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CPF),又称耳前窦道,1864年由Van Heusinger首先报道,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CPF主要表现为盲端小管开口于外耳皮肤上,多见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开口于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屏及耳垂[1-2].通常瘘管窄小,且深浅长短不一,偶可见分支,常位于面神经和腮腺前后及侧面,几乎所有瘘管均与耳软骨的软骨膜相连[3].大部分CPF单侧发病,通常无自觉症状而不需治疗[4].由于上皮碎片脱落或感染,瘘管会流出分泌物;因其复发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出现感染,则需手术切除瘘管[4-5].CPF的发病率有地区和人种差异,高低不等,欧洲和美国为0.1% ~0.9%,非洲一些地区为5% ~ 10%[6],我国的发病率为1.2%[7].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CPF)是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本科于2000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CPF 51例,术中应用4种手术技巧预防和控制术后复发,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耳轮棘为解剖标志的精细耳前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9例(75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42个月,复发3耳,治愈率96%,复发率4%。有前期瘘管切除史的患者及行本次瘘管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8年不等。不同的性别、年龄、侧别、术前是否处于感染期、感染病程长短、局麻和全麻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耳轮棘为解剖标志的精细耳前瘘管切除术有良好的疗效,较低的复发率。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异型耳前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14年5月诊治的32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资料,对其中12例(3.75%)资料完整的符合变异型耳前瘘管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收集其临床症状、既往手术史、家族史、手术方式及复发率等。结果此12例变异型耳前瘘管患者均有过瘘管感染病史。4例开口于耳甲腔或耳甲艇,4耳开口于耳轮脚前及耳后沟,1例开口于耳后沟。2例开口于耳轮脚上及外耳道口边缘。1例开口于外耳道口边缘及耳后沟。术后11例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例患儿术后5 d出现伤口裂开,耳廓部分软骨外露。经纳米银抗菌凝胶处理伤口1周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临床上仔细的体格检查将避免变异型耳前瘘管的漏诊。各种手术技巧配合显微镜及新颖的抗菌敷料,是治愈变异型耳前瘘管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耳前瘘管与遗传和听力学关系的初探(摘要)陈锦生,叶茂生本文对先天性耳前瘘管18个家系75例患者行家系调查,对其中35例行耳镜检查和纯音测听,证明先天性耳前瘘管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听力学无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耳前瘘管的遗传方式及临床特征。方法调查我院11年来先天性耳前瘘管就诊138个患者及其家系,分析就诊患者临床特征,对138个家系进行系谱分析。结果 82个家系有家族史,其中垂直传递的47个家系,隔代传递的有8个家系,家族聚集的有27个家系。发病侧别无明显遗传规律。耳前瘘管患者感染好发于30岁以下。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表现为外显不全;反复感染的耳前瘘管患者需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组织才能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7.
我科收治一家族性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该家族4代中17例患先天性耳前瘘管,第1代1例女性和第3代16例男女性均患病,第2代8位男性和第4代1位男性均未患病。所有患者均双侧患病,除第3代1例女性具有5个瘘口,分别位于双侧耳轮缘中上部、右侧内眦下方瘘口、双侧耳轮脚前外,其余患者瘘口均位于双侧耳轮脚前。  相似文献   

8.
鳃-耳-肾综合征舒畅先证者为孪生兄弟(异卵双生),19岁。因双侧耳听力下降10年左右就诊。2人自幼颈侧(同为右侧)有一小凹,分别在5年前和10年前从小凹中挤出黄色脂样内容物一次。临床检查:患者发育正常。均在双侧耳轮脚前发现耳前瘘管;外耳道和鼓膜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配合消融电极手术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消融电极术中分离切除颞筋膜浅面以外的瘢痕、肉芽、残余管及靠近瘘管的耳轮角部分软骨膜,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 其中15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3.75%,耳轮脚外形保持良好,术后1例再次复发,此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疏于控制血糖,经局麻下第3次手术治愈。结论 显微镜下确定清晰的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复发性耳前瘘管具有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同时显微镜下清楚的分清界限并切除与管靠近的部分耳轮角软骨膜是防止瘘管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小儿异位耳前瘘管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方。然在我院 1 981~ 1 999年收治的 566例小儿耳前瘘管中 ,异位耳瘘管 34例 (6% )。由于其瘘口异位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现将这 34例异位耳前瘘管的手术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4例 (36耳 )患儿中 ,男 1 1例 ,女 2 3例 ;年龄 6岁以下 1 9例 ,6~ 1 4岁 1 5例。先天性异位耳前瘘管瘘口位于屏间切迹软骨上 2 9耳 ,耳道口内 4耳 ,耳甲腔内 3耳。 36耳术前全部合并感染 ,感染灶位于瘘口周围 5耳 ,位于耳甲腔 6耳 ,位于耳后的 2 5耳。2   手术方法及结果手术采用全麻 1 5例 ,局麻 1 9例 ,术中局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154例165侧感染耳前瘘管的临床表现特征;采用广泛局部切除法切除瘘口、瘘管、感染灶及相关耳廓软骨;需要时酌情选用适合的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普通型耳前瘘管142例153侧,瘘口在外耳道口前上方区域;变异型耳前瘘管共12例/侧,分别开口于耳轮脚、外耳道内、...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耳鼻喉科常见病,但一个家族中发病率高达50%以上在临床上是十分少见的,笔者近遇一家族,三代15人中13人发病,特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女,8岁,南阳县人,住院号8625063。因右耳轮脚处一小脓肿,反复感染、切开,于1986年3月22日以先天性耳前瘘管入院治疗,并于4月1日行耳前瘘管摘除术。询问家族史得知有明显遗传倾向。系谱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切除已有报道,本文对我院1995年3月至2000年5月56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人采用大梭形切口,切除瘘管并行整形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1年始行手术显微镜下耳前瘘管切除术,至2004年2月共完成14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式,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2年11月采用以颞筋膜浅层、耳轮软骨膜及颅耳沟皮下为手术界限的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治疗的18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7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81例,乙级愈合6例,随访1-7年,4例复发,复发率约2.1%(4/187)。结论确定一个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具有操作简便、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潜在病变的寻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特殊类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与治愈水平。方法对3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合并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同期手术;1例瘘管口隐蔽,术中找到瘘管口彻底切除;1例瘘管长,自耳轮脚伸入外耳道深部,后达乳突表面,行双切口彻底切除。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有听力下降,术前有必要行颞骨CT检查;手术后是否复发取决于瘘管切除是否彻底、被波及的耳郭软骨及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7.
耳前瘘管是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畸形 ,瘘口一般能在耳轮脚前找到 ,少数开口于脚屏间切迹至同侧口角的连线上或耳廓、耳垂部位。我科曾收治 1例反复耳后部感染长达 1 6年 ,在上述部位无瘘口 ,经逆行跟踪手术切除 ,才证实为耳前瘘管而在起始处无外孔的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2 2岁。主因右耳后反复红肿破溃流脓 1 6年 ,于 2 0 0 0年 2月 1 9日入院。患者 1 6年前无诱因耳后上部出现红肿、疼痛 ,经切开排脓后愈合。以后耳后部感染几乎每年发作 1次 ,起初几次发生于耳后上部 ,后几次在乳突尖前部 ,曾先后 1 2次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后均愈合。…  相似文献   

1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呜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性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Ⅰ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f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9.
耳科学     
86349 先天性耳前痿管与血型关系的调查(摘要)/唐旭…//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5,20(4)。-253 耳前瘘管与血型分布的关系,国外文献报告尚无定论,国内迄今未见类似报道。本文对100例耳前瘘管患者进行了血型分布的调查,并与无耳前痿管者对照。O、A、B、AB四型比例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20.
感染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治疗,多采用感染控制后作手术切除,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治愈。我科自1995年至今采用碘酊线埋管,辅以外敷中药膏治疗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0~32岁,平均18岁;病程5月~3年,11例反复化脓感染5次以上。瘘管长度1.5cm~2.8cm。耳轮脚前下方皮肤瘢痕2例,有皮下窦道形成者正例。2 材料与方法 选用3%碘酊液、7号黑色尼龙缝合线、泪道探针、缝合圆针(将针尖磨成圆钝并改成直针),自己配制的温柔膏,药物组成:制乳香、制没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