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茎木类中药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茎禾类中药的药性特点。方法: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植物类中药(439种)为样本。从中得到四种以茎木类入荮的中药,分别统计439种(对照组)和四种(茎禾类组)中药药性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茎木组中温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药性寒者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五味及归经未见明显特点,茎禾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功能(P〈0.01)。结论:茎木类中药在药性特点上有其规律性,可能具有共同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论》在药性理论的各具体内容上是历史上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但在理论框架上,第二篇按剂量、毒与毒性、禁忌、五味、四气、形质……,第三篇按……毒与毒性、气、味、性(气)、归经与引经……顺序排列,显示出逻辑结构和中药药性理论框架的混乱。这是由于对中药基础理论框架及某些概念、内涵、相互关系未引起重视之故,这也是中医药界存在的一个理论问题。笔者提出第二篇应分4块,依次是:五味,形质方面的理论;四气,作用定位、定向方面的理论,与功能有关的基础理论,毒与毒性;配伍基础理论,禁忌,剂量;方剂基础理论及其基础药性。第三篇应把第二章毒与毒性放在第八章十八反、十九畏前或后排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先性质,次功能,再应用,后方剂的逻辑性及中药理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金锐  张冰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2):1321-1327
中药药性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中药干预机体后的作用倾向。中药药性表达即中药药性的生物学表达,描述了将药性所蕴含的作用及功能信息表现在生物载体上的过程。由于药性表达涉及中药与机体两大复杂系统,故其具有复杂性特征。第一,药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炮制加工等,以及机体的体质、证候等,均可影响实际的药性表达结果;第二,鉴于药物个性特征,相同药性的不同中药会通过不同的药效作用(指标)表达药性,其药性表达方式多样。中药药性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药性实质研究应密切关注影响药性表达的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靶点是中药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本文在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与功能靶点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明确了四气、归经与功能靶点的关系和四气、五味与作用方式的关系。结合单味药及方剂对药性-功能靶点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研究结果与各药性功能的经典认识大致相符,基本明晰了药性在整体层面的作用机制。这为利用药性理论指导中药的组方和现代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从中药归经到导向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药寒热药性表达模糊评价模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寒热药性反映了中药的作用趋向,其认知概念具有模糊性特征,符合模糊数学的应用范畴。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药性生物学表达的模糊判别模式并运用其分析实验数据,为整体、综合地评价寒热药性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首先,建立寒热药性表达模糊评价模式。以经典寒热复方效应作为寒热药性表达的基准方向,运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计算寒热药性表达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进一步得到寒性表达函数和热性表达函数,并以此作为评价参数。第二,对评价模式进行实践。以姜附桂方作为经典热性复方,以三黄方作为经典寒性复方,以各系统生化指标考察药性表达,建立寒、热性表达方程。在此基础上,收集热性药肉桂、仙茅,寒性药黄柏、栀子干预正常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虚寒和虚热状态模型的生物学实验数据,将药物干预前后机体状态的相对变化量代入评价模式,分析其药性表达特征。结果:肉桂干预正常、虚寒和虚热3个状态的热性表达均值大于寒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528〉0.221、0.203〉-0.490、1.750〉-0.479;仙茅干预正常和虚寒状态的热性表达均值大于寒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474〉-1.601、0.288〉-1.923,体现了药物的热性;黄柏干预正常状态和虚寒状态的寒性表达均值大于热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798〉-0.870、0.194〉-0.339;栀子干预虚热状态的寒性表达均值大于热性表达均值0.354〉-1.802,体现了药物的寒性。结论:运用寒热药性模糊评价模式,可以有效分析出药物的寒热药性和药性表达方式。药性相同的中药,既有共性表达,也有个性表现。寒热药性表达具有多途径特点。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药具有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 ,适用于血行障碍而形成瘀血所致的各种症候 ,如跌打损伤、胸胁刺痛、痈疽肿痛、症瘕积聚 ,以及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现就其性与归经 ,作一简介。1 性中药之性即气 ,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故谓四气。平性药物不如寒凉药和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 ,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 ,但一般仍称为四气。寒热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瘀血生成以后又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因此 ,凡因寒邪导致的瘀血 ,在治疗上宜选温性的活血化瘀药物。反之 ,因热邪而致的瘀血 ,就必须选用凉性的活…  相似文献   

9.
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进展,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可行性.收集、梳理2010年至今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文献共41篇,分析中药寒热药性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果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发现寒热药性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文献角度的研究和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主要进行了基于生物学角度的研究、物理学角度的研究和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研究.结论: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的研究在不同层面均均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同的研究思路均为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性平的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性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平性药的基本功能为解毒、止血、止痛、活血、祛风、清热、安神、消肿、利水、通络、化瘀、化痰;平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镇静且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平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经闭、吐血、咯血、痛经、尿血、尿频、遗精、肠燥便秘、便血、心悸、瘰疬、癥瘕、崩漏、遗尿、跌扑损伤、失眠、内热消渴、眩晕、外伤出血、心神不安、脾虚食少、小儿惊风、带下、衄血;平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湿疹、糖尿病、出血、神经衰弱、百日咳、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慢性支气管炎、钩虫病、银屑病、高脂血症、癫痫、丹毒、痛经、胃溃疡、水肿、带状疱疹、小便频数、跌打损伤、肺结核、心绞痛、冻伤、遗精、斑秃、十二指肠溃疡、失眠、扁平疣、流行性腮腺炎、皮炎、精神分裂症;与平性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辛;平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肾、脾、心;平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糖类、有机酸、黄酮类、苷类、酯类、挥发油、氨基酸、无机物、生物碱、蛋白质、鞣质、萜类、皂苷.结论:确定药性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平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平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的统称, 是中国历代医家的长期临床经验总结,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但长期以来只有定性的描述而没有定量的标准。现对当前中药药性量化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研究, 总结分析了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特点和问题, 并提出应在“源自临床, 回归临床”的原则指导下, 开展基于专家量表评估法的中药药性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系统简练地论述了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的影响.结果:寒热各制,可增其功;寒热相制,可纠其性;生凉熟温,各有其用.五味不足,各制增功;五味过胜,相制除弊;生偏味劣,熟正味醇.根升梢降,生升熟降;生散熟敛,生行熟止.升降浮沉各制,增强作用趋向;升降浮沉互制,改变作用趋向;净选分档,归经两样;生熟不同,归经有异;辅料炮制,归经突出.生泻熟补;补药制熟助其功,泻药制熟伐其过.一般是生者性凉,熟者性温;生者主泻,熟者主补;生者主升,熟者主降;生者性猛,熟者性缓;生者有害,熟者有益;生者有毒,熟者无毒;生者味劣,熟者味正;生者味厚,熟者味薄.结论:通过中药炮制可改变药性,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蚂蚁系蚁科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Vicina和血红林蚁FormicaSanguinea。历代本草医书多有记载,但对药性没有论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蚂蚁的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实验和临床应用报道颇多,但对药性只有零星的叙述。临床上多以单方、验方、成方使用,不象其它中药根据辨证论治而灵活加减使用,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中药”。本文根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成果,运用本草思辨的方法,对蚂蚁的药性、功效进行阐述,供同行与临床医生参考。1 药理研究1.1 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蚂蚁粉不但能延长果蝇的最高寿命…  相似文献   

14.
长春碱(vinblastine)、长春新碱(V incristine)等长春碱类药物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肿瘤,是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类抗肿瘤药物[1]。由于该类药物有强烈的局部组织刺激作用,临床严禁用于肌肉注射,不慎漏于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蜂窝组织炎。一旦漏出或可疑外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相应处理。对大多数化疗药物而言,化疗药物外漏,常规立即给予冷敷,以使静脉收缩,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而减少扩散,提高毒性药物代谢产物的降解,并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但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性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课题过程中,由一于中药药性没有被量化,名老中医临床处方中所含有的信息很难被充分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性味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中药性味的传统认识,现代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由此提出对中药性味的研究,应从疾病寒热的内涵入手,从药理方面探索寒热药性特点;从药味明显的中药着手,找出药理作用与药味的相关联系,从而形成现代的性味理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以探讨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为归肺经中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所载归肺经中药进行统计,从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50味归肺经中药中寒凉性药物占50.4%,温热性占28.4%;五味中以苦味居多,其次是甘味和辛味;功效以清热、祛湿、化痰为主;化学成分以苷类最多,其次是黄酮类、糖类、挥发油类;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菌、抗病毒、祛痰、镇咳、平喘。结论:归肺经中药多苦寒、含苷类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生熟药性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有别于天然药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加工炮制"后应用,而中医辨证施治时又非常讲究"药之炮制",也就是说生、熟炮制效果,用法各不同.中药的生用、熟用各有不同的功效和不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