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以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及卒中等,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房颤还可以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症如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约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  相似文献   

3.
作为常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均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其机制主要为烟草成分直接诱导心房重构、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继而增加房颤风险。在房颤患者中,吸烟增加血栓栓塞、出血、全因死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等不良预后风险,而戒烟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医生应重视吸烟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房颤患者管理中注重戒烟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具有高度致残、致死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不仅显著增加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房颤本身亦是死亡、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老年和合并多重疾病等复杂房颤患者占很大比例,故针对房颤患者需综合管理,近年来提出房颤更优管理路径作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整体性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遵循房颤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房颤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且可减少房颤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现就房颤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合并焦虑并不少见,同时焦虑影响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可能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促进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但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双心"模式在相关疾病诊治中的尝试,以焦虑等心理因素为切入点的综...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常见的遗传相关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房颤)是HCM患者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HCM患者房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并发房颤会增加HCM患者卒中、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的风险。有关HCM并发房颤的临床诊疗尚缺乏系统性的指南标准,本文将结合近年有关HCM并发房颤的相关实验与临床研究,从HCM并发房颤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以及临床用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老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目前国内外公布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建议中,抗凝治疗均被列为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房颤抗凝的实际情况和指南要求相差甚远,我国房颤抗凝率不足5%。老年房颤不仅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寻求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是临床医师目前面临的挑战。 1 老年房颤患者是抗凝治疗的主要人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岁,在<60岁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均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另外,冠心病中的某些临床情况,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更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1].厄贝沙坦作为新一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瓣膜病患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比例高达60%~80%.房颤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降低心排量,影响心脏功能和增加死亡率.房颤严重影响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后的远期疗效,房颤的外科治疗备受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房颤是与不良预后紧密相关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除外心脏相关情况和危险因素后,房颤和过高的死亡率是否相关仍不明确。该文旨在利用Framingham心脏研究资料并校正同时存在的心脏状态和危险因素,以确定房颤是否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X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尿酸血症等均是二者相同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房颤患病率明显增高,房颤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关系密切,且常常合并存在,使脑卒中、血栓栓塞风险以及抗凝治疗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我们就房颤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治疗手段的进展及社会老龄化的增长,心力衰竭(心衰)与心房颤动(房颤)越来越普遍,临床常见两者伴随发生。研究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心脏电机械因素的变化及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共同形成心衰和房颤发生与维持的特殊环境,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心衰与房颤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两大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生活的心血管疾病。该文总结了心衰与房颤各自的流行病学、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的相互作用及两者合并时的预后情况)及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有争议的控制节律与室率、起搏器及射频消融治疗),为心衰与房颤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发病率为0.73%[1].房颤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缓解症状、治疗基础心脏病和诱发因素、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房颤的药物疗效差,不能预防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抗凝药物的应用虽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导管及外科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12-4].内、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各有优缺点,可结合其优点联合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17倍,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和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临床多学科协作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心内科与心外科密切合作的背景下,心内膜导管消融结合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的杂交手术有望成为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方法。现综述杂交手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发生、进展与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运动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运动强度对房颤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运动对房颤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而危害着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心衰和房颤密切相关,两者在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既互为因果,又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1〕。循证医学证据〔2〕证明,心衰合并房颤的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危害更大,所以,房颤的治疗有赖于心衰的有效控制,控制房颤也是有效治疗心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心衰合并慢性房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再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力衰竭和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房颤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1)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3)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目前,房颤的转复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手段,尽管非药物手段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最常用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胺碘酮(amiodarone)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