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及毒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外环境水样 ,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非O1群霍乱弧菌。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检测霍乱肠毒素 (CT)基因 ,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 (ST)和不耐热肠毒素 (LT)。结果 共检测水样 16 4 4份 ,分离到非O1群霍乱弧菌 4 78株 ,分离率为 2 9 0 7% ;血清学分型显示近年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菌型为VBO7。霍乱肠毒素基因检测阳性率为 1 91% ;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 13 14 %和 12 17%。结论 个别非O1群霍乱弧菌可同时带有多种毒力因子 ,提示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存在的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加强监测对做好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工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白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和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感染性腹泻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2008年8月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进行了连续定点的监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了霍乱肠毒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200份,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70株,可以用诊断血清分型的有41株,可分型率为58.57%,未定型29株,占41.43%。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5株。结论通过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的监测,证实该水体中广泛存在着非O1群霍乱弧菌,其血清分型是复杂和分散的。首次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鸭绿江水系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污水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菌型特征。方法 采集市场销售的海、水产品,对其整体或部分及相应的体表、肛门或鳃部涂片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用家兔小肠段结扎实验检测O139群肠毒素。结果 郴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带菌率为0.64%(2/311),两株霍乱弧菌均来自甲鱼(2/77),经鉴定分别为O1群和O139群,后者能产霍乱肠毒素(CT),还检出其他致病性弧菌9株。结论 郴州市水产品存在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卫生学问题,建议在今后的监测中采用整体或部分采集法。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王艳玲  于凤泰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75-2077
目的分离培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和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根据其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结果鉴定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K-B法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携带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常用药物敏感,对氯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结论该株菌为霍乱弧菌流行株,聚合酶链反应可较快完成对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AB)的检测。在对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福建发现有毒力产色素的O13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作者在对本省外环境监测分离的霍乱菌株进行纯化鉴定中,发现一株能稳定产生铁锈色水溶性色素,携有ctxA霍乱毒素基因并且有产肠毒素能力的O139群霍乱弧菌(O139VC)。生物学性状与毒力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产色素O139群霍乱弧菌菌号为98221,系监测点外环境水体中分离。生物学鉴定方法与药敏试验方法参照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中有关项目进行;诊断用血清有霍乱01群O多价、霍乱R因子、霍乱O139群、022群诊断和药敏纸片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及是否产毒株的方法。[方法]以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基因(ompW)、编码O1群O抗原基因(O1rfb)和编码O139群O抗原基因(O139 rfb)、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为目的基因,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根据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分为6种型别,并分产毒株和非产毒株。以该法对140株霍乱弧菌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诊断结果相一致,而其它弧菌和肠杆菌等均未检出相关基因。[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可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8.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0139血清群。O139霍乱弧菌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弧菌,在血清学诊断方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用O139群国际标准株MO45(印度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诊断血清,以提供我省霍乱监测之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GB 4789—2008和WS 289—2008,对患者肛拭子以及外环境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7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6株非O1群霍乱弧菌,4份外环境样本中检出1株非O1群霍乱弧菌,7株菌霍乱肠毒素Ctx AB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显示患者分离株与外环境分离株分子带型同源。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为非O1群霍乱弧菌污染外环境所致。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传染病暴发溯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追溯霍乱传染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4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追溯传染源 ,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O139群霍乱弧菌编码脂多糖 (LPS)特异性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复核菌株 ,霍乱毒素 (CT)基因引物PCR检测霍乱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2 5株受试菌株LPS基因 2对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所有 6株河水中分离的菌株均为CT基因阴性 ,其余均具有CT基因。 2 4株菌PFGE可分为 13个型。结论 LPS基因PCR检测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受试菌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河水中分离的 6株菌是非产毒株 ,其余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环境水分离的O139群非产毒株之间以及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之间遗传相关性较远。产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四川省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 ,在国内首次以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四川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112株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基因和耐药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温岭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基因和耐药情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霍乱弧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ctx为引物,对112株霍乱弧菌(O1群92株、O139群20株)进行了PCR扩增.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了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除外环境检出的4株O1群霍乱弧菌菌株外,其余的霍乱菌株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ctx毒力基因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O1群霍乱弧菌,不同年份的菌株耐药的程度不一致.结论:从所有病人中分离到的菌株均为产毒株,与致病性和流行强度有关,治疗霍乱病人应结合本地区情况,根据不同菌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2.
青岛发现产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01群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中广泛存在[1,2,3,4],在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分离到O除O139外,主要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和人类腹泻。因此,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受到广泛关注,产色素做为少数非01群霍乱弧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亦日益得到重视[2,3]。在日常的霍乱疫源检索中,我们首次分离到1株产褐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对其生物学特征、毒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与分离鉴定 菌株来源于环境水样,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霍乱防治手册》(1987年第四版)进行。1.2所用培养基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珠江河口水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型特征,探讨环境水体监测的方法和疫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珠江河口选择24个水样采集点,每月采集一次,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并利用实时PCR监测样品增菌液中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采样同时测定气温、水温等气象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共采样862份,霍乱弧菌分离阳性率7.77%,实时PCR阳性率为26.33%.按月的水样检测阳性率与水温变化趋势相似;城区监测点阳性率高于其他区域,在一家海产品批发市场排水口下游检测到产毒O139群菌株;菌株的菌型构成中,分离菌株主要为非产毒株;O1群E1 Tor小川和稻叶型以及O139群菌株的分离无季节变化趋势;PFGE分析75株分离株被分为49种带型,相似性为57.4%~100%,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论 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多样性.水体监测提供产毒菌株的指示,可作为环境危险评价的指标,且能在霍乱弧菌的监测和霍乱疫情预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的方法。用PCR法检测从水和水产品分离的8株O1群霍乱弧菌CT,结果均为阴性。CT的检测对了解水和水产品中分离株是否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有重要意义。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引物也能扩增0139。  相似文献   

15.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在追溯O139霍乱传染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4年7起因聚餐暴发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及其与常规监测中从外环境、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毒力基因(ctxAB),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72株O139群霍乱弧菌中所有4株从河水分离的菌株ctxAB阴性,其余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其中的67株菌以Not I酶切后PFGE可分为16个型别.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7起暴发中分离的菌株型别各不相同.结论2004年四川省O139霍乱暴发感染来源复杂,提示并非因为菌株在该地持续存在而引起,但甲鱼可能是2004年度霍乱聚餐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梧州市海水产品和水样霍乱监测结果,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霍乱监测方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六版),对海水产品和水样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 - 2015年梧州市共监测海水产品和水样2 877份,阳性71份,总阳性率2.47%;其中海水产品监测1 790份,阳性55份,阳性率3.07%;水样监测1 087份,阳性16份,阳性率1.47%;海水产品和水样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99,P = 0.007);不同样品中以蛙类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高达13.01%;3个城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6,P = 0.007);71株阳性标本中,O1群稻叶型34株,小川型30株,O139群6株,非O1群非O139群1株;71份菌株均为非产毒株,霍乱肠毒素(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18份小带联结毒素(Zot)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25.35%。结论 梧州市外环境存在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因素,海水产品存在外源与本土2种情况污染,应加大对海水产品尤其是蛙类的监测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避免霍乱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多重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素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地检测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oce)、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A基因(tcpA)、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多基因PCR方法;通过一次扩增反应之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出菌株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阳性对照菌株:MO45(霍乱弧菌O139群)检出5种毒素相关基因,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检出1—5种不等的毒素相关基因;根据毒素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可将菌株分为5个基因型,并可区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多重PCR敏感度可达10^2cfu/ml。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西首次分离 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学、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进行生化、药敏和流行菌株的分型,并用家兔肠段结扎方法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 4株菌与O139群霍乱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与O1群多价血清不凝集;在庆大琼脂平板上菌落较O1群霍乱弧菌混浊、隆起。霍乱肠毒素检测均为中等毒力,对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霍乱肠毒素检测为中等毒力,具备引起流行的能力,为流行株。因此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4株产色素O139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8月台州市首次出现O13 9群霍乱流行[1] ,近年来 ,O13 9群霍乱在我市沿海地区呈局部散发。我们在外环境水样监测过程中 ,从河水中分离到 4株产褐色水溶性色素的O13 9群霍乱弧菌 ,并对其生物学性状做了系统的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从本地区霍乱流行期间外环境水样中分离。1.2 诊断血清 霍乱O多价混合诊断血清、O13 9单价诊断血清均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在有效期内使用。1.3 标准菌株 O13 9群标准株MO45、O1群霍乱弧菌SM6、R5 5指示菌均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4 菌株鉴定…  相似文献   

20.
5株O139群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从病人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5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方法参照《霍乱防治手册》对5株菌的生长特征、生化特征、血清学反应及药物敏感性进行鉴定;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所试菌株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用Vero细胞测定方法检测ctxA阳性菌株霍乱肠毒素的表达。结果5株O139群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和血清学反应与阳性对照菌体O139群霍乱弧菌MO45基本相同;2株来自重型病人和1株来自水产品的菌株ctxA、zot、ace、tcpA、tcpI、hlyA、rtxA、rtxC、ompU、tarR 11种毒力相关基因全部阳性。经Vero细胞测定,其霍乱肠毒素效价达到1:160;在2株来自轻型病人的菌株中仅hlyA、rtxA、rtxC、toxR 4种毒力相关基因为阳性。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泻)的决定基因簇并非仅为ctxA、zot、ace、cep等毒力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