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卓  刘巍敏  汤諹 《临床医学》2013,33(4):111-114
1瘢痕创伤愈合是人体组织修复的自然过程,瘢痕组织是伤口愈合阶段,在凝血、炎症以及组织重塑等因素干扰下形成的结果[1],是正常的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瘢痕在创伤后6个月逐渐平复且接近正常皮肤。但在许多临床情况以及患者体质的影响下,瘢  相似文献   

2.
<正>癌性伤口是指肿瘤患者在期望时间内,创伤部位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无法正常愈合,甚至演变为慢性溃疡、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的一类创面,临床一般认为6~8周未愈合的创面即可称为慢性难愈合创面~([1])。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伤口溃烂、脂肪液化、感染等,这些都影响伤口的愈合。湿性疗法是指在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湿润,给伤口提供一个湿性愈合的环境,以促进愈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伤口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生物学过程。处理皮肤创伤时常用敷料来保护伤口免受细菌感染,但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存在透气性和防水性较差、无抗菌和无促进组织修复等缺点,在使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而部分天然蛋白质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促细胞增殖、迁移等优点可用做制备伤口敷料,在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部分天然蛋白质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为伤口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伤口治疗与护理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中国护理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压疮、糖尿病足、动静脉溃疡、恶性肿瘤等慢性疑难伤口,同期我国创伤、烧伤整形等外科医生,以及治疗糖尿病足的内分泌科医生也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新型敷料的广泛应用为伤口愈合创建了很好的愈合环境,自此难愈性伤口从终生不愈到有可能愈合,  相似文献   

5.
慢性伤口护理的误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慢性伤口是指愈合时限延长、不能正常自愈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伤口。慢性伤口往往是血液供应匮乏的结果。有些急性沾染伤口和污染伤口由于容易发生感染和愈合不良 ,多形成慢性伤口。传统的保持创面干燥疗法早已被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所更新 :196 2年医学专家GeorgesD .Winter提出了创伤湿法治疗理论 ,他支持性的研究证明[1] ,创伤如能在创造湿润的微环境下愈合 ,可提高上皮形成率。但在我们的临床护理中 ,显然对适当的湿性环境理解不够 ,对伤口护理简单地理解为更换敷料 ,致使在护理伤口时存在一些误区 ,表现在伤口护理整个过程中。1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治疗创伤疑难伤口中的作用.方法 组成以创伤外科、疼痛科、介入科、营养科等专业医护人员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小组,对2009年5月~201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32例创伤疑难伤口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模式进行综合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32例创伤疑难伤口患者经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伤员死亡.98例患者的创伤疑难伤口完全愈合;32例创面感染者,经扩创后植皮愈合;4例创面发生难以控制的动脉性出血,通过栓塞主干血管止血,其创面基本愈合;14例患者因创面严重感染并伴有肢体坏死而截肢.结论 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综合治疗创伤疑难伤口是行之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范荷清 《临床荟萃》1997,12(9):425-425
在处理创伤中,恰当的更换敷料,严格按章操作,对于伤口的早期愈合是十分重要的.体会如下:在清洗伤口时,首先要全面地了解伤口的情况,如伤口周围的组织情况、分泌物的性质以及伤口的变化等.若伤口有脓液,应注意脓液的稠度、颜色、气味和数量,引流是否通畅,以及肉芽组织等情况,以便掌握各种伤口愈合的规律,给予适当的处理.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更换敷料时虽然我们的手已洗过,甚至用消毒液泡过,但也不是完全无菌的,也不可能不触及带菌物品.所以,在夹取敷料时,要坚持用无菌镊式持物钳夹取,以避免污染敷料.  相似文献   

8.
抽取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创面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患者一次植皮伤口愈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经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伤口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创伤骨科中,伤口护理备受医护人员关注,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需要石膏固定,撕脱伤、大面积皮肤擦伤、压砸伤、植皮术后的供皮区、急慢性伤口(受感染而愈合困难的伤口)、慢性窦道、糖尿病足、癌性溃疡等等,这些伤口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自2010年1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气管切开处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拔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予纳米银离子创伤贴覆盖伤口;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再予蝶形纱布覆盖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伤口感染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离子创伤贴有利于加快气管切开处伤口愈合,能降低患者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感染是骨科急性创伤伤口的常见表现,由于急性创伤伤口具有软组织毁损严重,伤口难以愈合的特点,及时的控制控伤口感染,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点也是难点。银离子敷料符合伤口湿润处理理论,在腹部手术伤口,背部伤口已有应用且效果明显,而对骨科急诊创伤相关感染伤口尚未有明确应用研究。 目的: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针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创伤所致的感染的II类伤口患者,评价银离子敷料对伤口感染的控制及愈合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急诊收治的79例感染II类伤口随机分配为实验组(n=41),对照组(n=38);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伤口均为损伤后1-3天,中度感染,无合并骨折损伤,及其相关合并感染,同类别抗生素进行抗微生物治疗;两组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男性比例为56%/58%),年龄段同为20-54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换药,换药方法及伤口处理方法两组相同,其中实验组在常规换药中添加银离子敷料,每隔三日一次,对照组常规换药;每日评估伤口的感染恢复情况,并做伤口培养以评估伤口细菌培养,记录转阴时间,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基于NRS量表评估患者换药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换药的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均数=18.6天)比对照组(均数=22.4天)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均数18.6/22.4, P<0.001),实验组比对照组的伤口培养细菌转阴时间为(均数6.2/9.4, P<0.001),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NRS疼痛程度评分无明显的差异,单次伤口换药费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总治疗费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结论: 银离子敷料在骨科急性创伤伤口感染控制中有较好的作用,其能辅助伤口感染的控制,缩短伤口细菌的清除时间。同时其也能明显加快伤口的愈合,然而,愈合时间的缩短为感染早期控制引起,抑或银离子敷料的作用不得而知。银离子敷料在减少患者换药疼痛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此可能是由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换药时的消毒药水刺激相同所导致,并无明显的意义。银离子敷料在感染伤口中应用,其综合费用并无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我校外伤中,擦伤较多见,约占开放性创伤的二分之一。根据受伤的时间可分为:(1)新鲜创伤:受伤在6~12小时内。(2)陈旧创伤:受伤超过12小时。根据创伤污染的程度,可分为无感染和感染创伤两种。在临床实践中,处理创伤时要注意各种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为了促进创伤早期愈合,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止感染因为感染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必须严格地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接触伤口的器械和敷料都要高压消毒。二、清创术清创是外伤早期治疗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清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创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伤员肢体创伤处理中起的作用。方法将开放污染的伤口经过伤口清创后变为接近无菌的伤口,从而为伤口闭合与组织修复创造条件。结果术后,创面循环建立,肿胀消失,住院半月痊愈出院。结论清创术对地震创伤四肢开放伤口的愈合、受伤部位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伤口愈合的相关营养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口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在创伤发生后立即开始 ,其过程包括渗出、纤维组织形成和疤痕收缩 3个阶段 ,3个阶段可依次发生 ,也可交替出现或同时发生。依据损伤的类型及伤势 ,伤口愈合可分为Ⅰ期愈合、Ⅱ期愈合及Ⅲ期愈合。Ⅰ期愈合多数以上皮形成的方式发生 ,它是最有效的伤口闭合方式 ,通常发生于外科切口及新鲜干净的伤口。表现被污染或感染的伤口炎症阶段延长 ,形成Ⅱ期愈合 ,Ⅲ期愈合是Ⅰ、Ⅱ期愈合的结合。而营养不良可显著延缓伤口愈合[1] ,因此 ,做好创伤和术后病人的营养供给是十分重要的。1 各种营养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1 1 …  相似文献   

15.
皮肤的生理功能及伤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重点论述皮肤伤口的局部和全身评估方法、伤口分类及愈合影响因素 ,以及如何按伤口情况选择处理方案 ,以期指导临床护士做好皮肤护理和伤口处理  相似文献   

16.
慢性伤口往往是血液供应匮乏的结果,外伤伤口未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污染,易发生感染和愈合不良,进而形成慢性伤口.在临床伤口护理工作中,传统的保持创面干燥的伤口护理理念已经过时.伤口护理的新理念是伤口湿性愈合,创伤在创造湿润的微环下愈合,可提高上皮形成率.因此,正确理解伤口适当的湿性环境对伤口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慢性伤口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护合作模式下湿性愈合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慢性伤口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及湿性愈合治疗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用碘伏纱条、酒精以及双氧水换药;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医护共同参与下运用湿性换药法行换药处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创面换药的次数、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度、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等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明显优于干性愈合,湿性愈合时新型敷料的临床运用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提前愈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值得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胚胎伤口快速上皮化的原因和胚胎无瘢痕愈合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胚胎兔和成兔伤口愈合时纤维连接蛋白(FN)的变化。结果创伤后8h胎兔皮肤中出现FN,创伤后4d表达最多。创伤后6d伤口愈合后,FN减少。成兔创伤后12h皮肤出现FN,一直到创伤后10dFN仍持续存在。结论FN可能在胚胎伤口早期快速上皮化方面发挥作用。它的持续存在有可能与成兔的瘢痕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陈梦越  李乐之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83-1485
<正>慢性伤口是指伤口经历4周临床治疗后,无法及时有效地按照正常程序愈合的伤口~([1]),主要包括糖尿病足溃疡、下肢动静脉溃疡和压疮等,常表现为持续过度的炎症反应、反复感染、耐药性细菌生物膜、表皮细胞对修复刺激无应答等特点。伤口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伤口微环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2])发现,细菌生物膜是慢性伤口无法愈合的重要原因,细菌生物膜自身形成的微环境以及作用于伤口所引发的微环境改变,均会对伤口的  相似文献   

20.
外科敷料     
在医院和社会服务业中每年在外科敷料方面花费大量物质资源,应用敷料的目的是为伤口的愈合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皮肤切口是否应用敷料,运用敷料恰当有助于伤口的愈合。伤口的自身愈合依赖于各种因素,如创伤的深度和组织损伤的程度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各类表浅的创伤能在3周内自身愈合。这种创伤由非损伤区域的上皮细胞包括毛囊和汗腺靠扩散而愈合。有组织损伤的深部创伤的愈合只能依靠创伤周围的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