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柱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脊柱病变患者18例,其中脊柱骨折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腰椎结核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7例。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MIP、MPR/CPR、3D-SSD与4D-Angio重建,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RP/CPR应用简捷,可矢状、冠状观察骨性病变的部位与程度,但对于胸椎骨折或侧弯,由于受到肋骨重叠的显示而不适用于评价胸椎骨折;3D-SSD可观察骨性结构的破坏,但缺乏对椎管形态的显示,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骨折与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通过调节不同密度阈值可显示出椎管内形态,尤其适用观察骨折、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病变,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病变的所有相关表现,而MIP不适用于对脊柱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MSCT结肠检查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37例患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包括结肠癌14例,结肠息肉16例,慢性结肠炎5例,结节型回盲辨误诊息肉1例,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1例憩室外,均经手术和/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在工作站获取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四维透明显示(4D-Raysum)4种后处理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CTVC有利于息肉的检出,本组显示最小息肉直径为3.5mm,与纤维内镜比较息肉的总检出率为86.5%。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理壁及肠周侵犯情况,对癌肿肠周侵犯判断正确率达100%,同时有助于结肠正常结构、粪块及肿瘤鉴别。4D-Raysum较3D-SSD、MPR及CTVC在显示癌肿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可达100%,亦优于钡灌肠检查。结论:MPR、CTVC、3D-SSD、4D-Raysum检查结肠病变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柱骨折病例,应用GR Light Speed QX/I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薄层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其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骨折病变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脊柱损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对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血管病变进行CTVE成像,其中32例还进行了DSA检查,18例经手术证实(其中3例同时还作了DSA检查),9例肺动脉栓塞经内科其他检查及溶栓治疗而得到证实。结果 56例血管病变中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附壁血栓、钙化斑块、血管狭窄,以及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和假性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大小及与正常血管的解剖关系。32例DSA检查病例中CTVE对病变的显示有24例(显示率为75%),18例手术病人中CTVE对病变的显示有17例,9例肺动脉栓塞病例CTVE全部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5.2809,P=0.071)。CTVE对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对照DSA(32例)、手术(18例)和内科证实的9例肺动脉栓塞具有一致性,56例血管病变CTVE总的显示率为84%(47/56)。结论 CTVE能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情况,结合其他血管二、三维成像可以明确诊断多种血管疾病,帮助和指导手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成像在脊柱损伤的应用。方法:分析68例脊柱损伤病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成像更能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在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优越性。结论:螺旋CT重建对脊柱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对CT轴位图像重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部病变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CT的横断面图像避开了组织的重叠,可以较好的显示出颌面部骨折及肿瘤性病变。但颌面部骨折时,仅用CT的横断面图像以难以直观立体地反应出骨折的整体情况。螺旋CT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CT,3DCT)的应用是对CT的横断面图像一种很好的补充,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优势[1,2]。本文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成像在颌面部病变中的优劣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MDCT)影像资料,探讨MD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自2006年5至2007年8月共41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DCT资料,常规横断面为6mm层厚,回顾性重建为1mm层厚、1mm层间隔,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P/CPR)、最大/小密度投影(MIP,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MD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正常和异常,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三维重建对狭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确定显示很好。结论:MDCT结合多种后处理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 1973年Hounsfield发表第一篇关于CT的文章至今 ,不到 3 0年的时间里CT技术已经历了几代更新。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出现并投入使用的多层螺旋CT(multi detectorrowheli calCT ,MDHCT)结合了多排探测器及螺旋容积扫描的优点 ,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 ,使一次屏气大范围薄层扫描和一次注药多期扫描成为可能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清晰、直观的影像依据。MDHCT无论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还是后处理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及单层螺旋CT(single detectorrowh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2例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予以MPR、MIP、SSD及VR三维重建,观察并分析各显示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脱位、稳定性及椎管情况.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晰显示内固定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全面、直观、立体、多方位观察脊柱骨折全貌及术后改变,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空洞病变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 (CTVE)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运用。方法 :选择 13例肺空洞患者进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 ,将容积数据重建后输入GEAW 4.0工作站 ,用三维导航软件 (Navigator)重建成仿真内镜图像 ,调整阈值及视角并用伪彩技术立体观察空洞内表面情况。结果 :癌性空洞 8例 ,肺脓疡空洞 3例 ,结核性空洞 2例。癌性空洞内壁不规则 ,多伴大小不等壁结节 ,表面光滑 ;肺脓疡空洞内壁毛糙 ,显示多发锯齿状、柱状、火山口状改变 ;结核性空洞内壁光滑、规则 ,无结节状改变。对于直径 >3cm空洞 ,CTVE可较满意地获得立体的肺空洞内表面图像 ,空洞内结节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与空洞内壁联结关系 ,对直径 1.5~ 3 .0cm空洞 ,需调节适当阈值 ,扩大视角显示较好 ;对直径 <1.5cm空洞 ,CTVE显示困难。结论 :肺空洞CTVE成像是对常规CT重要补充 ,但不能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必须结合CT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秋利  周诚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40-104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63个脊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及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63个椎体爆裂骨折中累及Th12~L2共52个椎体,占总数的82.54%,L1受累最高,达30个椎体,占47.62%;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为骨折部位越高、椎管狭窄程度越严重,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MPR、SSD能很好地显示脊椎三柱解剖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23例经上胃肠道钡餐造影(GI)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别以多平面重建技术(MPR),3DCT技术(包括SSD和Ray Sum)和CT仿真胃镜技术(CTVG)进行后处理,分别评价所有重建影像显示胃肿瘤的能力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与上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所见比较。结果 3DCT和CTVG诊断23例胃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5%和85.7%。以秩和检验比较,三维重建影像对胃肿瘤的整体显示效果接近GI和胃镜,但CTVG结合MPR影像对于评价粘膜下肿瘤的准确性则明显优于GI和胃镜。结论 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对胃肿瘤的检出,定位,分期等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是一种新的且具潜力的胃肿瘤检查方法,可作为传统检查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技术方面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SPN患者的CT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47例,结核瘤23例。炎性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ml(3.5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0值。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 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SPN/Ao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o值无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各时相强化值在注射碘对比剂40s,2min无显著性差异。在5min,8min有显著性差异。平扫3组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32例肺癌,5例结核瘤,2例炎性结节呈不均匀强化;12例肺癌,2例炎性结节呈均匀强化;3例肺癌,6例结核瘤和2例炎性结节呈周围型强化;9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呈包膜样强化;1例炎性结节,3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无强化,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及类型。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赟  李玉华  薛建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87-108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6例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头颈部血管造影,应用MIP、VR及双能量(DE)去骨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其中32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26例均获得高质量图像,除11例阴性及15例正常变异之外,发现血管异常100例(动脉狭窄71例,动脉闭塞17例,动脉瘤9例,Sturge-Weber综合症2例,左颈内动脉缺如、发育性静脉异常、大动脉炎及Moyamoya病各1例)。检查结果与DSA基本一致。所有病例均可清晰显示脑血管主干及其Ⅰ~Ⅱ级分支,其中119例可显示大脑中动脉Ⅳ~Ⅴ级分支。结论: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者及 15例肝硬化患者 (包括 6例肝癌 )行MSCT多期扫描 ,准直 2 .5mm ,pitch 5 ,每期扫描时间约为 6~ 9s。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三维成像 ,重建方式为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MIP) ,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 (SSD)。统计 3种成像方法对胃十二指肠上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 ,并对门静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血管及其分支 ,VR、MIP及SSD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85 .3% ,85 .3% ,6 6 .4 %。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正常人门静脉可显示 6级以上 ,VR及MIP优于SSD(P <0 .0 5 )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多期扫描 ,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颅内病变三维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在颅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1例颅内病变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然后对颅内血管和/或病变进行三维重建。其中23例进行CT血管造影(CTA)扫描,48例非CTA扫描。结果:(1)23例CTA扫描者,血管表面遮盖法(SSD)与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都能显示颅内动脉的第3组分支。SSD对显示血管的立体空间关系比较直观;MIP图像类似DSA图像。(2)33例颅内  相似文献   

18.
Multislice CT imaging of pulmonary embolism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 recent years CT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central pulmonary embolism (PE) to the level of the segmental arteries. The key advantage of CT over competing modalities is the reliable detection of relevant alternative or additional disease causing the patient's symptoms. Although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isolated peripheral emboli remains unclear, the alleged poor sensitivity of CT for the detection of such small clots has to date prevented the acceptance of CT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PE. With the advent of multislice CT we can now cover the entire chest of a patient with 1-mm slices within one breath-hold. In comparison with thicker sections, the detection rate of subsegmental emboli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1-mm slices. In addition, the interobserver correlation which can be achieved with 1-mm sections by far exceed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competing modalities. Meanwhile use of multislice CT for a combined diagnosis of PE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ith the same modality appears to be clinically accepted.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who receive a combined thoracic and venous multislice CT examination the scan either confirms the suspected diagnosis or reveals relevant alternative or additional disease.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is usually chosen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ffect of embolic vascular occlusion. With the advent of fast CT scanning techniques, also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lung perfusion can be non-invasively assessed by CT imaging. These advantages let multislice CT appear as an attractive modality for a non-invasive, fast,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of PE, its causes, effect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es.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之平  林海勇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6-728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8例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经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行表面遮盖重建(SSD),并经切割处理,显示其冠、矢状位图像。结果:28例中,平扫表现为类圆形边缘不清楚的低密度灶17例,多房或簇状9例,不规则形1例,脓腔内积气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28例均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其中有15例(53.5%)出现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门脉期显示簇状征9例,边缘强化10例,环靶征8例;另1例平扫为不规则形,增强扫描动脉期灶周出现明显楔形一过性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呈不规则强化,为较特殊表现。5例三维图像直观地显示了脓肿的立体形态和位置。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动脉期的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是肝脓肿又一重要CT表现,对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