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张继东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包括健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以及治疗糖尿病常用药物及理论依据,阐述健脾益气法在治疗糖尿病时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0)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而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仅限于对症治疗,尚无其他的好办法,而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其理论基础。本文搜集了艾灸治疗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希望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诗雄  邓德强  高旋 《新中医》2022,54(9):16-2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疾病预后较差,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多样,在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改善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不同时期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该文总结糖尿病肾病的相关中医治疗文献,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和分析,以对其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对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中医药在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上突显优势。本文将从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治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瘀血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慢性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基础,自从祝谌予教授提出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以来,糖尿病血瘀症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领域异常活跃。本文就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结合我们研究的结果,谈谈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芝 《河北中医》2010,32(3):368-369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贯彻治疗的始终,活血化瘀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全过程。笔者多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巍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738-1739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伟力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的疗效和治疗护理体会。方法: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降糖药物及怡开治疗15 d;治疗组75例,应用常规降糖药物及怡开治疗的基础上并用北京伟力糖尿病治疗仪WLTY-200O型治疗15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肌电图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糖尿病治疗仪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仪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WLTY-2000型伟力电脑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可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发现率却不能相应增长,糖尿病的治疗被延迟;加之患者缺乏糖尿病诊治知识,致使糖尿病治疗不规范,相当长的时间内血糖控制差,导致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首发,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为突出。近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4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中西医对糖尿病饮食治疗都非常重视,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在饮食疗法上各有侧重.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是全世界的健康难题,西医西药在治疗糖尿病中存在局限性,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更符合系统生物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还未被国际广泛认可。中医病机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用现代生物学理论有机的联系起来,用中西医结合观认识糖尿病,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去解释病因病机、法理方药,用组学、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破解对中医药糖尿病治疗中的科学疑问,把中医的精华展现出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结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主要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以减少蛋白尿的排出为目标。中药单味药和组方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且临床疗效较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属中医“消渴”、“水肿”等范畴。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为著,可以明显延缓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近10余年来有关中医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多数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之虚:标实为水湿、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还较全面地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治疗包括辨证分型、基础方治疗、专方治疗、专药治疗等,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显示出的一定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强  麻金木 《陕西中医》2007,28(4):461-461,47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包括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总结多篇关于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的报道,得出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的一般性共识。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69-7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基数的增加,糖尿病心肌病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数量也在上升。芪归药对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对之一,可以益气活血、气血同调,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文章主要从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芪归药对的病理学研究等方面来探讨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理论,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已达3,000万4~000万[1].又由于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可控制不易治愈,且慢性并发症多,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但是,不论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病情缓急及严重程度有何差异,药物治疗方案如何不同,而饮食治疗则是每个患者必须的治疗手段之一,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是糖尿病药物治疗能否发挥疗效的前提[2].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使用动物模型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借鉴。但是同时应注意到,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疾病模型,没有显示出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医证治糖尿病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交流,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为糖尿病的认识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瘀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机理,提出活血化瘀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并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病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研究近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的促胃动力药等治疗不良反应多见,而中医则显示了很大的治疗优势。本文在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推拿疗法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近状,并小结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前景广阔,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