PS)与各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EH组的IMT与A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4,P<0.05),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329,P<0.05);PS与FSI呈正相关(r值为0.308,P<0.05);IMT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444、0.352,P<0.05),IMT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425,P<0.05)。PS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293、0.381,P<0.05),PS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28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指数、收缩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较为密切,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94,0.002。收缩压、胰岛素与PS较为密切,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0.064。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程,即较单纯老年高血压病对颈动脉硬化损害更严重。胰岛素抵抗在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参与和促进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覃永生  侯津友 《广西医学》2003,25(12):2432-2434
目的 :比较氯沙坦、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1 0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 5 1例 ,卡托普利组 5 6例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 2 4小时动态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 (ISI) ;另取 6 0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较健康对照组 ISI下降 (P<0 .0 1 ) ,治疗后在血压降低同时 ISI提高 ,左室重量指数及血、尿β2 -微球蛋白等心、肾靶器官损害指标均下降。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氯沙坦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比卡托普利明显 (P<0 .0 5 ) ;两者均减轻心、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心肌和颈动脉重构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30例正常者,分别测定室间隔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IBS周期变异幅度(CVIB)、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颈总动脉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及斑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异同.结果 (1) EH组LVMI、IBS、 CCA-IMT、B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 EH组LVMI与IMT、B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6和0.506,P<0.05);ISI与IMT、BIM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和-0.498,P<0.05).结论 LVMI、IMT、BIMT与ISI密切相关,IR可能是参与高血压左室心肌与颈动脉重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老年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119例无糖尿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例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高血压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比较3组的BMI、血糖、血脂、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 )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吸烟史、BMI、IRI、ISI、糖负荷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糖负荷后2 h胰岛素(PI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5);且IRI分别与BMI、SBP、DBP、TG、HDL存在相关关系;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DM患病率为24.4%,IGR患病率为38.6%,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3%.③IGR组、DM组的空腹血糖(FPG)、PPG、PIN、IRI、ISI、BMI、TG、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SBP分别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GR组、DM组的斑块发生率和LVEF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耐量异常,有必要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OGTT,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正常对照组6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高血压病患者110例,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患者92例,分别测血尿陉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Alb),在降压降糖基础上并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周,测血尿β2-MG和尿微量Al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血尿β2-MG、尿Alb均较高,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后,血尿β2-MG、尿Alb、较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均使血尿&MG和尿微量Alb升高,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更甚,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有助于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效心痛定合并普罗布考对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 :16 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 =82 )和对照组 (n =78) ,分别予长效心痛定加普罗布考、长效心痛定治疗 12周。比较治疗前后内皮素 (ET1 )、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及尿微量白蛋白 (Alb)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 ET1 、血尿 β2 - MG及尿 Alb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 (P <0 .0 1)。结论 :降压合并抗氧化治疗较单一降压治疗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逆转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提示内皮功能损害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分析和观察,分析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前者在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参与影响作用。方法:选取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即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6例),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4例正常血压者做为对照,应用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ISI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1),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IMT与SBP、FSI呈正相关(r值为0.444、0.352,P〈0.05),IMT与ISI呈负相关(r值为-0.425,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进程,即较单纯老年高血压病对颈动脉硬化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老年EH患者87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EH伴IR组41例和EH无IR组46例。应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程度,高分辨率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参数。结果 EH伴IR组患者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和体质量指数高于EH无IR组(P<0.05),而ISI低于EH无IR组(P<0.05)。EH伴IR组颈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EH无IR组(P<0.05),而颈动脉血流速度和颈动脉可变系数显著低于EH无IR组(P<0.05)。HOMA-IR与IMT、PI、RI呈正相关(r=0.36,0.31,0.33;P<0.01),与颈动脉可变系数、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28,-0.29;P<0.01)。结论老年EH伴IR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的分析研究.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50例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痛患者及50例正常时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不明显(P>0.05),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P<0.05),斑块发生率低于高血压病组;而斑块则以高血压病为显著增多(P<0.05);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更明显,斑块形成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的分析研究.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50例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痛患者及50例正常时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不明显(P>0.05),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P<0.05),斑块发生率低于高血压病组;而斑块则以高血压病为显著增多(P<0.05);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更明显,斑块形成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0例高血压病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尿β_2—MG,并同步检测血 BUN、Cr、PSP 试验,结果显示:Ⅱ、Ⅲ期高血压与对照组比较:血β_2—MG 与 BUN、Cr,尿β_2—MG 与 PSP 试验、尿旦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1),故β_2—MG 增高是反映高血压病肾小球与肾小管损害敏感指标,并初步证实高血压早期已有肾功能损害改变。按目前常规检测方法高血压性肾损害阳性率低,为了揭示高血压病肾损害,我院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_2—MG,并与血 BUN、Cr、PSP 试验(静脉法),尿旦白相关性进行显著性测验。  相似文献   

14.
选择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组)及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各30例进行了血生化肾功及放免肾功的检测,并作了对比。发现:①放免肾功的改变比血生化肾功的改变早期出现;②老年正常组的尿β_2—MG比成年正常组增高;③高血压组的血β_2—MG、尿β_2—MG及尿Alb、皆比正常组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④两组尿IGg比成年正常值略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尿Alb/尿β_2—MG比值在老年高血压组大多数(76.67%)在10~300之间;⑥高血压组各期放免肾功的各项指标,血、尿β_2—MG、尿Alb、及尿IGg皆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逐渐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方治疗高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痰浊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活血潜阳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均治疗12周;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压、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斑块分级及斑块Crouse积分,通过组间比较进一步验证活血潜阳方的相关临床疗效。结果:活血潜阳方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症状积分(P0.01)、FPG(P0.05)、FINS(P0.01)、HOMA-IR(P0.01)、颈动脉RI(P0.01)、左侧IMT(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和Crouse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潜阳方可改善"血瘀-阳亢-痰浊"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特点并对其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依据尿白蛋白(Alb)排泄率(UAER)分为4组:正常Alb尿组、微量Alb尿组、大量Alb尿组、肾功能不全组,行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测定尿素氮、血清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血压。结果随着DN的进展,UAER逐渐上升,GFR依次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97,P<0.05)。各组伴高血压病者GFR均比同组无高血压病者明显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与GFR呈独立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55,-0.30,-0.41,-0.43,P<0.01)。结论GFR是反映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是DN患者GR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DN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延缓GFR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早期检测意义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尿中微量蛋白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分别测定 6 0例高血压 (Ⅰ期 )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 (高血压组 )及 3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尿中α1 微球蛋白 (α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白蛋白 (Alb)含量 ,分析高血压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 ,尿中上述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 8周后α1 MG、β2 MG及Alb含量均有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 早期应用苯那普利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 ,对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Hg组51例和脉压40~60 mmHg组76例,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参数和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β_2-MG、尿微量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脉压>60 mmHg组患者与脉压40~60 mmHg组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脉压变异均明显升高(P<0.05,P<0.01,而24 h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脉压>60 mmHg组血β_2MG、尿β_2-MG、尿Alb、血BUN、血Cr等肾功能指标较脉压40~60 mmHg组者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ilin-resistance,IR)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HO-MA指数筛选为胰岛素抵抗患者组85例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60例,用B型超声检查2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患者组IMT、斑块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尿微量白蛋白 (Alb)的检测对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采用RIA法分别测定了SLE患者的尿α1 MG ,β2 MG和Alb ,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SLE患者的尿α1 MG ,β2 MG和Alb测定结果分别为4 7.8± 5 4.3mg L ,339.7± 2 35 μg L和 6 4.3± 75 .5mg L ,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SLE组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SLE患者中尿常规异常组的α1 MG ,β2 MG和Alb的测定结果为 4 6 .3± 5 5 .4mg L ,4 97.9± 2 2 5 .4 μg L和 99.9± 71.7mg L ,分别与尿常规正常组比较 ,α1 MG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β2 MG和Alb差异显著 (P <0 .0 1) ,尿常规异常组明显高于尿常规正常组。结论 尿α1 MG ,β2 MG和Alb的测定能够反映SLE患者早期肾损害 ,且对于评价肾脏受损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