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改进1,4 二氢 2,6 二甲基 4 (3 硝基苯基) 5 甲氧羰基 3 吡啶羧酸的合成方法.方法 非均相反应中引入相转移催化剂,分析时间、溶剂、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 以四正丁基氯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甲醇作溶剂、饱和NaOH水溶液中反应4 h,得到目标产物,产率为81%.结论 改进的反应条件可以较大缩短反应时间,达到选择性水解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十三烷二酸和对偶氮氧苯酚合成了具有长链柔性单元的聚十三烷二酸对偶氮氧苯酚酯。用各种方法对其液晶态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并与结构相似的液晶聚合物聚十二烷二酸对偶氮氧苯酚酯及聚十三烷二酸2,2′-二甲基对偶氮氧苯酚酯进行了比较,用实验数据阐明了产生相转变奇偶效应的主要原因。并由热分析数据从又一方面证实了Flory关于液晶态中各向异性相与各向同性相共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乙酰氧丙基纤维素,并用FT-IR表征了化学结构。以DSC,X-ray衍射PLM和SALS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热致液晶相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和溶致液晶性。实验表明,产物的乙酰基含量受合成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其热致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温域随乙酰基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合成了四种新颖的芳香族聚酯。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仪和解偏振光强等测试,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它们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30℃以上。其中的聚对,对′-1,4,7-三氧杂庚撐基二苯甲酸对苯二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对,对′-1,8-二氧杂辛撐基二苯酚酯,呈现向列型相转变,它们的清晰点分别为237℃和327℃。其它两种含双酚A或酚酞基团的聚酯则不存在液晶行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七步反应合成下列结构的系列化合物。(其中R=n-C_3H_7,n-C_5H_(11),n-C_6H_(13),n-C_9H_(19)和n-C_(10)H_(21)) 对反-4-烷氧基环己烷羧酸的合成制定了一条新的路线;2,3-二氰基-1,4-苯二酚的合成产率比文献值提高9%左右;并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液晶性能的测定。该类化合物的熔点和澄清点较高,相变温度较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混合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旋覆花药材中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1 %冰醋酸水溶液 〔32∶ 68 (0 min)~32∶ 68 ( 15 min )~36∶ 64 ( 40 min )〕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结果 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在0.62~12.48 μg(r = 0.999 9)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n = 6)为100.9 %(RSD = 1.13 %),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10批药材中1,5-二-O-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范围为1.03 %~2.09 %,平均含量为1.53 %。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旋覆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合成了文题的PMMS:Ⅱ、Ⅲ两类各8个。Ⅱ类的侧链为对-正烷氧基(Ⅲ类为对-正烷基)苯甲酸、苯甲酸对苯二酚酯型。对硅氢加成反应物的含氢硅油和最终产物用NMR和VPO方法进行测定,表明硅氢加成反应的完全和产物PMMS的高分子量。这些PMMS大多数具有较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100℃左右)。从热失重分析说明PMMS具有比相应小分子液晶更高的化学热稳定性,高温下流失小。对于Ⅱ类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考察研究表明,作为固定液,PMMS兼有高分子硅油固定液和小分子液晶固定液的优良性能,并对复杂的多环芳烃混合物有令人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苯和对苯醌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下列结构的化合物改变了中间体4-正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Ⅱ)的合成方法,以2,3-二氰基对苯二酚为原料,通过PTC-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烯丙氧基-2,3-二氰基苯酚(Ⅲ)(产率66%)。对Ⅲ进行选择性催化氢化,得到Ⅱ(产率95%以上)。两步总产率62%以上,较一般的Williamson合成法产率高20%以上。测定了Ⅰ的相变温度和介电各向异性等,结果表明,这是一类适于配制室温负性液晶材料的单体液晶。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牛蒡苷元曼尼希反应产物4-(3",4"-二甲氧苄基)-3-(4'-羟基-3'-甲氧基-5'-(哌啶-1-基甲基)苯甲基)二氢呋喃-2(3H)-酮。方法:本实验采用曼尼希的方法对牛蒡苷元酚羟基邻位进行结构修饰,牛蒡苷元与哌啶溶液反应合成曼尼希反应产物。结论:通过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房敏  李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09+114-109,114
目的优化2,5-二乙酰氧甲基-3,6-二甲基吡嗪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川芎嗪为原料,在冰乙酸条件下经过30%H2O2氧化后,采用液态加料法与醋酐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目标产物与对照品吸收峰峰面积的对比来计算产率,并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改进了合成工艺,简化了操作,总产率提高到69.12%。结论改进后的工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好,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剂提取,采用高效液相仪反相色谱法测定了小鼠口服A-OT-FU淀粉液后的主要代谢产物3-邻-甲基苯甲酰基-5-氟尿嘧啶(TFU)和5-氟尿嘧啶(5-FU)的血药浓度曲线,两者达最高血药浓度时间均为0.5小时。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液晶聚合物网络的新进展。包括液晶热固体、液晶弹性体和液晶互穿网络。介绍了各种网络的合成、主要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侧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共8个文题液晶化合物。其中,中间体对烷氧基苯酚产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对关键中间体对氯联苯的合成方法作了较大改进,产率提高到了20%,批料合成量提高了10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确证了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的相变温度。并通过混合配方,得到温度显示范围较宽的热变色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 十二烷基 3 甲基咪唑([C12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各向异性的层状液晶;降低温度导致层状液晶相转变成特殊的螺旋网络织构的液晶,圆二色光谱测定表明该螺旋织构的液晶具有手性。咪唑类离子液体是形成这种特殊螺旋织构液晶的主导因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网络、π π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烷烃链间的疏溶剂作用以及带相反电荷的极性头基间强烈的静电力是液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而低温下随着分子热运动的减弱,组分间的氢键和π π相互作用形成并能稳定存在是形成螺旋网络织构液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聚苯撑苯并二噻唑(PBT)具有典型的溶致性液晶行为,聚合后期有液晶态搅拌乳光现象。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具有向列型织态结构,溶液粘度随浓度变化,当进入液晶区时有明显的反常突变。对高分子链和凝聚态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研究,测定了晶胞参数、C轴等同周期和高分子链的取向度,并表明取向的PBT凝聚态是由刚性棒状的分子呈园柱体形态二维有序堆砌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PBT溶于甲基磺酸(MSA)和多聚磷酸(PPA)等强酸溶剂中时能形成液晶。用TGA法测定了PBT在氮气和空气中的热分解温度,分别高达690℃和585℃。计算了PBT在氮气中的分解活化能为161 kJ/mol。测定了PBT-MSA体系液晶的退偏振光强度-温度谱和浓度-温度二元液晶区域相图,并发现8%的PBT-PPA体系表现出特殊的退偏光强度-温度特性。液晶和PBT固体的X-衍射图表明液晶状态下沉积的薄膜保持了液晶态的结构,固体小角光散射的H_v图表明非液晶态下沉积的PBT薄膜有球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宾主相互作用的液晶彩色显示盒中二向色性染料的光稳定性。发现宾主盒吸光度的减少几乎正比于暴光时间和强度。经加速寿命试验得到染料的实际寿命,其中若干种蒽醌染料的实际寿命超过十年;在吸光度从A_0(t=0)到0.8A_0范围内,染料在液晶中的有序参数在光照前后几乎不变;探讨了染料分子结构与光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4′-胆甾烯氧羰基苯并-15-冠-5(CH-B-15-C-5)涂渍在硅烷化102白色担体上作成一种新型的气相色谱(GC)固定相,对戊醇异构体的气固色谱(GSC)、普通气液色谱(GLC)和冠醚液晶气液色谱(CL-GLC)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