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收集MSCTA血管成像44例,其中脑动脉血管MSCTA成像11例,肺动脉血管MSCTA成像21例,主动脉血管MSCTA成像6例,肝动脉血管MSCTA成像5例,髂动脉血管MSCTA成像1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3.5ml/s。扫描延迟时间按照经验值,脑动脉15~20s,肺动脉10~15s,主动脉、肝动脉、及髂动脉等20~25s。扫描后原始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做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部份病例做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结果:11例脑血管MSCTA正常6例,肺动脉MSCTA(CTPA)21例,正常15例,5例肝动脉MSCTA,正常2例;脑血管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例;肺动脉栓塞6例;胸主动脉夹层3例:升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肝动脉瘤1例,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1例右髂总动脉瘤。结论:多层螺旋CT 3D血管成像(3D-MSCTA)可清晰显示各部位的三维血管形态,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旋转图像,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病灶的整体形态,对指导临床手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MSCT胸腹联合造影对急性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胸腹部急性大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可疑急性大血管病变患者行MS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浓度为300mg/100ml的碘海醇,速率3ml/s;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SVR、MIP、MPR及CPR。结果:46例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肺动脉栓塞4例,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缩窄1例,MSCTA均能准确、清晰显示。结论:MSCTA诊断急性大血管病变准确、简便、快捷,三维重组图像更加清晰、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形态特征,立体感强,体现出MSCTA对急性大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者进行CT血管造影,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pitchl 25,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人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显示、仿真内窥镜、容积再现重组。结果:34例中,正常者7例,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瘤7例,左锁骨下动脉瘤1例,马凡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后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后1例。结论:MS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横断面CTA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基础,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及主动脉夹层是可危及患者生命的血管病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由于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面薄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对28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文收集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1月28例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40~78岁,平均61·3岁。…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主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19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组合在主动脉MSCTA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流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情况下,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将9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在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流率3 ml/s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案行主动脉MSCTA.A组:注射对比剂100 ml;B组:注射对比剂60 ml后用40 ml生理盐水冲刷;C组:注射对比剂85 ml.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 HU、240 HU、247 HU,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重组血管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84/90)清楚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6.67%(6/90)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欠清楚.结论 应用对比剂60 ml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刷行主动脉MSCTA能够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4例全主动脉CTA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结果 264例病例中主动脉瘤83例(31%),其中真性动脉瘤74例,位于升主动脉28例,主动脉弓4例,降主动脉1例,腹主动脉33例,全主动脉多发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及真假混合型动脉瘤9例.结论 MSCTA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所经MSCTA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75岁,平均(58.5±11.3)岁.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后,对病变的部位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共42处病灶,位于升主动脉1例(4.3%),主动脉弓17例(73.9%),降主动脉3例(13.0%),腹主动脉2例(8.7%).溃疡可表现为蘑菇形、半圆形,可见“狭颈征”.结论 MSCTA对于诊断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了初始破口的位置,55例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Ⅲ型患者未显示再破口。39例Ⅲ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其近端瘤颈长度、宽度分别为0.4~10.8cm(平均3.5cm)、2.2~3.6cm(平均2.8cm),瘤体最大径为3.2~9.2cm(平均5.4cm)。图像准确显示了所有患者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A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疑诊AAA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1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传送至AW4.1工作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的立体图像。结果30例疑诊AAA患者中有7例真性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MPR能准确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及附壁血栓。MIP能较好地显示瘤壁及附壁血栓内的钙化。VR技术能立体精确显示腹主动脉、瘤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MSCTA检查的20例患者,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主动脉成像的CT图像质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重建图像均能显示所要观察的动脉血管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全部达到诊断目的,其中1例返回病房后6h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检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精心的护理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陈则君  孟宪平  谢旭纲   《放射学实践》2010,25(6):631-6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拟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明确血肿的部位和范围。结果:30例壁内血肿中Stanford A型1例,Stanford B型29例。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7例,占56.7%。合并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主动脉壁内血肿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凤明  戴闽晔  任峰  付峰  李晖   《放射学实践》2012,27(4):402-405
目的:评价MS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境(VE)等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分析MSCTA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中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心内心外畸形共35处,MSCTA共诊断26处(诊断符合率74.3%),其中心外畸形19处(诊断符合率95%),漏诊1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心内畸形7处(诊断符合率46.7%),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和6例瓣膜病变共8处畸形;超声心动图共诊断畸形29处(诊断符合率82.9%),其中诊断心外畸形14处(诊断符合率70%),漏诊主动脉缩窄5例和肺静脉瘤样扩张1例,诊断全部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特异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侧枝血管情况,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和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心内心外复杂畸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前后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玲  甘万崇   《放射学实践》2009,24(9):994-9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颅内动脉瘤治疗且治疗前后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CTA检查,其中2例术后CTA复查两次。32例手术前后CTA检查相隔在10天之内,6例在11~27天之内。术前全部病例均DSA检查。结果:38例病例中颅内动脉瘤46个,其中行动脉瘤夹闭术34例,夹闭动脉瘤40个;介入栓塞术4例,栓塞动脉瘤4例;另有2个未作处理。46个动脉瘤CTA明确诊断40个,可疑5个,漏诊1个。术后CTA见夹闭不全2例,瘤颈残留1例。结论: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不仅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选择手术方法上具有优势,而且可成为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MSCTA对腹腔干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军  胡道予  汤浩  王梓  倪程  李维   《放射学实践》2012,27(4):432-435
目的:分析腹腔干狭窄的MSCTA表现,探讨MSCTA在诊断和评估腹腔干狭窄及侧支循环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的30例腹腔干狭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3.7岁。所有病例临床病史均未提示腹腔干血管病变。分别对腹腔干血管狭窄的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并发腹腔内脏动脉瘤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腹腔干起始段均狭窄,狭窄率45%~95%。22例伴有侧支循环(73.3%,22/30),共有28个侧支交通,其中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型17个(60.7%,17/28),胰背动脉型6个(21.4%,6/28),肝内型1个(3.6%,1/28),肠系膜下动脉型4个(14.3%,4/28)。8例无侧支循环(26.7%,8/22)。30例腹腔干狭窄患者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狭窄4例,合并腹腔动脉瘤3例。结论:MSCTA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价腹腔干狭窄及其伴发的侧支循环或腹腔内脏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