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洁  邹丹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43-4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作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早于1978年即被WHO所确认。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胃脘痛/胃痞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验证方案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本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它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疗效也不断提高。本文对近年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综述,以利于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位为中焦脾胃。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中焦失衡”,临床治疗思路为“调中复衡”,治疗核心为通过补虚泻实、调气和血、平调寒热、多脏腑同调的方法恢复中焦平衡。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该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该病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由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副作用少,疗效也不断提高。因此有需要进一、步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莹  陶春晖 《环球中医药》2021,14(2):292-295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公认的胃癌发生前状态,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目前西医治疗临床疗效不佳.邱明义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和肝主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治疗上应注重顾护胃气,并强调情志因素对本病的影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邱师常将本病划分为脾气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前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结合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进行综述,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该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该病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由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副作用少,疗效也不断提高.因此有需要进一步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病程长,现有西医疗法难以治愈,久之会伴发癌前病变,甚至导致胃癌。中医药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病因病机、病位、辨证治疗方面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对于本病的根本病机大部分医家认为以脾胃虚弱为本,其他证型为标。病位主要涉及脾、胃、肝、胆。治疗方面或以整体特色治法为主,或者分型论治,或以成方及自拟方加减,取得了很好效果。总之,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值得提倡,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我国人群临床患病率较高[1]。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胃癌”,中医药对CAG和PLGC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难治病之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胃癌前状态。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病程缓慢,多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IM),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本症属中医“胃瘩’、“胃脘痛”、“呃逆”等范畴。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本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人认为它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辨析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樊改英  李虹 《光明中医》2008,23(9):1339-1341
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学对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不易治愈.该病的病机极其复杂,日久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可以两者并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本病反复发作,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故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而递增,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是胃癌前期病变的危险信号。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本文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用萎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丛军  蔡淦 《河南中医》2007,27(7):81-8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目前病因不明,西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中医学认为其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或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与肾也与…  相似文献   

15.
由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对癌前病变的 诊断与治疗日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已被证实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认为是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脾不调、虚痞、寒热互结)基本病机的认识,笔者以疏肝理脾,开结除痞为大法,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复杂,其发病与多个脏腑相关,临床诸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分型过多,缺乏统一标准。笔者认为气机辨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辨证,在临床中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体会刘梦华甘肃省中医院(730050)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胃窦胃炎和胃体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本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及先天禀赋有关,因其...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胃溃疡、胃息肉和胃癌常继发于慢性胃炎,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目前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间阶段,在治疗上倾向于从治疗浅表性胃炎开始,冀其恢复为正常胃粘膜。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一般将慢性胃炎归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呕吐”、“血证”范畴。其病因多起于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脾胃素虚等。其病位主要在胃。其病机从脏腑讲涉及肝、胃、脾三脏,主要是气滞、血  相似文献   

19.
浅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慎 《新中医》2000,32(7):5-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变随年龄增大而有恶变的趋势 ,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目前尚无很理想的方法。笔者认为胃粘膜之所以出现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络瘀阻 ,故治疗本病重在从血瘀辨证。1 瘀阻胃络是萎缩性胃炎的根本原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 :“若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提示脏腑气血的通和畅达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一旦脏腑气血出现壅滞瘀阻 ,则导致病理反应 ,引起相关病症的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胃部 ,其特征是胃的粘膜出现萎缩性改变 …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为胃癌前状态。笔者对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及科研基础对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状、挑战及展望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