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在当前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上进行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为以后此类患者的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的产妇共有100例,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椎管内麻醉组血小板计数每升超过50×109,全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了解2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指标。结果 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在分娩后1 min进行Apgar评分,椎管内麻醉组患者新生儿发生窒息事件的概率相对于全麻组要低很多,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在分娩后5 min进行Apgar评分,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在应用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时候需要结合其具体临床情况,针对性的选择麻醉方式,需要充分的对病情进行估计和做好术前准备,最大程度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母儿结局,探讨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情况分为3组:Ⅰ组,血小板计数(51~100)×109/L,54例;Ⅱ组,血小板计数(11~50)×109/L,44例;Ⅲ组,血小板计数≤10×109/L,10例.妊娠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等治疗.结果 剖宫产分娩82例(76%),阴道分娩26例(24%),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50×109/L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血小板>50×109/L组(P<0.05).108例新生儿无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2例死胎.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应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张宁  徐铭军 《安徽医药》2014,(7):1353-135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连续腰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患者52例,连续腰麻组29例,全身麻醉组23例,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量等基本情况,记录两种麻醉过程血压、心率变化及对于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在血小板计数、出血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连续腰麻组产妇在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无影响与全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压在麻醉开始后均下降,但在麻醉后10 min连续腰麻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全麻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腰麻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麻醉中可安全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的麻醉一般采用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妇,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硬膜外血肿并发截瘫的危险,限制了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全身麻醉因为麻醉药物对胎儿或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亦有所限制;局部浸润麻醉镇痛不完善,镇痛效果不确切并且增加手术风险也不适用于剖宫产。因此,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时,对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要进行细致评估,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76例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中,按血小板计数分组,Ⅰ组不超过30×109/L,共14例,Ⅱ组为(30~50)×109/L,共30例;Ⅲ组为(51~100)×109/L共32例.Ⅰ组产前全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Ⅱ组产前激素治疗262例,产后治疗4例;Ⅲ组产前、产后均无接受激素治疗.Ⅰ组14例均于分娩前1h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U,2例分娩前输注新鲜血浆;Ⅱ组12例分娩前1h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U,分娩后2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U,Ⅲ组分娩后2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u.有剖宫产指征的34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4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8例,产后出血率24%,产褥感染6例,产褥感染率8%.产妇死亡2例,病死率3%.68例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8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2例.胎儿宫内死亡4例,中期引产4例.结论 孕妇无症状,血小板超过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刑、叶酸、维生素,孕妇孕晚期每两周1次监测血小板;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榆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sever thrombocytopenia,STP)对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妊娠结局、产科并发症影响.方法 对2006至201 1年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SLE性S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妊娠合并狼疮患者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40× 109/L)11例(中位数为28×109/L,范围为5~38×109/L).STP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常常合并多脏器损害.该组病例中4例胎儿丢失(包括治疗性引产3例.治疗性流产1例),余7例活产,其中早产儿5例,低体重儿4例,新生儿体重中位数为2212 9.结论 SLE相关的STP患者全身系统性病变严重,经过及时处理,在严密的围产期监测下,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13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8例(50.3%),子痫前期(PIH)23例(17.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6例(1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0例(7%),其他病因4例(2%).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PA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T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 ×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新茹 《河北医药》2015,(7):1051-1053
目的:比较并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3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依据静脉血小板计数值分为2组:Ⅰ组血小板值( PLT)20×109~50×109/L 23例(占69?.7%);Ⅱ组血小板计数值( PLT )<20×109/L 10例(占30.3%)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胎龄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因中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PAT)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Ⅰ组平均妊娠(36.8±2.9)周,Ⅱ组平均妊娠(33.9±1.5)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18例,剖宫产率78.3%,Ⅱ组9例均剖宫产分娩。Ⅰ组及Ⅱ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1.74%和30.0%,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均未发现颅内出血。结论正确鉴别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依据病因合理用药,加强围产期严密监护,防止并发症发生,积极治疗,提高血小板计数,适时选择剖宫产分娩为主,减少产后出血,均可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 总结1996~2006年本院12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原则:①针对病因治疗;②用药时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③GT组一般不需特殊处理;④血小板<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⑤血小板<20×109/L,或血小板在(20~50)×109/L之间,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且在分娩及紧急手术前,建议输注血小板;⑥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结论 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及病情轻重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重度血小板减 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5月本院29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合理用药,预防感染。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正确助产,防止产后出血。结果:本组29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23例,经阴道助产6例,新生儿无一例死亡,患者未发生严重感染。结论:对于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抗Hp治疗,并监测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恢复情况.结果 4周后全部患者血小板都有明显上升,为(71~139)×109/L,平均(82±19)×109/L,多于入院治疗前的(43±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转阴者(32例)血小板为(96±12)×109/L高于未转阴者(4例)的(75±10)×109/L(P<0.05).结论 Hp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治疗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将其分为轻度组(n=48)、中度组(n=47)和重度组(n=30),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收治的12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病因,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等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观察组内的母婴分娩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组孕妇在剖宫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其余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重度组(P<0.05);三组在新生儿贫血率和早产率上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均无产褥期感染、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与早产、贫血、产妇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存在密切联系,患者血小板数量越少则合并妊娠期疾病的可能性越高,对新生儿的影响越大,故在临床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春泉 《北方药学》2014,(8):163-163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血小板减少产妇52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为了区分两组患者,将两组患者分别表示为A组、B组,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复合的全麻,对B组的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的基础上再进行局部的麻醉。结果:相比于A组的患者,B组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患者的疼痛较轻,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新生儿的Apgar高于A组。结论:在进行剖宫产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麻醉工作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与局部麻醉相结合的办法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临床特点、治疗以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院收治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生期的处理,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8例PAT患者产后比产前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产妇产后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 PAT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可考虑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7,(2):96-10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剖宫产手术15例,心功能Ⅲ或Ⅳ级,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下行剖宫产。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娩出时(T3)、麻醉结束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全部产妇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与麻醉前相比,胎儿娩出后MAP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各时点患者SpO_2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流产1例,极低体重儿,家属放弃治疗。早产和足月产1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 222.81±596.43)g,1 min Apgar评分(7.13±1.67)分,5 min Apgar评分(8.75±1.00)分。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孕期监护、分娩及产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1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51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其中PAT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68.62%。HDCP占19.6%,ITP占7.84%。血小板计数>50×109/L的PAT患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2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64例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通过检查,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针对性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9.0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37.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75%,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3.13%;18.75%表现出出血倾向,血小板均低于50×109/L。剖宫产患者43.75%,阴道分娩56.25%,产后出血4.69%,均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死亡发生。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减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一般采用骨髓穿刺及血小板抗体检查,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卢少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36-33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新生儿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所有产妇未出现严重感染及创口渗血不止等情况。剖宫产20例(90.91%),阴道产2例(9.09%),产后出血2例(9.09%)。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