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缝合腹部手术切口总是要在切口内遗留无数的线头。1989年笔者根据组织愈合及腹壁受力原理,设计了一种腹部手术切口不遗留缝线异物的缝合方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于后。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0例,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2~47岁。右下腹麦氏切口242例,经腹直肌切口8例,上腹正中切口6例,腹直肌外缘切口2例,剖宫取胎切口22例。274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6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经引流、换药术后15天切口愈合。随访2年治愈率100%,无1例形成窦道。1.2缝合方法:以阑尾切除术为例:(1)关腹时用三角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腹外疝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进行腹外疝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7d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后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2例。对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复发者仅2例,复发率为2%。结论:对腹外疝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伤口痊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多学科联合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救治成功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通过胸腹联合切口阻断瘤体近远端和自体血回输等技术,救治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12例。结果术后存活8例,手术成功率为67%。2例在术中因休克时间过长而死亡。另2例在术后两周内因并发肾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对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及早诊断并手术、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尽量回输自体内、减少异体血输注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2003年间诊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性损伤10例,闭合性损伤21例。伤后至手术治疗时间3~72h,治愈29例,死亡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膈下脓肿1例,应急性溃疡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小肠破裂及时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膈肌破裂(附4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正群 《临床医学》2003,23(11):8-8
目的 :总结 43例外伤性膈肌破裂的治疗经验。方法 :开放性损伤 17例 ,闭合性损伤 2 6例。 41例 (95 % )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经腹手术 2 6例 ,经胸手术 9例 ,经胸腹联合切口 4例 ,经腹手术后改胸腹联合切口 2例 ,未手术死亡 2例。结果 :全组死亡11例 ,死亡率 2 3 %。结论 :早期诊断可提高本病治愈率 ,胸部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外科手术是治疗膈肌损伤的可靠方法。术中仔细探查膈肌是减少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例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左胸切口6例,左胸、腹联合切口1例,左胸、左颈切口1例,右胸、腹2切口3例,右胸、腹及左颈3切口4例;胃代食管11例,结肠代食管4例。所有患者无围术期病死,平均住院时间:胃代食管组13.4d,结肠代食管组53.0d。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行选择性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在胃无法作为食管替代器官时,可以选择行结肠代替食管。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马蹄肾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明  韩平  魏强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5,20(2):322-322
目的:探讨马蹄肾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4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马蹄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2例因无严重合并症而行保守治疗,余19例共行20次手术,其中经腰部腹膜外切口手术7次,经腹入路手术13次。手术主要是马蹄肾峡部切断和处理合并症。16例获随访14月~11年,疗效满意。结论:马蹄肾的临床意义在于合并症,诊断主要依靠静脉尿路造影,开放手术以经腹入路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总结经肛门Ⅰ期拖出或经腹小切口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效果、切除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期间采用经肛门Ⅰ期拖出手术9例,结合经腹小切口手术3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先天性巨结肠。结果:9例经肛门Ⅰ期拖出手术顺利,术中出血50-1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对长段型或拖出困难者,配合经腹小切口手术3例,均未见并发症,术后6-8天痊愈出院。结论:经肛门Ⅰ期拖出根治手术治疗婴幼儿短段及常见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新的手术方法和途径,针对部分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结合经腹小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周开始扩肛,开始1次/天,每次15分钟,以后减少扩肛次数,保持2-3月。与其他方法如腹腔镜和传统经腹手术相比,降低了并发症、减低了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陈可芳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58-959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7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改良子宫切除术,同期随机选择60例类似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较传统子宫切除优越。  相似文献   

10.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10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治性切除100例,姑息性切除5例,剖胸探查2例,切除率98.1%,术后并发症27例,发生率25.7%,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95%,淋巴结转移70例,转移率66.6%。结论: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食管切除长度足够,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妇科腹腔内出血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卵巢破裂所致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对因腹腔内出血入院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88例,外院误诊4例,本院误诊2例;卵巢破裂18例,误诊1例,均经手术止血治疗。结论:异位妊娠在妇科腹腔内出血中占首位,详细询问病史,尿、血HCG和子宫附件B超、后穹窿穿刺或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肠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5年l2月外伤性肠穿孔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进行剖腹探查,进行一期肠修补50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16例,肠吻合外置4例。术后一期愈合64例,切口感染5例,死亡1例;未发生腹腔脓肿、肠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的手术方式、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药物,是影响肠穿孔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腹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腹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全部手术治愈,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1例,肠粘连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掌握腹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有3例因腹腔内出血量增加,行脾切除术。其余23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4~35 d,平均28 d。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选择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肝破裂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治愈,治愈率为89%(116/130);14例死亡,死亡率为11%(14/130),主要死亡原因为大出血,合并颅脑损伤、连枷胸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B超、CT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肝损伤的程度及腹腔积血情况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保守治疗逐渐被认识和应用;对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除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有无合并伤、医院条件、技术力量及经验、血源等全面考虑外,更需根据肝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致伤原因等情况而决定,多需儿种术式同时灵活地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收治的16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的临床资料。24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8例。经胸切口3例,经腹切口8例,经胸和经腹切口3例,胸腔镜膈肌修补1例。结果: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胸部X线、B超和胸部CT是确诊的依据,早期诊断和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创伤性膈疝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后,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两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血肿微创碎吸术后进行早期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经复查CT或手术探查证实的35例DTIC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例,总良好率71.4%,总死亡率11.4%。DTICH多发生于伤后24h内(77.1%),多见于额颞部和颞顶部(82.9%),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发生的基础。结论 正确认识DTICH早期临床特征及动态CT扫描有助于及时发现DTICH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是提高DTICH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脾破裂8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结合病史、腹腔穿刺、腹部B超或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及时诊断。手术治疗74例,其中脾切除42例(52.5%),保脾手术32例(40%),非手术治疗6例(7.5%)。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脾切除术是首选的手术,选择合适的患者行保脾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田志诚 《华西医学》2009,(7):1629-163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