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痴呆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疾病。尽管只有1%的60岁老年人罹患此症,但却以每5岁成倍上升的状况累进,因此,如以85岁老年人作为统计对象,就会有30%~45%老年人患此病。应当说明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老性痴呆)必然有痴呆表现,而痴呆表现并不等于AD。AD占所有痴呆病的50%~60%,据美国1997年估计,约有400万人患有此病,全球约有1500万AD患者。  相似文献   

2.
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是一种以获得性、持续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行为改变的综合征。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种类繁多,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痴呆等。其中AD最为常见,占所有类型痴呆的50%~7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总患病率为5.14%,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高达20.8%,据此推算,我国老年人群中有800余万痴呆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2500万。仅AD患者我国每年治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合计就高达一万多亿元。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老年人功能障碍、进入养老机构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前的治疗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用于AD治疗的两大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主要针对痴呆期患者。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认知训练,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老年痴呆可以分为阿尔茨海默(AD)痴呆、血管性痴呆及二者并存的混合型痴呆.AD 较血管性痴呆更常见,是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1].老年性痴呆症在我国患病率为2%~5%,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目前每年新发病约1%,高龄老人可达10%~20%.AD 患者中卧床不起者高达33%,为普通病患老人的10 倍.老年性痴呆死亡率位居常见病死亡率第4 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肿瘤和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SQI评分>8判定患者存在SD,伴有SD的AD源性MCI(AD源性MCI-SD)患者86例,伴有SD的AD痴呆(AD痴呆-SD)患者46例。(3)采用爱泼沃思思睡量表(ESS)评价白天困倦。(4)采用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5)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睡眠相关指标。结果 (1) AD源性MC-SD组和AD痴呆-SD组的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PSQI的睡眠质量和使用催眠药物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3) AD痴呆-SD组日间嗜睡评分显著高于AD源性MC-SD组(P<0.05)。(4)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语言、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明显受损(P<0.01)。(5) AD痴呆-SD组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长于AD源性MCI-SD组(P<0.05)。(6)相关性分析显示:AD源性MCI-SD组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与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9,r=-0.509,P<0.05);而复杂图形模仿评分和睡眠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1,P<0.01)。结论与AD痴呆-SD组相比,AD源性MCI-SD组日间嗜睡和睡眠质量下降明显减轻,使用催眠药物明显减少,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缩短。在AD源性MCI-SD组中,夜间入睡后觉醒时间越长,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越差;睡眠效率越低,视觉空间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定41例AD和41例VD患者的BPSD。结果:所有痴呆患者均存在BPSD,发生率为100%,AD与VD患者BEHAVE-AD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常见的症状群是日夜节律紊乱(79.3%)、偏执和妄想(43.9%)和行为紊乱(42.7%)。AD组较VD组,攻击行为发生率高(P<0.05)。重度VD较重度AD,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程度重,P均<0.05。轻中度痴呆的焦虑和恐惧症状发生率较重度患者高(P<0.05)。结论:痴呆患者的BPSD发生率高,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度痴呆患者的BDSP呈现不同的特点,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国际分类分为:1阿尔茨海默氏病(AD);2血管性痴呆(VD);3混合性痴呆:指既有AD又有VD的混合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65岁以上人群VD患病率为1.6%4.2%,AD70岁以上为0.6%4.2%,AD70岁以上为0.6%1.2%[2]。我国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约为5%,其中Alzheimer病约占50%,VD约占20%,Alzheimer病合并VD占  相似文献   

7.
多奈哌齐临床疗效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早老性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A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约为300)万~400万,其中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33%比6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5岁、65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57%(AD为1.5%,血管性痴呆为0.74%)和4.6%(AD为2.9%,血管性痴呆为2.6%)。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照顾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晋红  王卓 《中国药师》2002,5(11):685-687
痴呆是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痴呆的死亡率很高,曾经高达50%。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青年、中年都可能发病,在65岁以下发病为早发性疾呆(AD Ⅱ),在65岁以上发病为晚发性痴呆(ADⅠ),但是老年时期发生的痴呆在数量上最多,危害也最为严重。老年期痴呆常见的有两种类型,阿尔采默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CAD),若两种类型同时发生则称混合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在痴呆发病总数中约占10%~20%,而且两种混合的痴呆类型可以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 52例AD痴呆患者口服盐酸卡托普利治疗12周,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变化,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除情感淡漠外,NPI各项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NPI总分下降81.47%(P<0.05);照顾者的苦恼程度也随着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而降低;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卡托普利可以明显改善AD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AD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老年认知衰退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我国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其发病率一般随增龄而增加。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痴呆并不能就此作出肯定的AD诊断,AD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的认知功能总体衰退量表(GDS)及脑电图(EEG)分析,了解二者关系。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AD患者和49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总体衰退量表检查并比较。结果 EEG异常率AD组89.5%、VD组85.7%,AD组随病程延长GDS、EEG呈现逐渐加重趋势,而VD组经治疗后程度有改善。两组患者EEG异常程度与认知功能GDS减退程度相平行。结论 对疑有痴呆病人进行EEG和GDS检查对AD和VD的鉴别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因素并评价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0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5例AD患者和105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查看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等,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病历和问卷调查,其中痴呆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3.12,抑郁与AD关系的OR值为2.19,糖尿病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2.03,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1.78,社会活动量与AD关系的OR值为0.26,受教育情况与AD关系的OR值为0.52,吸烟与AD关系的OR值为0.78。结论痴呆史、抑郁、糖尿病史、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史与AD关系的OR均大于1,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增加AD发生的几率;而社会活动量、受教育情况及吸烟与AD发生的OR值小于1,是A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可以降低AD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医药保健杂志》2014,(9):98-100
痴呆是一组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或进展性的特点,由各种可影响记忆、思维、行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大脑疾病所致。痴呆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记忆和认知的退化,就像脑海中有一块橡皮擦,一点一点擦去你的记忆,你的家人,你的常识。随着痴呆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一位痴呆患者或认识生活曾因此改变的人。而在导致痴呆的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D)占据了60%-70%的比例。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让我们从数字中一窥这种病症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老年期痴呆是一组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脑器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和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尸解报道,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痴呆病例的50%,其确切病因未明;其次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约占20%,病因与血管性病变有关;AD和VD两种病变共存的混合性痴呆(MD),约占20%;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占10%左右,包括其他变性脑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中毒、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等。部分痴呆病例,如能早期找到病因和及时治疗,有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能加与总体衰退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加洲痴呆行为问卷(CDB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总体衰退量表(GDS)对痴呆患者99例行调查/测试,并结合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9例住院痴呆患者中AD和VD分别58.9%(54/99)和41.4%(45/99),患者平均年龄79.2岁,平均病程为5.23年。随年龄、病程的增加,AD的生活能力评分有增高的趋热,各年龄组间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AD与VD的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学历患者生活能力评分低于低学历患者。AD患者的总体衰退分级与病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76(P<0.01)。此外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定向障碍(71%)、思维障碍(68%)、语言表达困难(68%)、睡眠障碍(67%)等精神行为障碍较为多见。结论住院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差、总体衰退情况严重且多有精神行为障碍,AD患者的总体衰退分级与病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血流(CBF)表现,评价其与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93例经临床确诊的AD患者进行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EEG异常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AD患者的脑血流改变。结果93例患者中EEG正常4例,占4.3%;异常89例,占95.7%。患者痴呆程度越重,EEG异常也越明显。AD组MCA及BA的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较对照组低,而血管搏动指数(PI)则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EEG、TCD检查对AD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牧  杜安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44-324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7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及行为改变等。据统计,全世界约3 600万人深受AD的危害[1]。AD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典型改变为神经炎性斑(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然而,引发AD的机制尚不确定,主要假说有Aβ学说、tau蛋白学说及分子遗传学说等[2]。  相似文献   

19.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医学已成为当代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期痴呆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组重要的疾病,据估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约在4%~5%,并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在老年期痴呆中,以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占绝大部分,约90%以上,其中以老年性痴呆(A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更为多见,65岁以上的老年人,该病的患病率可高达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搜集25例AD患者(AD组),30例VD患者(VD组),另选取无痴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G组),比较3组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CG组(P〈0.05或〈0.01);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低于CG组(P〈0.05或〈0.01),VD组α-脂蛋白高于AD组和CG组(P〈0.05或〈0.01),VD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高于CG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A1降低可能与痴呆的发病有关,依据患者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