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肠外肠内联合营养(PN+ EN)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神经科ICU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PN组、EN组及PN+ EN组.对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治疗.于营养支持治疗1d和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IgA、IgG、IgM、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对比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临床营养治疗前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q检验比较营养治疗后的差异:EN组IgM,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P<0.05,P<0.01);PN+ EN组IgA,IgM,IgG,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P <0.05,P<0.01);PN+ EN组IgA,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显著高于EN组(P <0.05,P<0.01).PN+ EN组与PN组相比,发现PN+EN组在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方面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 EN组在减少腹泻及吸入性肺炎方面明显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最佳选择,也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半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84例。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0d血清中IgG、IgA、IgM及IgE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A、IgM显著高于PN组(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5);IgE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EICU中MODS患者3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支持组(18例)和肠外营养(PN)支持组(18例)。治疗10 d,测定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显著优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管内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肠内营养(EN)及肠内+肠外营养(EN+PN)对营养代谢、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腰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EN组、EN+PN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直至脑脊液漏发生后第7天。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指标、消化道反应、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营养代谢指标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EN+PN组少于EN组(P<0.05)。结论早期禁食及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腰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的60例颅脑损伤、脑出血或颅脑手术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入院或术后48 h给予PN联合EN支持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给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1、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14 d,观察组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11例(36.7%)、应激性溃疡14例(46.7%)、电解质紊乱9例(30.0%);对照组发生腹泻20例(66.7%)、应激性溃疡22例(73.3%)、电解质紊乱9例(30.0%)。观察组腹泻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PN联合EN营养支持可提高神经外科病人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入院后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EN组经鼻饲空肠管匀速泵入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PN组经深静脉置管滴注全胃肠外营养。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14天、第21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在入院及出院时分别测量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第14天、21天2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PN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感染率发生情况,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EN组与PN组相比改善情况差异明显,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6.12,P0.05);出院时2组体质量均明显下降,但PN组下降明显高于EN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肠内营养给予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9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EN组48例,PN组49例。入院后分别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院后2、4和8d清晨分别测定患者24h尿尿素氮、尿肌酐及空腹血清白蛋白、血浆胃动素(MTL)和缩胆囊素(CCK)水平。结果:①EN组患者的氮平衡在入院后第8天稍优于PN组,但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肌酐身高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差别;②EN组患者入院后第4、8天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③EN组患者入院后第8天血浆CCK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①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应用本文方式的EN、PN支持可以维持患者2d的正氮平衡,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在入院后短期内无明显差异;②入院后应用EN能增加血浆MTL水平,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③入院后应用EN能增加血浆CCK水平,促进胆囊收缩,预防胆汁淤积等胆囊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外伤昏迷患者采取早期营养护理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2—2013-12我院脑外科就诊的脑外伤伴昏迷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研究组3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生命活动,同时测定1周内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方面,治疗1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CD4+/CD8+、IgA、IgG等免疫功能变化方面,治疗前后2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死亡,对照组1例(4.16%)出现消化道症状,研究组2例(6.06%)出现腹泻,无急性肝、肾衰竭,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及时、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且并发症可以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道内营养(EN)在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EN,取同期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肠道外营养(PN),动态观察其体重、白蛋白变化和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结果 伤后10dEN组与PN组体重、白蛋白无显著差异,EN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低于PN组,分别为12.5%和26.04%(P〈0.05)。结论 早期EN与PN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但在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普通标准营养配方(能全力)与糖尿病型配方(康全力)两种肠内营养制剂对血糖增高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蛋白、血脂和免疫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标准配方组和糖尿病型配方组.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短期内(1w),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前后比较均出现显著性下降;两组的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较营养前都有增高,康全力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C3、C4较肠内营养开始时的水平均升高,能全力组免疫指标中的淋巴细胞(P<0.05)、补体(P<0.01)均有显著性提高;短期(1w)营养支持后两组之间的甘油三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能全力或康全力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应用能全力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甘油三酯的代谢.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 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 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今后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01神经科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行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3、7d各项营养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χ~2=11.816 7,P=0.000 6);试验恢复良好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6.538 2,P=0.010 6);试验组出院时及随访期间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胃镜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神经科昏迷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肝肾损伤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明显改善昏迷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作为营养支持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4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能全力组,208例)和对照组(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组,194例),入院6-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每天1 000 ml(1 000 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TSF、AMC、体质量等营养指标并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role of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childhood epilepsy.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was given to 10 patients who were unable to absorb nutrients through the intestinal tract because of various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required complete bowel rest. This nutrition consisted of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fat emulsion (20% Lipision) plus dextrose and amino acid (6% Trophamine) hyperalimentation in a 4:1 (or 3:1) lipid to non-lipid ratio, infused during the bowel rest. If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allowed normal daily functioning or resolved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we soon changed it to the enteral ketogenic diet (KD). The mean (±SD) duration of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was 4.1 (±1.5) days. Although a brief span of several days, all patients could maintain ketosis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previous enteral KD during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o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in one patient. Amylase and lipase increased in one patient.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 increased to the level of 1885 mg/dl in one patient, but normalized in one week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resuming of the enteral KD. Nine patients (90%) remained on the enteral KD after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9 months), including 2 patients who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diet with seizure free state. Only one patient discontinued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because of persistent increase of the amylase and lipase levels. The ketogenic parenteral nutrition proved to be a relatively safe short-term method of continuing KD to maintain ketosis for seizure control, while patients were unable to absorb nutrients through their 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部分肠内营养结合阶段肠外营养治疗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常规家庭喂养相比能否更好地改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每个区组4例,将97例急性重症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部分肠内营养结合阶段肠外营养治疗组(研究组)33例,单纯早期肠内营养(肠内组)32例,常规家庭喂养(对照组)32例.观察21 d后3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并比较3组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住院21 d,研究组各营养指标均优于肠内组及对照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发生率[10.0% (3/30)、37.5% (9/24)、12/19]和总感染发生率[18.2%(6/33)、40.6% (13/32)、56.3%(1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2417,P=0.0005;x2=10.1030,P=0.0064);研究组病死率[9.1%(3/33)]低于肠内组[25.0% (8/32)]及对照组[40.6%(1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77,P=0.0131);研究组NIHSS[(11.51±2.68)分]优于肠内组[(13.22±2.71)分],优于对照组[(14.48±2.55)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P =0.0008);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d的mRS 0~1分和2~3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部分肠内营养结合阶段肠外营养能够改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短期预后,但BI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普通流汁鼻饲.住院第1 d、10 d和21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什油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感染发生率;入院30 d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和分级.结果 住院第10 d、21 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第10d、21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营养支持组第10 d、21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21 d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第30 d时临床痊愈率(ADL Ⅰ,23%)及与日常生活自理率(ADL Ⅰ~Ⅲ,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观察颅脑创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第7和14天时,血清总蛋白[(62.04±2.09)和(66.04±2.27)g/L]、白蛋白[(37.75±2.86)和(43.43±2.37)g/L]以及前白蛋白[(177.87±13.89)和(199.43±11.01)mg/L]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00);治疗第7天时胃出血发生率(14.29%,4/28)低于肠外营养组(39.29%,11/2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第14天时,肠内营养组无一例发生胃出血,与肠外营养组(14.29%,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3,P=0.12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肺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592)。提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减少胃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