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那普利及黄芪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较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早期DN以肾小球肥大、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为主要表现,这些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造成糖尿病性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的原因之一,而肾脏局部血管肾张素Ⅱ(AgⅡ)活性增高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升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黄芪能使糖尿病(DM)大鼠早期升高的肾血浆流量(RPF),  相似文献   

2.
ACEI联合ARB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与单用ACEI或ARB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老年患者60名随机分为ACEI组19例、ARB组18例、ACEI+ARB联合用药组23例。比较观察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血压、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电解质(钾离子)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P〈0.05),但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ACEI组和ARB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单用ACEI或ARB比较,ACEI与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提高降压效果并明显降低蛋白尿,且副作用小,故联合ACEI及ARB是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免疫抑制和抗炎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水肿者预后不佳.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来降低蛋白尿,但疗效不佳。为了探索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方法,我科对5例住院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采用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并不依赖其降压作用。本研究观察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病率为20%~40%,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者居多,发病高峰期是在患糖尿病后15年左右。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是未并发肾病者的30倍。如在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可以逆转病情,一旦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在治疗上只可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而早期诊断对DN的防治和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沈宁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84-218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晚期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DN早期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病情稳定、逆转及治愈,避免病情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006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分别应用贝那普利(Benarapril)和钙通道拮抗剂(CA)硝苯地平控释片(Nifedipin)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茜芳  王琼  姬秋和 《药品评价》2009,6(11):452-455
蛋白尿(albuminuria)是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加重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蛋白尿的水平与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速度密切相关。任何能够使蛋白尿减少的干预治疗都有利于减慢DN的进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康注射液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糖尿病肾病(DN)在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患中也呈逐年增长趋势,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延缓及防治DN显得极其重要.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我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肾康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常表现为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可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或逆转。肾损害进展,其疗效多呈剂量依赖性。该类药物各品种用于DN治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尚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回顾相关文献资料,简要分析临床常用的几个ARB品种用于DN治疗的疗效差别。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糖尿病(DM)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代谢异常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DN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延缓DN的进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应用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新认识与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全身代谢异常之肾脏损伤,在其治疗中我们强调一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DN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DN日益增多。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期的患者68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致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DM)患者重要死因之一。缬沙坦(Val)或卡托普利(Cap)单独使用降低肾性蛋白尿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治疗(Com)降低合并高血压的DN尿蛋白的情况,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DN患者42例。其中DN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治疗上采用单独和联合应用Val、Cap方案控制血压。现将其对蛋白尿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归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寻求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当归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单纯应用ACEI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当归联合ACEI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与ACEI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当归注射液能明显降低DN的尿蛋白,减轻肾损害,保护肾功能,是治疗D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101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饮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大多数患者的尿蛋白指标下降或转为正常,全身症状有所改善。说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剂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结论糖尿病病程1O年以上者约有50%并发糖尿病肾病,因此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早期DN起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易漏诊,一旦出现临床持续性蛋白尿,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肾病的进展,目前的治疗主要依靠发现早期DN,以期达到延缓或阻止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发现DN显得尤为重要。但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早期发现,本实验采用放免方法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探讨血、尿β2-MG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保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保肾康治疗DN36例,于用药前后进行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保肾康治疗DN对蛋白尿、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由于早期DN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以少量间歇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及肾脏体积增大为特征,故极易失治误冶,迁延发展为临床期。其发生首先以微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为起点,继而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展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据欧美、日本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占35%左右。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DN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以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由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占透析的肾移植病人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