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癌患者虽在Ⅰ_a~Ⅰ_c期就可有后腹膜淋巴结转移,但对淋巴结清扫术在该症手术治疗中的地位仍有争论。作者自1980年以来,对收治的34例卵巢癌患者,在施行肿瘤广泛切除同时,对后腹膜淋巴结,特别是盆腔淋巴结均作摘除术和常规连续切片检查;当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或疑有转移时,亦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盆腔淋巴结总阳性率为19/34(56%),其中Ⅰ_B为1/1;Ⅰ_C1/2;Ⅱ_B1/2;Ⅲ13/23;Ⅳ3/6。肿瘤分期与淋巴结内转移的大小或部位无关。文献报导29%的卵巢癌患者淋巴造影阳性,其中Ⅰ~Ⅱ期为15%,Ⅲ期30%,Ⅳ期6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94例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13%(41/19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肿瘤直径、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切缘阳性及肿瘤分化显著相关(P均0.05),这8个因素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均存在较强关联(OR均5.0)。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G3者占比较低,分别为4.12%(8/194)、3.61%(7/194)和5.67%(11/194)。经Logistic回归法筛选,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该模型对训练样本预测的正确率为74.5%,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结论:对于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情况是用于构建预测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先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如盆腔淋巴结阳性,则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或取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如盆腔淋巴结阴性,则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如经病理证实有脉管间隙受侵、间质浸润深、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阳性或手术切缘阳性,则加用放化疗。术后均严密随访。结果参与随访的42例患者中,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鳞癌患者术中冰冻提示(右侧)闭孔淋巴结有癌组织浸润,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余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1例Ⅰb1期低分化、病灶直径2cm的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提示有脉管浸润。未发现宫旁浸润及手术切缘阳性的病例。盆腔淋巴结阳性、脉管浸润的2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化疗。平均随访60~84(71.33±7.77)个月,1例出现复发及可疑肺转移;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1例患者术后5年复查发现鳞状上皮癌抗原升高,但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在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情况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可能可行。  相似文献   

4.
已知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病人的腹腔细胞学检查很重要,但宫颈癌病人腹腔细胞学的意义则少有报道。本文报告125例宫颈癌病人腹腔细胞学检查的结果。 Kyushu大学医院1980年1月~1985年3月在357例宫颈癌患者中除外宫颈微癌,对125例病人行剖腹探查的同时作腹腔细胞学检查。按FIGO临床分期:Ⅰb57,Ⅱa13,Ⅱb24,Ⅲb30,Ⅳa1。其中84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除、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41例剖腹探查并作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开腹后立即取腹腔液。如无腹水,用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A~ⅡB期宫颈鳞癌2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27%(60/296),其中19例因分别行左、右侧淋巴结整片切除,未能区分淋巴结部位,其余41例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最多受累(58.54%,24/41),其次分别是髂外淋巴结(51.22%,21/41)、髂内淋巴结(31.15%,14/41)、髂总淋巴结(26.83%,11/41)和腹股沟深淋巴结(9.76%,4/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子宫浸润及宫旁浸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3)及宫旁浸润(P=0.029)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鳞癌中,最易受累的淋巴结是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LVSI、宫旁浸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32例Ⅰb—Ⅱb期手术治疗的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应用 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 4例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 ;应用Kaplan -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是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但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提示肿瘤大小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 ,术中保留卵巢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22.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2例(17.6%)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10.3%)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5.9%)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4.4%)为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合率为22.1%。术后随访6~57个月,平均26个月,获访率100%,1例复发,1例复发并死亡。结论: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对进行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提供预后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两组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化疗.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70.0%.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8.6%;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9.3vs 40.0%)、术中出血量(325.0±58.0ml vs 315.0±50.1 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1%vs 5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在临床上局限于子宫的子宫内膜癌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及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生存情况,109例患者施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5例因淋巴结固定仅行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两种治疗方案为:①盆腔放疗;5040cGy)加孕激素治疗;②盆腔放疗(5040cGy)加主动脉旁放疗(4500cGy)。 109例患者中临床Ⅰ期89例,Ⅱ期20例。组织学3级29例,深肌层浸润31例。主动脉旁淋巴浸润19例(17.4%)。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分级及深肌层浸润有密切关系。在19例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中14例(68.4%)为深肌层浸润。组织学1  相似文献   

11.
1994年8月~1996年10月间德国Jena 84例诊断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FIGO分期为IA_1—Ⅳ期,均在腹腔镜下进行了主动脉两旁淋巴结切除术以行手术分期。59例行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56例同时进行腹腔镜辅助的根治性阴式子宫切除术;另2例行根治性阴式宫颈切除术。右侧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达到右卵巢静脉入口水平,左侧达到肠系膜下动脉水平。所有右侧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行冰冻切片检查,而左侧和盆腔淋巴结及宫旁淋巴结仅在手术探查和疑诊转移癌时进行冰冻切片检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经详尽手术分期的子宫浆液乳头状腺癌(UPSC)病人的远期效果,选择1982~1993年间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36例UPSC病人,均按FIGO标准行手术分期,术后病理证实符合Hendrickson等提出的UPSC诊断标准,对其年龄、产次、激素替代治疗、癌病史、治疗、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期12例(Ⅰa、Ⅰb、Ⅰc各4例),Ⅱb期2例,Ⅲa期5例,Ⅲc期8例,Ⅳ期9例。病理诊断单纯UPSC23例,混合型13例,细胞分级Ⅲ级69%(25例),Ⅱ级31%(11例)。14例Ⅰ/Ⅱ病人中,6例行单纯手术,无术后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评价术中冰冻病理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至200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共3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95例患者实施了盆腔淋巴结切除,其中43例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评价冰冻病理结果在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8%(25/19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1.6%(5/43)。深肌层浸润(P<0.001)、宫颈累及(P<0.001)、ER阴性(P=0.001)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细胞级别升高、病理类型(Ⅰ型、Ⅱ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低风险子宫内膜癌(排除G3和肌层深度≥1/2)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为4.5%(3/67)。按冰冻结果制定4种预测模型,G1+限于内膜组,淋巴结阳性率为0;G1+<1/2肌层组,盆腔和腹主淋巴结阳性率均为2.4%;G2+<1/2肌层组,盆腔和腹主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8%、0;未发现G2+限于内膜的病例。淋巴结切除组的生存率高于未切除组(79.5%vs 75.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6)。结论:冰冻病理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有限,建议对除G1限于内膜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余均应实施全面的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初治为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且进行系统分期手术的3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手术方式,并进行随访。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2岁(20~78岁),3年总体无瘤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12%,Ⅱ期91.67%;Ⅲ期85.19%,复发及死亡14例。开腹手术326例(91.06%),腹腔镜手术32例(8.94%)。与开腹组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平均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少且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有内科合并症、手术病理分期晚、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脉管癌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11.901,95%CI3.291~43.039)。结论:子宫内膜癌以开腹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显示了微创的优势。手术病理分期晚期、伴有内科合并症、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术、脉管癌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别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Ⅲa期和Ⅲc期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Ⅲ.期和12例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Ⅲ.患者13例,平均年龄59.6岁(39~73岁),腺癌10例,腺鳞癌1例,浆乳癌2例,复发3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65.6%;Ⅲc期患者12例,平均年龄56.6岁(32~72岁),腺癌7例,腺鳞癌3例,浆乳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同时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复发转移9例,其中8例死亡,5年生存率14.5%.结论子宫内膜癌Ⅲc期预后明显差于Ⅲ,期,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行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nm23表达与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来自我院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 5 2例 ,年龄 2 872岁 ,平均 5 2 3岁。子宫内膜腺癌 40例 ,浆液性腺癌 6例 ,粘液性腺癌 4例 ,透明细胞腺癌 2例。根据FIGO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类法 :Ⅰ级 2 4例 ,Ⅱ级 16例 ,Ⅲ级 12例。手术分期 :Ⅰ期 12例 ,Ⅱ期 2 2例 ,Ⅲ期 15例 ,Ⅳ期 3例。本组 5 2例术中均常规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Ⅰ、Ⅱ期 34例中切除淋巴结 2 71个 ,Ⅲ、Ⅳ期 18例中切除淋巴结 2 0 1个 ,共切除淋巴结 472个。同时取 2 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标本作…  相似文献   

17.
1960~1979年作者治疗子宫颈腺癌319例,其中Ⅰ期47例,Ⅱ期199例Ⅲ期73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73.3%、35.6%;10年生存率为85.1%、57.4%、28.7%;20年生存率为70.2%,26.1%、12.3%。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宫颈肿瘤病灶的大小、病理分化、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4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诊断差异临床意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B超、CT及血CA125水平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0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分期,同时行阴道B超、CT检查及测定血清CA125,其中29例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行手术病理分期,并对手术前后诊断存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11.8%,Ⅱ期62.5%;以血CA125监测是否宫外扩散符合率87.5%;临床Ⅰ期淋巴结转移率5.3%,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3.3%,肌层浸润者83.3%;Ⅱ期淋巴结转移率62.5%,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50%,均有肌层浸润。结论 子宫内膜癌临床Ⅰ期、高分化、B超检查病变局限内膜及浅肌层,CT无淋巴结异常显示,患者术前与术后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缩小手术范围;术前CA125测定对监测宫外扩散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LY  Zeng SY  Wan L  Ao M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5):352-35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手术中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首治为手术治疗的6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5.6%,36/638)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相关因素为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子宫浆膜浸润(P均<0.05),而年龄、脉管浸润、宫颈浸润与卵巢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危险强度排列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病理分级.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高分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元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年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中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取样术的296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临床分期: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96%,5年生存率为87%,总体生存率为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脉管内癌栓、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与宫颈鳞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P=0.003)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26)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若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2和(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