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应用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ICP)、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度明显提高(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经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能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亚低温脑保护和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0例、HBO组44例和亚低温脑保护组46例,3组患者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亚低温脑保护和HBO治疗,HBO组给予HBO治疗,亚低温脑保护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前3 d血糖、血浆内皮素(ET)水平,1周内颅内压(ICP)及10 d内脑组织氧分压[pbt(O2)],治疗3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3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入院第2天血糖和ET水平明显低于HBO组,入院第3天明显低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联合组入院第3天起ICP明显低于HBO组,入院第5天起ICP明显低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从入院第7天起,联合组pbt(O2)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均0. 05);联合组治疗3周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与亚低温脑保护组及HB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和HBO组(P均0. 05)。结论联合应用亚低温脑保护和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单一应用效果确切,能减轻炎性反应,更明显地降低ICP,提高pbt(O2),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29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②高压氧治疗组(HBO,29例),除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加用高压氧治疗3~5个疗程后进行 GC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亚低温组(50例),入院或开颅手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入院后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36例气管切开,与亚低温组同接受脱水利尿和激素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3,5,7分别接受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判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34/50(68%),死亡率6/50(12%)。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24/50(48%),死亡率14/5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型脑损伤死亡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已证实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纳络酮可以减低颅脑外伤后血浆、脑脊液中阿片样物质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方法:对90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组;B组:早期高压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及GCS和DRS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2%)和心律异常(31.3%)明显减少(P〈0.01)。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明显减少(P〈0.01)。A组治疗一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4%)高于B组(40.8%)(P〈O.05),伤后3个月GCS及DRS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减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9~15分)和重型组(3~8分);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预后评定,分预后优良组(4~5分)、预后不良组(2~3分)和死亡组。抽取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肌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颅脑损伤的轻中度组和重型组血清心肌酶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值高于轻中度组(P〈0.05);预后优良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三组间所有心肌酶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死亡组心肌酶指标明显高于预后优良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血清心肌酶的监测,可及早发现并处理心肌损伤迹象,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提高颅脑外伤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8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6000U/d,共用14d,所有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治疗后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SE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3个月时的G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冠  曹德晨  孙宏声  董琨  王增  李耀华 《新中医》2015,47(10):32-3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3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予亚低温及常规治疗,治疗组1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颅内压(ICP)、脑脊液(CSF)生化指标变化及统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5、7天,治疗组S-100B蛋白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第5、7天,治疗组CK值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第14、28天,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3月,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具有急性期神经保护,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术后治疗外,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4周后进行GCS评分,半年后进行GO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以后的GOS比较中,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伤残等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催醒的有效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给予维持生命机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催醒效果按格拉斯哥(Glasgow comascaie。GC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垴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组康复疗法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差别及相关性。方法:将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神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单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并高压氧组、常规治疗并针灸组、常规治疗并针灸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等四种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四组病人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其意识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常规治疗并针灸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高,且针灸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有协同性,比单独治疗疗效更好。结论:常规治疗并针灸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康复疗效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银杏达莫为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次20ml,每日2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3h滴完,应用10天。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不给予脑保护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0天的脑水肿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的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GC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3个月时的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简称血塞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和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两组皆治疗8周,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残疾分级评分(D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脱落16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DL评分、GCS评分、GOS评分、DRS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附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GOS),良好25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0例;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COS),良好9例,中残14例,重残15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中良好、中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植物状态、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差、极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纳络酮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纳络酮;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针刺百会、水沟、风府透哑门、合谷和涌泉,疏密波,频率1Hz/50Hz,强度1~4mA。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4d。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清醒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结束1个月的GC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继续提高(P<0.05)。纳络酮组及电针组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的GCS评分及GOS分级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电针组及纳络酮组清醒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GOS分级及清醒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 2 8例重型脑外伤 (GCS评分 3~ 8分 )和 2 6例轻中型脑外伤 (GCS 9~ 1 5分 )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2周 ,记录每d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流速变化 ,分析流速与颅内压 (ICP)、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预后评分 (GOS)的联系。结果 重型脑外伤组脑血管血流速在伤后第2天开始升高 (P <0 .0 5) ,第 5天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 ,2周时仍高于正常 (P <0 .0 5)。轻中型脑外伤组仅在伤后第 3~ 4天升高 (P <0 .0 5)。血流速与SAH有明显联系 ,与ICP ,GOS无相关性。结论 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血流速会加快 ,但对预后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的时机选择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去骨瓣减压62例(早期组),晚期去骨瓣减压29例(晚期组)。结果 6个月后早期组患者GOS结果分级分别为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7例,Ⅳ期24例,Ⅴ期18例;晚期组分别为6,2,15,5和3例。2组患者GOS结果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缓解高颅压,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康复率提供前提条件;而晚期去骨瓣减压由于患者继发性脑损害重,导致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应根据患者病情尽早行Ⅰ期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曲靖市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或染料测试结果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18例)和吞咽正常组(22例),收集病例资料,比较两组影响吞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吞咽正常组相比,吞咽障碍组在性别、年龄、有无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胃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胃管与吞咽障碍的发生有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时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和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