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表达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UC活动度与PT、APTT、TT、Fg、DD相关性,以Logistic分析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因素,并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总有效的价值。结果 UC组PT、APTT短于对照组,TT、Fg、DD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轻度、中度及重度活动患者PT、APTT依次降低,TT、Fg、DD依次升高(P0.05);PT、APTT与UC活动度无关(P0.05);TT、Fg、DD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低PT、低APTT与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无关(P0.05);高TT、高Fg、高DD是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总有效者TT、Fg、DD均低于无效者(P0.05);预测总有效的AUC TTFgDD。结论 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异常变化明显,TT、Fg、DD与UC活动度有关,治疗UC应兼顾炎症、凝血、纤溶指标调控,检测TT、Fg、DD水平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疗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我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经门静脉注入途径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和血清白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B超声肝脏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TB水平均有下降(P0.05),ALB和AFP水平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同时间点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PT、APTT和TT均显著下降,Fg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PT、APTT、Fg和TT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减小,门静脉内压和门静脉血流量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体积均有增大趋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流情况,起到暂时性的肝脏支持作用,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分析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2月我院完成治疗与随访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46例非肝硬化其他肝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A125、CA199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g)];依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对全部肝硬化患者分级;对比不同分级的血清CA125、CA199和凝血功能;分析血清CA125、CA199和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125、CA199、PT、APTT和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CA125、CA199、PT、APTT和TT水平均高于A、B组,Fg水平均低于A、B组,且A组血清CA125、CA199、PT、APTT和TT水平低于B组,Fg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与PT、APTT、TT均呈正相关(r0,P0.05);与Fg呈负相关(r0,P0.05);与Child-Pugh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与Child-Pugh分级存在相关性,血清CA125、CA199水平越高,Child-Pugh分级越重,临床可依据血清CA125、CA199水平变化预判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可能对指导早期肝功能评估与治疗计划制定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骨折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并检测与分折骨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对236例骨折患者(实验组)与220例普通患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APTT、PT和Fg值高于对照组.而TT值两组差异显著.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骨折患者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脓毒血症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MAP、Scv O2较对照组高,SVRI较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试验组APTT、TT、PT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改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监测对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50例重症患者依据入院24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分为12分组、12~25分组、25分组,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为对照组。同时依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ACHEII评分12分、12~25分、25分三组凝血酶原时间(PT)比对照组均显著延长,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II评分三组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D、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T、TT、APTT、D-D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Fg、PLT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重症患者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现象,APTT、PT等部分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D-D是重症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抗蛇毒血清分段稀释滴注对蛇咬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蛇咬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注射抗蛇毒血清,研究组使用分段滴注的方法注射抗蛇毒血清。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抗蛇毒血清后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蛇咬伤患者使用分段滴注的方法注射抗蛇毒血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红血球(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清钠离子(Na~+)、钙离子(Ca~(2+))表达水平及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严重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血清Na~+、Ca~(2+)表达水平,并根据输血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A组(存在输血不良反应,n=42)、B组(未见输血不良反应,n=70),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血清Na~+、Ca~(2+)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性。结果 112例患者输血后Fg、PLT、Na~+、Ca~(2+)较输血前明显下降,APTT、TT、PT、HCT、RBC、HGB较输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共4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42/112),A组输血后Fg、PLT、Na~+、Ca~(2+)较对照组低,APTT、TT、PT、HCT、RBC、HG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Fg、PLT、Na~+、Ca~(2+)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APTT、TT、PT、HCT、RBC、HGB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指标及血清Na~+、Ca~(2+)表达水平与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或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对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PHC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100例(肝硬化组)、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健康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9月,检测三组的AFP-L3、PT、APTT、TT、Fg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五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PHC的价值。结果 PHC组的AFPL3、PT、APTT、TT检测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的Fg检测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PHC组AFP-L3、Fg显著的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的PT、APTT、TT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的Fg低于PHC组(P0.05);血清AFP-L3、PT、APTT、TT、Fg联合应用诊断PHC的灵敏度为94.19%、特异度为90.73%、漏诊率为5.18%、误诊率为9.27%、AUC值为0.918。结论血清AFP-L3、PT、APTT、TT、Fg联合应用对于早期诊断PH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枸橼酸抗凝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肾损伤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用肝素抗凝联合CRRT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抗凝联合CRRT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炎症因子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BUN、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枸橼酸联合CRRT能够提高血液净化效率,维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抑制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在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蛇毒血凝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T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能有效提高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血脂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GDM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46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外周血中孕早期(A)、孕中期(B)和孕晚期(C)三个不同时间段中的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的特点。结果不同孕期各指标变化较大,其中早期时两组凝血指标PT、APTT、Fg、TT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TG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孕中期两组比较,PT、APTT缩短,HDL-C减低,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组间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两组比较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TT、APTT、PT、HDL-C均较对照组孕妇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GDM患者各期凝血及血脂指标差异较大,除孕早期TT与孕中期TT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在怀孕的各个时期凝血功能和血脂存在高凝等异常状态,临床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凝血功能和血脂的变化,预防血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时、有效地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凝血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AID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等项目。观察组86例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38例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上述凝血指标。根据患者是否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并比较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的PT、APTT、TT、FIB、PLT、D-D明显高于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PT、APTT、TT、FIB、PLT、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且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IDS患者,其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液灌流(HP)联合CVVHDF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次PE联合CVVHDF或单次HP联合CVVHDF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均明显下降(P<0.01);电解质恢复正常(P<0.01)。与HP联合CVVHDF治疗组相比,PE联合CVVHDF组治疗结束时PT、APTT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或者合并肾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两种治疗模式均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PE联合CVVHDF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优于HP联合CVVHDF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CA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凝血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200例CAHD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104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96例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APTT、PT均高于治疗前,Fg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经PCI治疗的CAHD患者凝血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探讨并检测与分析骨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对236例骨折患者(实验组)与220例普通患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APTT、PT和Fg值高于对照组。而TT值两组差异显著。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骨折患者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银环蛇咬伤39例,竹叶青蛇咬伤76例,眼镜蛇咬伤47例,眼镜王蛇咬伤24例,蝰蛇咬伤40例。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各时段均进行5项凝血指标检测,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环蛇咬伤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比较,仅治疗前重症患者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咬伤重症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D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Fib和D-D水平在治疗前后与轻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咬伤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眼镜蛇咬伤重症患者D-D水平在治疗前与轻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蝰蛇咬伤患者不论轻症或重症5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均很大,在治疗前后之间和轻重之间的多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环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咬伤对凝血功能影响很少;竹叶青蛇咬伤重症患者可引起较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但治疗后恢复较快;蝰蛇咬伤可引起极大的凝血功能异常,且治疗后恢复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与非妊娠健康育龄妇女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CA7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00例妊娠晚期妇女(观察组)及100例非妊娠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PT)、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PT、INR、APT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b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