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胀不适20d,加重10d入院.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MRI:胆囊区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灶,与邻近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界限不清,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强化后边缘强化明显,内可见无强化区;胆囊癌并侵及肝脏(图1).CA19-9,CEA均阴性.诊断:胆囊癌,肝脏转移癌.手术见胆囊底部5cm×4cm×3 cm质硬肿块,侵及肝脏左内叶及部分右前叶,将胆囊及受侵肝脏一并切除,未发现腹腔肿大淋巴结,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切除肝肿块12cm×11cm×7.5 cm,切面灰黄灰红,中央见大部分坏死区域,胆囊底部见1个灰白色肿物,5cm×4cm×4cm大.  相似文献   

2.
转移性肝血管外皮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杨家和 《腹部外科》2004,17(3):133-133
病人:女,70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5d就诊,体检未见异常。AFP、CA1 9 9、CEA正常。B型超声示:肝右前叶下段4 9.4mm×37.9mm低回声团块,边界可见,内回声不均,中心见液性区。CT示:肝脏平扫右前叶4 .7cm×3.8cm内分隔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粗分隔状,门脉期密度稍减为略高密度影,延迟期分隔呈等密度。诊断:肝右前叶占位,血管源性肿瘤可能。病人于1 979年行下肢血管外皮瘤切除术,病理示:良性血管外皮瘤。1 996年行左肺肿瘤切除术,病理示:转移性低度恶性血管外皮瘤。本次行右肝肿瘤切除术(V段) ,术中见:肝右前叶下段一…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女 ,5 5岁。发现右上腹肿块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2 9日入院。入院后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发现肝脏右叶 14cm× 10cm× 10cm占位病变 ,多房 ,边界清 ,囊实性 ,瘤组织无钙化。临床诊断 :(1)肝囊腺瘤 ?(2 )肝囊肿 ?于2 0 0 4年 1月 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呈多房囊性 ,靠近第二肝门 ,囊内液体为茶色、无色、乳白色 3种。行囊肿切除术 ,由于靠近第二肝门 ,少量囊壁不能切除。术后病理 :肝内胆管囊腺瘤 ,伴出血坏死 ,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呈乳头状结构。讨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为肿瘤性肝囊肿的一种类型 ,是罕见的肿瘤 ,其发病率可能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2岁,因上腹胀痛不适5年,B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囊肿两年住院.查体示:T36.8℃,P84次/min,R20次/min,BP 130/80mm Hg;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示:(1)肝脏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左肝外叶边缘6cm×8cm×10cm囊肿一个,稍内有3cm×4cm×4cm囊肿一个、左右肝表面散在多个直径0.5~1.0cm不等的小囊肿,左肝内叶与右肝交界处、肝圆韧带的右前下方有4cm×5cm×4cm囊肿一个,囊内均有清亮透明液体;(2)胆囊、脾脏、双肾图像未见异常.考虑诊断:肝脏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肝囊肿.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1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年,反复右上腹痛1年入院.查体:左侧甲状腺下极肿块1 cm×1 cm,质地硬,右侧下极肿块约3 cm×3 cm,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CA199轻度升高.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囊性变,左侧结节钙化.磁共振提示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扩张,左肝内胆管结石.入院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结节钙化,肝内外胆管结石.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左肝外叶切除.术中见左侧甲状腺下极直径1 cm肿块,质地硬,侵犯颈前肌群,右侧甲状腺下极2.5 cm×3 cm肿块,囊实性.  相似文献   

6.
肝包虫病是细粒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广大畜牧地区,外科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1],过去多采用开腹肝包虫内囊摘除,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开放术,但因为残腔的存在及包虫未能完全杀灭,导致复发。我们在顺利完成20余例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开放术的基础上,开展腹腔镜下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摘除术3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41岁,以“开腹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9年,右腰背部胀痛4月余”入院。腹部CT示:肝脏右后叶见4.7cm×3.0cm椭圆形低密度影,考虑为肝包虫复发。于2005年8月1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肝包虫囊肿外囊摘除术,患者取平卧位,头高15°,左倾15°~30°。利用四孔法(与胆囊切除戳孔位置相似),见腹腔内有多处粘连,用超声刀及电凝钩分离粘连后,见肝包虫囊肿于肝脏右后叶下段,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大小约5cm×5cm。术中注意对于外囊表面的组织尽量保留,避免切开外囊。用胆囊抓钳提起肝包虫外囊顶部,用超声刀及电凝钩在肝包虫外囊与肝脏之间钝性加锐性分离,紧贴外囊,勿损伤过多肝组织,遇纤细管道用超声刀凝断,遇明显管道疑为较大血管或胆管均用...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外叶占位病变1月入院.否认外伤及肝炎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无叩压痛,无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示肝左外叶一8.9 cm×8.7 cm×5.8 cm大囊性暗区,边界清晰,内可见网状回声.CT检查示肝脏不大,左叶外段区有三角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低密度影无强化,其内未见血管影显示.低密度影边缘光滑规则,未见结节状影突起.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肝左外叶见8.7 cm×7.3 cm×5.4 cm大弱回声区,边界清楚,有厚约3 mm不均匀包膜回声,肝包膜与弱回声区包膜相延续,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状,间有许多散在的斑片状强回声,伴慧尾征,未见确切血流信号,后方回声稍增强,加压可见轻度变形,但见不到内部光点漂动现象.左肝叶内门静脉"工"字形结构及左肝静脉向右轻度移位,肝静脉、门静脉末稍不向弱回声区伸展.以"肝左叶囊性占位性病变,血肿?"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左外叶一巨大囊性占位,约9 cm×5 cm×7 cm大,表面肝色泽正常,下段边缘增厚,表面呈血管瘤样改变.余肝未见异常.考虑为肝血管瘤并瘤内出血.决定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常规游离肝周韧带,切除肝左外叶.手术顺利.解剖标本发现囊内为鲜红色血性液体,约300 ml,排尽血液后,见标本无明显囊腔存在,内为海绵样结构.术后经过良好.病理报告: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胰尾部占位8个月余"入院.否认外伤史及胰腺炎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未及腹部包块.CT示胰尾部可见一大小约为1.7 cm×1.5 cm的低密度类圆形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边界欠清(图1).临床诊断:胰尾部占位.行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的背面,质软,色泽暗红.手术顺利,术后9 d康复出院.病理报告:切除胰尾内有一大小为2.0 cm×1.6 cm×1.6 cm囊性肿块,界清,单房性,囊液淡黄色,浑浊,切面见囊肿外围约2/3被一肿块包裹,3.0 cm×2.0 cm×2.0 cm,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灰红色,质软.镜下:副脾组织内见多个囊腔样结构,囊壁内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衬以鳞状上皮(图2),该内衬上皮CEA和CA199(+).病理诊断:"胰尾"副脾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63岁。因右上腹间歇性疼痛 5个月入院。体查 :腹平 ,肝未触及 ,肝区无叩击痛 ,白细胞 9.0×10 9/L ,中性 0 .68。B超示 :距第二肝门右侧约 2 5mm处探及 5 5mm× 49mm大小囊性占位。考虑为右肝叶包虫病。CT示 :右肝第VIII段见约 6cm× 8cm低密度影 ,考虑为右肝叶第VIII段包虫病。术前诊断 :右肝叶包虫病。术中见位于右肝叶第VIII段距第二肝门约 3cm处有一约 6cm× 6cm大小囊肿 ,囊壁质硬 ,呈灰白色 ,厚约 0 .5cm ,针刺抽吸未抽出清亮透明囊液 ,仅抽吸出少量黄色颗粒样物 ,剪开囊壁 ,见囊腔内黄色颗粒样物大量 ,直径约 0 .1m…  相似文献   

10.
病人,女,26岁,因"右上腹肿块6个月",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查体:皮肤无黄染,腹部于剑突下可及一肿块,约7 cm×6 cm,质硬,可推动,墨菲氏征阴性,肝功能正常,AFP阴性,彩超示于肝右前叶至左内叶探及一大小约6.7 cm×7.3 cm×6.2 cm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轮廓尚清,CT增强扫描示:右肝和左肝交界处见一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4.9 cm×4.5 cm×7.0 cm,与周围肝组织界限尚可分辨,增强后延长期和肝脏等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