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窄性心包炎(CP)与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故鉴别诊断相当困难,临床上常常发生误诊。国内报告经尸检证实为 RCM 5倒中,4例生前误诊为 CP,3例曾作手术探查.上海中山医院报告 RCM 8例,4例误诊为心包病而开胸探查.Meaney 等诊治1例临床表现为 CP 特征的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在作心导管检查后仍误诊为 CP 而进行开胸探查,术后24小时病人死亡,足见此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对于缩窄性心包炎(CP)与限制性心肌病(R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CP的患者(CP组)和RCM的患者(RCM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等心肺疾病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基本正常,且性别、年龄与CP组和RCM组患者匹配者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库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MR检查结果等。应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MR-TT)技术计算入选者左心室二维及三维整体纵向应变(GLS)、周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以及基底部、乳头肌层、心尖部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并描绘左心室心肌应变曲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MR-TT技术指标对于CP和RCM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CP患者23例,年龄(42.1±16.6)岁,其中男性13例;RCM患者20例,年龄(51.1±20.7)岁,其中男性16例。同时正常对照组入选25人,年龄(43.4±9.7)岁,其中男性12例。CP...  相似文献   

3.
限制型心肌病(RCM)是一类以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其诊断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CMR)是重要的辅助检查。RCM多继发于全身疾病,常见于淀粉样变性、含铁血黄素沉积、高嗜酸细胞综合征等;一些肌结蛋白或结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特发性RCM。RCM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对于一些患者,早期进行心脏移植可能会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ed cardiomyopathy,RCM)和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有着相似血流动力学特征,均呈现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表现~([1])。RCM是心肌间质纤维增生,心室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的心肌病变。病因可为原发性或继发于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心肌淀粉样变、血色  相似文献   

5.
结核所致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结核所致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改变.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0至2007年诊断的150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50例患者中,61例(40.7%)无心包积液史.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缩窄149例,与手术诊断的一致率为98.7%(107/109).118例(78.7%)诊断为结核性,24例(16.0%)为肿瘤转移或浸润、放射性损伤、心脏手术后等其他原因,8例(5.3%)原因不明.经病理或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者占16.7%(25/150);有心包外活动性结核病理证据者占5.3%(8/150);有典型的结核病临床表现或因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者占44.0%(66/150);临床怀疑结核者占12.7%(19/150).108例患者接受心包剥脱术,1例行心包活检和心包切开引流术.死亡13例(8.7%),4例为结核.结论 结核仍然是缩窄性心包炎的最常见病因.心包结核多为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但心包病理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超声心动图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病理性纤维炎性综合症,因其症状顽固,迁延不愈,常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指小肠内细菌数量异常升高和(或)菌群种类改变,其症状与CP消化道症状相似.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间关系密切, SIBO可能既是CP的重要表现,又是加重CP患者肠道症状和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针对SIBO的抗菌治疗可能改善CP患者的肠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就CP与SIBO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CP)二种少见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1981-04-2004-04回顾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87例CP患者的超声资料。重点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吸气相二尖瓣E峰(VEi)较呼气相(VEe)的下降率VER=(VEe-VEi)/VEe。结果大部分病人符合CP一般超声改变。但发现二种少见的超声征象。(1)14例(7.49%)CP患者LVEF<0.50(0.45±0.42)。心包钙化明显甚或嵌入心肌。(2)48例窦性心律CP患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20.83%)VER<25%(均值14.84%)并见心包广泛粘连、挛缩、大片缩窄环形成。结论CP患者LVEF下降及二尖辩血流速度吸气相较呼气相下降<25%时,提示心包病变严重。范围广泛,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我国慢性胰腺炎(CP)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数据库,并研究我国CP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现状,指导我国CP诊治.方法 采用多中心联合调查方法,在全国设置22个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讨论通过并制定CP调查问卷,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问卷编制CP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软件,各中心负责将本中心调查的病例资料录入调查软件,调查时间为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结果 共收集CP 1 994例,我国CP发病人数从1995年的48例逐年上升到2003年的346例,发病年龄在5 ~ 85岁之间,平均年龄(48.9 ± 15.0)岁,高峰在6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发病人数较多.多元统计分析显示,长期过量饮酒、胆道疾病、胰腺外伤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5.4%、33.9%和10.5%.CP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占76.8%.诊断方法以EUS和ERCP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治疗方法以药物和内镜治疗为主,分别占69.1%、16.8%.CP的预后以及CP同胰腺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结论 我国CP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经成为我国CP的主要致病因素;EUS和ERCP为诊断CP的主要方法;药物及内镜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节段或弥漫性炎症[1].胰腺癌则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的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较困难,因此多数患者丧失了手术机会.CP和胰腺癌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CP可能发展为胰腺癌,特别是好发于胰头部的肿块型胰腺炎,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均难以与胰头癌鉴别.但CP病例并不是一旦确诊就需根治手术,规范的内科保守治疗不但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减慢疾病的自然进程.如何准确地鉴别胰腺癌和CP,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并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影像诊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方法也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预防心包缩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心包腔内尿激酶灌洗结合心包引流能否预防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方法 1993~2002年入选的94例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其中化脓性心包炎34例,结核性心包炎60例,病程均短于1个月),男44例,女50例,年龄为9~66(45.4±14.7)岁.依入选次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或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心包引流).心包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纤溶治疗)的近期效应通过无菌空气或泛影葡胺心包造影观察;远期效应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03年1月,随访期限为8~120(56.8±29.0)个月.结果经皮心包内尿激酶治疗有利于心包积液彻底引流,明显减小心包厚度[治疗组治疗前为(3.1±1.6)mm,治疗后(1.6±1.0)mm, P <0.000;对照组治疗前(3.4±1.6)mm,治疗后(3.2±1.8)mm, P >0.05],同时消除心包局部的早期黏连.47例非血性心包积液患者中6例发生心包内出血,未见系统性出血及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心性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9例(19%)及27例(57.4%)发生心包缩窄.Cox模型生存分析提示心包内尿激酶治疗后发生心包缩窄的相对危险系数为0.185( P <0.000).结论 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纤溶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检索Medline及万方中文数据库近55年国内外报道的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共检出89例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40例,患病无性别差异,年龄6周至68岁,平均(25.5±15.8)岁。其中无症状者22例(24.7%)。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48例(53.9%),咳嗽23例(25.8%),胸背痛或上腹痛6例(6.7%),发热6例(6.7%),心慌3例(3.4%),水肿3例(3.4%),乏力1例(1.1%),并可以晕厥、心脏压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通过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三酰甘油>12.9 mmol/L而诊断,淋巴管核素显像以及淋巴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淋巴漏出部位及病因,本研究中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74.1%(20/27)。常见病因包括胸导管闭塞或发育不良、胸导管/淋巴管异常扩张,其他局部异常和发育异常等。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保守治疗包括低脂饮食、中链脂肪酸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但效果差,70.8%(46/65)的患者转而行手术治疗。最常用、有效的术式为胸导管低位结扎及心包开窗术,治愈率可达92.4%(61/66)。89例患者中70例有随访资料:88.6%(62/70)无复发,10%(7/70)未愈,其中1例发生缩窄性心包炎。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特发性乳糜心包积液发病率很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心包积液检查可以确诊。淋巴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因。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手术治疗后心脏各节段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已确诊为CP且择期行CP心包剥脱术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二腔心、四腔心及心尖左室长轴观组织多普勒二维图像,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分析并记录术前术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S',E')。结果 CP患者术后左室变大,左房及右房有不同程度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左室除后壁外其余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S',E'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基底水平及中间水平总体S',E'峰亦减低(P0.05)。结论 CP患者术后LVEF增加,心脏各腔室发生趋于正常的重构;术后切除心包的左室游离壁的S'及E'较术前减低,表明在心包剥离术后短期内左室纵向运动速度减低。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胰腺炎213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9 a间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诊断CP 213例,按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漏误诊等特点进行统计.结果:CP213例,占消化科住院患者的4.38%, 男女之比1:0.84,9 a间每3 a发病增长为 38.6%,病因:胆源性36.2%,酒精性42.7%,高血脂13.6%,原因不明7.5%;临床表现:持续腹痛仅9.9%,进食后腹痛44%,两者相加为 53.5%,而慢性腹泻或脂肪泻占57%,进高脂肪餐(包括饮酒)后腹胀或腹泻81%,吸收不良 41%,糖尿病7.0%;在诊断方面:72.3%是以临床表现、大便脂肪定性或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CT、EUS影象学特征诊断,27.7%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插通过病理诊断,在漏误诊方面:33.8%长期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30.5%诊断为慢性腹泻、肠炎或慢性结肠炎,11.3%诊断为胆系结石或胆囊术后综合症, 3.8%诊断为胰腺新生物或胰腺癌.结论:CP发病率在上升,临床表现腹痛不突出,而且多样性,应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实质局部或弥漫性的慢性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胰腺功能不全.其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CP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早期诊断困难,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对一些伴随病变作出全面的判断,需要任术中进一步仔细探查,有时单一的术式不能解决胰腺多种的形态改变,需联合应用数种术式方能改善CP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治疗的4例胰石性CP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CHF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三组:ACEI/ARB组,29例,倍他乐克组,24例;ACEI/ARB+倍它乐克组,33例;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CHF患者入院时及规范治疗6 w后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及两者比值(VE/VA)、左室内径(LVID).结果 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各组CHF患者NYHA分级和LVEF也无显著差异.CHF患者血清PⅠCP和 PⅢ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CHF患者治疗6 w后,NYHA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PⅠCP 和PⅢNP较治疗前也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PⅠCP和 PⅢNP水平与LVID呈正相关,与LVEF、VE/VA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PⅠCP 和PⅢNP水平可预测CHF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效果.  相似文献   

16.
缩窄性心包炎(CP)与限制性心肌病(RC)的临床鉴别是非常困难的。常规的体检、ECG,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检查不可靠,即使心导管检查也不能确定舒张期充盈受损是由于心肌病,还是心包增厚所致。明确诊断往往需要开胸手术。近来采用CT显象法,为心包增厚提供了精确的诊断方法。因此本文旨在确定胸部CT是否能准确鉴别心室舒张充盈受损是由缩窄性心包炎还是由限制性心肌病所引起。方法:①病人分三组。A组7例均有CP或/和RC的临床或/和血流动力学的发现;B组5  相似文献   

17.
心脏压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常情况下,心包腔内仅有20~50ml的浆液,起润滑作用。心包炎症、创伤、肿瘤等因素均可造成心包的炎性渗出或出血,从而产生心包积液(或积血)。当心包积液的量过多或积液速度过快时,心包腔内的压力就会急剧上升,从而引发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综合征,称为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胰腺炎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建立我国慢性胰腺炎(CP)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数据库,并研究我国CP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现状,指导我国CP诊治。方法采用多中心联合调查方法,在全国设置22个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讨论通过并制定CP调查问卷,由计算机专业人员根据问卷编制CP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软件,各中心负责将本中心调查的病例资料录入调查软件,调查时间为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结果共收集CP1994例,我国CP发病人数从1995年的48例逐年上升到2003年的346例,发病年龄在5~85岁之间,平均年龄(48.9±15.0)岁,高峰在6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发病人数较多。多元统计分析显示,长期过量饮酒、胆道疾病、胰腺外伤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5.4%、33.9%和10.5%。CP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占76.8%。诊断方法以EUS和ERCP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治疗方法以药物和内镜治疗为主,分别占69.1%、16.8%。CP的预后以及CP同胰腺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结论我国CP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经成为我国CP的主要致病因素;EUS和ERCP为诊断CP的主要方法;药物及内镜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处理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56例房颤患者[男108例,女48例,阵发性房颤114例,平均年龄(57.6±11.3)岁]在三维标测系统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及(或)碎裂电位消融],记录消融过程、部位、时间等因素,对术后证实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心脏压塞或单纯心包积液)进行不同处理,并门诊随访心脏超声等.对可能影响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156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共有16例(10.3%)出现心包积液,其中1例(0.6%)术后即刻出现心脏压塞,予心包穿刺后开胸探查抢救好转,随访18个月无特殊;另15例(9.6%)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但无心脏压塞表现(单纯心包积液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患者的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消失,而另外9例则在术后6个月消失.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在性别组成(P<0.01)、有无行冠状静脉窦消融(P=0.026)、有无行碎裂电位消融(P=0.037)、有无行上腔静脉消融(P=0.04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B=3.594,exp(b)=36.4,95%CI:4.2-312.1,P=0.001]、行冠状静脉窦消融[B=2.419,exp(b)=11.2,95%CI:1.0~124.6,P=0.049]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较高,但绝大部分并不出现心脏压塞,可经保守治疗得到改善,而不需要进一步有创治疗.女性及行冠状静脉窦消融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射频消融时应谨慎对待该部位的消融,以减少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心包积液是其临床表现之一,但大量心包积液少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以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开始,再逐步增加剂量。若患者能耐受,心包积液一般可以逐渐消退;若患者不能耐受,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症状。为此,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角度理解大量心包积液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