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总结早期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Slim-loc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两端附加垫圈、自体骨植入、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68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经6个月至2年随诊观察,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1周内)行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并保持颈椎稳定,钛网两端附加垫圈可防止钛网下沉。该术式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避免取髂骨引起相关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2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植骨术后3个月均获骨性融合,骨折、脱位全部减压彻底,复位满意。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和钛钢板内固定并应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是治疗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颈髓减压彻底,内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 术前牵引复位,术中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结合高压氧治疗下颈椎骨折39例.结果 随访3~26月,平均随访14月,按Frankel分级进行术前、术中神经功能评定,术后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无钢板螺钉松动、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出现.术后6月复查X片示植骨块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结合高压氧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术后即时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患者恢复快,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植骨+前路减压椎间钛网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3例,D级4例。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早期行前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有利于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恢复正常的颈椎序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颈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但该术式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椎间塌陷等并发症。由于颈椎前路钢板为植骨提供了有效的固定 ,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 ,因此它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多数学者的公认[1,2 ,3]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 2 0 0 0年始 6例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Orion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资料 ,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始 ,对 6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行颈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年龄 4 6岁 ,…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或钛网植骨和
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结果42例患者术后随诊4~26个月,平均16个月,植骨位置良好,无移动、无钢
板螺钉松动,椎间隙高度正常,所有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骨性融合,按Frahkel分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早期运用前路
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植骨融合率高,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满足颈椎即刻及长期稳
定的要求,改善了脊髓功能,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孙海浪  谢跃  朱国太 《四川医学》2008,29(5):560-56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5年8月~2005年8月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采用3种手术方式: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髂骨植骨钢板内谮固定术5例,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术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辅以侧块间植骨融合术4例.4倒保守治疗.结果 16例手术患者中,3例截瘫指数3,6例截瘫指数4,3例截瘫指数5,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均恢复正常,2例截瘫指数5的患者恢复至3,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恢复至3.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路钉板系统在颈椎骨折脱位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在早期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 11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钛钢前路颈椎锁定钢板 (AO系统 ,Spine -tech ,Orion系统 )内固定。结果 :除 1例皮肤伤口感染 ,1例术后出现喉返神经牵拉现象外 ,其余术中、术后无并发症 ,未见螺钉钢板松动、脱出、断裂现象 ,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早期前路减压手术疗效满意 ,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前路颈椎钉板系统操作安全、简单、材料相容性好 ,内固定确实 ,为早期行颈脊髓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钛网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替代技术进行颈椎前路融合 ,维持颈椎生理前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颈椎疾患病人进行前路颈椎次全切 (或颈椎间盘切除 )、椎管减压、钛网内添自体松质骨椎间融合、颈椎前路钢板锁定系统内固定手术 ,并评定疗效和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 (4~ 6 )d ,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 ,无钛网脱出 ;术后随访时间 11.8(6~ 18)月 ,所有病人获得了颈椎间融合 ,固定节段区的整体生理前凸平均改变 1.3°,后凸平均改变 0 .2°。结论 :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 ,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替代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随访0~12个月,平均(5.8±3.6)个月。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存活,脊髓功能ASIA评分提高0~1级。术前ASIA分级为A级9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B级2例,无提高3例,死亡4例;术前ASIA分级为B级14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C级6例,无提高8例。4例死亡病例均为单纯前路减压手术:1例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死亡,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出院后在家中死亡,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8例ASIA分级提高一个级别的均为一期前后路减压手术。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并硬膜下减压是治疗此类患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带外螺纹环钻,与撑开器联合应用,以获得简单、安全快捷的颈椎前路减压效果,分析单纯用环钻或撑开器的利弊。方法:用撑开器辅助螺纹环钻进行颈椎前路减压426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344例,后纵韧带骨化1 3例,下颈椎骨折56例,下颈椎肿瘤1 3例。术中显露病变节段,在撑开状态下用外螺纹环钻切除突出的间盘、骨化灶,突入椎管的骨块、肿瘤。颈问盘突出与创伤病例,减压后植骨钛板固定。颈椎肿瘤病例减压后用克氏针骨水泥重建椎体、钛板固定。结果:单节段颈问盘突出平均减压时间为4分钟,颈椎OPLL为1 8分钟。颈椎骨折为6分钟,颈椎肿瘤为14分钟。4例颈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例术后无改善,其余422例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撑开器与带外螺纹环钻联合座用是简单安全的减压技术,恰好克服二者各自缺点,利用其优点:1.可扩大椎间孔。2.恢复颈椎生理前凸曲度。3.切除骨质较少,仅切除椎体上、下终板后1/3少许骨质及突入椎管骨刺。4.植入骨块或cage时容易,无需重力击入,对脊髓震荡轻。5.取下撑开器时对植入物有加压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胤  钟炯彪  谌思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35-136,139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5~35个月,平均11.5个月,手术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以明显获得脊髓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无继发性脊柱后突畸形的病例。结论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4年,植骨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术后恢复至B级2例,E级26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77.26%.结论 前/后路尽早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提供脊柱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问前路减压钛网联合钉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同时采用钛网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24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术前5~13分,术后提高4-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82.4%。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钛网融合器植骨联合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使颈椎得到即刻稳定,重建颈椎正常解剖结构,有利于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