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市利用"农民健康俱乐部"、"农村艾滋病综合干预队"、"健康促进项目"等有效载体,开展农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初步实践,探索疾控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路子,灵活运用"同伴教育"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一套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较为有效、易于推广的疾控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性病防治等综合手段进行干预,控制性病/艾滋病向娱乐场所从业女性的传播,并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针对娱乐场所从业女性进行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模式。方法根据“对项目点娱乐场所从业女性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的两个季度项目评估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综合干预,参与项目的4省12个地区娱乐场所从业女性在性病/艾滋病认知方面有了改善,最后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有所提高,加强了各部门协同工作的力度。结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多部门协作框架下,对娱乐场所从业女性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综合干预,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领域实施健康促进项目,但这些项目普遍存在过分依赖外部投入、可持续性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所积极倡导的社会动员策略(Social Mobilization Strategy)系统地应用于四川省农村一个腹泻病控制健康促进项目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答案.课题选择了三个社区作为实验现场.其中一个社区接受社会动员、健康信息传播与行为矫正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另一个社区进行健康信息传播与行为矫正等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第三个社区为空白对照社区,不进行上述这些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动员+健康教育”社区对象的相关健康认知和行为改善情况、腹泻病控制效果等均优于"健康教育”社区和空白对照社区;社会动员等综合干预策略的系统运用,使干预社区内部潜力和资源得以合理开发,社区群众和干部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可持续的健康促进网络和机制得以及时形成.本研究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证明了社会动员策略在四川农村社区是行之有效的健康促进新策略,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卫生部门主导,寻找有力载体(工会)在企业开展艾滋病(AIDS)外展服务干预,探讨该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由市CDC专业人员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后者培训企业外展人员和同伴教育员,对企业流动人口采取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市CDC定期督导,对干预效果和模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年的实践,多部门参与的外展服务干预模式基本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接受率较高的是艾滋病知识讲座、AIDS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等因直接、直观的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结论多部门参与配合的流动人口综合干预模式能培养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企业和员工的防艾意识,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农村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是在河北省农村现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该模式以健康促进理论和社会学的参与理念为核心理论框架,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社会动员和参与式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改变相关态度、采纳健康行为,最终促进农村地区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远期目标的实现。本文对该模式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得出该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卫Ⅶ项目是上海1996—2002年首次实施的由国际组织资助,通过健康促进达到控制慢性病,在国内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卫生项目。项目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国传统的慢性病防控手段与方法,引进国际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并有效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过健康促进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的模式与方法,获得并提供有效的经验,以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和扩散项目成果。项目内容由"机构发展和政策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监测"和"干预活动"四大板块构成,四大板块彼此衔接、相互促进。在策略设计上采取"健康促进为核心的属地化""针对特定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干预"和"强调建立综合干预的执行框架"原则。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直接效果,同时,成功引入了一种国际健康促进防控慢性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本土化,创新地形成了一个慢性病综合控制的成功模式和执行框架及技术路线,并有效地培养了一支慢性病综合防控精英队伍并成为慢病防控战线之骨干。从可持续考虑,对慢性病综合防控中应着力推广的五个重要环节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如何融入疾病控制的具体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冬菊 《职业与健康》2010,26(8):930-932
目的探讨"三四五"(三多、四有、五结合"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三多是多方参与、多方投入、多种形式,构建工作立体框架;四有是有免费体检、有个体化干预、有典型推动、有全面普及,提供健康管理特色服务;五结合是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农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创建中医示范县区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健康促进模式在农村居民中的应用。方法对6676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后提出个体化健康促进干预处方,并随访监督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后,农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四五"健康促进模式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章丘市先后被确定为中小企业职业危害干预试点县(市)、工会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试点县(市)、健康促进企业试点县(市)、流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模式研究项目县(市).章丘市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技术支撑,执法监督,企业自律,职工参与"的工作模式,促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和建立对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关怀和支持的工作模式,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家庭夫妻间经性传播及非婚性传播,促进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方法]社区(乡村)医生参与干预和关怀的服务;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培训同伴教育者(志愿者);提供感染者家庭生产支持与救助,孤儿关怀与救助,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结果]项目覆盖24个乡,完成了大量干预、关怀、培训工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结论]初步探索出了在农村地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关怀和支持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参与性方法(PRA)在农村生殖健康项目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一个项目案例,从PRA方法流程、框架、技巧等方面,说明PRA方法在农村妇女生殖健康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开创了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生殖健康领域使用参与性思路和方法的先进工作方法。结论:PRA方法在调动当地农村社区的群众参与,群众自主传播生殖健康知识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探索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方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伊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积极搭建防治项目平台,大胆探索,逐渐形成多部门合作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局面。结果各相关部门的领导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性和自身责任,形成了以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结论通过构建协作平台、发挥部门优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控制好传染源,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对卫生部科技教育司自1991年开展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中的62个项目及2006年通过验收的17个推广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推广项目基本情况、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评价研究,对该计划推广的意义以及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十年百项成果推广"20年来,面向农村和基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多项,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充实了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农村及城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取社会支持、社区扶持、同伴帮助、自身提高等方式对暗娼人群进行干预,并探讨实用、有效地保护暗娼及嫖客/性伴干预模式.在多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项目实施后,低层次暗娼、吸毒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事助学基金会长汀援助项目的营养干预模式对于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为该项目进一步全面推广提供依据,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营养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实施课间营养干预的5所农村学校(实事助学项目学校)的学生和未实施课间营养干预的3所农村学校(2所小学、1所中学)的学生(空白对照),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检查常规项目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体检,对体检资料进行汇总评价。结果 5所项目学校790名学生在实施课间营养干预前营养不良率为48.4%,经过营养干预1学年后营养不良率下降为33.2%,下降了15.2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5,P0.05)。3所空白对照学校637名学生在相对应时间前后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1.8%,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结论 5所项目学校学生在实施课间营养干预1学年后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长汀县部分农村学生为试点的营养改善项目是有成效的,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团队管理群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干预的效果,为推广所创建的新型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08名自愿参加的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病人在项目实施12个月后在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血糖和血压控制及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认知性症状管理技能实践评分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0.34分(P<0.05);糖尿病总体管理自我效能评分比对照组高0.71分(P<0.05);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3.70 mm Hg(P<0.05).结论 团队管理群组模式能帮助糖尿病病人改善自我管理行为、部分健康状况及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福建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方法、成效与体会,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工作计划、管理方案、工作报表、专题调查、经费执行、物资管理、会议培训等资料进行总结,重点介绍项目的支持领域以及创新部分。结果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非政府组织及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探索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模式,拓展了流动人群艾滋病干预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但项目工作计划制定模式、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项目评估等有待探讨。结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地震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检验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可行性,为日后地震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陕西、甘肃3省10个县(市)项目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项目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结核病、妇幼保健知识增加明显,干预后知晓率分别达到了94.7%、81.8%和82.1%。居民不共用毛巾、使用肥皂洗手、妥善保管农药3方面行为的改善率分别为12.2%、5.6%和2.7%。结论 "面对面传播抓重点人群,传播材料发放保障覆盖率,地方特色活动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初见成效,应在地震灾区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小学生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探索“小手牵大手”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安康市4所农村小学三~五年级学生533名,采用问卷调查被试者家庭一般情况及IAP(室内空气污染)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小学生IAP认知平均分为23.80±4.80,氟斑牙知晓率为31.0%。59.1%的家庭炉灶没有烟囱。结论陕西农村小学生IAP认知水平较低,且家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应加强对学生IAP相关知识教育,通过学生将健康知识传播到家庭,以减少I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精神卫生是农村社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由于基层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源薄弱等问题,精神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效有限。泰州市姜堰区在世行货款英国政府借款江苏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简称卫Ⅺ项目)中重点加强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建设综合防控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文章研究探讨了姜堰市的干预设计和实施机制,并通过实施效果的评价认为,加强政府在多部门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开发各部门协调合作的机制,重视社区治疗康复服务是发展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推广使用避孕套可接受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已婚艾滋病病毒(humanimmtm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家庭推广使用避孕套可接受性及其效果.方法对某地90个HIV感染的家庭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和使用避孕套技巧培训,并免费发放避孕套.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采取匿名方式进行两次断面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性生活中避孕套使用率的变化.结果90个家庭参加试点项目,84个家庭完成了最后的评价调查,随访率93.3%.研究对象在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P<0.001).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套率由干预前的2.6%上升到干预后的71.4%(P<0.001).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干预活动是促进感染者家庭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及其配偶中开展推广使用避孕套是可以接受的,应当尽早通知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家庭并开展避孕套推广工作,减少夫妻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