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本组随访10~2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在3~6个月寰枢椎融合,未见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情况.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超  王圣林  闫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57-1561
目的 探讨以枢椎椎板置钉法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用以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对枢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以枢椎椎板置钉的方法 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如果一侧枢椎椎弓根是大致正常的,就在该侧用椎弓根钉固定,在对侧用枢椎椎板钉固定.在寰椎以侧块螺钉固定,在枕骨以短螺钉固定.用连接棒在寰枢或枕枢间连接.在寰枢后弓间或枕骨与枢椎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共完成了9个病例,其中寰枢固定2例,枕颈固定7例.使用一侧枢椎椎弓根钉固定、另一侧枢椎椎板钉固定6例,两侧均为椎板钉固定3例.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得到骨性融合.有神经症状的8例中,症状改善情况为:优3例,良1例,可2例,无变化2例.1例椎板钉进入了椎管.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症状.结论 枢椎椎板置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效果可靠.可以作为枢椎椎弓根置钉固定的后备方法 ,适用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病人采用了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结合软支架外固定.结果:寰枢椎全部骨性愈合,脊髓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2.7%,结论: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术结合软支架外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使病人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和寰枢椎不稳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寰椎螺钉固定技术包括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和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目前用于寰枢椎固定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5.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术中寰椎螺钉和枢椎螺钉固定方法 的临床选择.方法 对2002 年11 月至2011 年12 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228 例可复性和23 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进行置钉可行性和复位可能性评估,针对性地选择寰椎和枢椎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251 例患者均行钉棒固定并获得满意复位.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03 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77 枚、侧块螺钉22 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37 枚、椎板螺钉56 枚、侧块螺钉9 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237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 个月.230 例患者获骨性融合;6例为纤维愈合,动力位片(均随访2 年以上)未见复发脱位;另1 例为假关节未融合并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松动,行后路翻修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和个体解剖特点灵活选择寰椎和枢椎不同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扩大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疾患的主要方法。与下颈椎不同,寰枢椎融合器目前在临床上尚未获得广泛应用。本文总结目前常用的寰枢椎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技术,介绍寰枢椎植骨融合方式,对寰枢椎前路及后路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寰枢椎手术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人工寰齿关节( AAOJ)在寰枢关节骨性标本上置换后寰枢椎部件固定螺钉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32具正常成年人尸体寰枢关节湿性标本上行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行寰枢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与AAOJ内固定的相关指标,并观察寰枢椎部件固定螺钉通道与横突孔、椎动脉沟、椎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安全空间.结果 寰椎部件固定螺钉的长度(L)为(21.5±3.7) mm,寰椎部件固定螺钉外倾角(d)为(12.9±4.8)°,寰椎部件固定螺钉下倾角(δ)为(3.0±1.2)°.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长度(S)是(28.6±3.7) mm,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外倾角度(β)是(22.6±4.3)°,枢椎部件固定螺钉的下倾角度(θ)是(15.8±2.6)°.结论 固定人工寰齿关节寰枢椎部件的螺钉通道与横突孔、椎动脉沟、椎管等重受解剖结构之间有安全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21例寰枢椎不稳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融合术。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螺钉位置良好,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术后8个月JOA评分(13.9±2.1)分。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置钉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25例.结果 25例100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未发现钉棒断裂及松动.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寰枢椎不稳后路固定的方法,为寰枢椎不稳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5年来手术治疗的34例寰枢椎不稳病例,并对几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稳定性和疗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结果。结果 寰枢椎不稳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结果不同。后路钢丝法对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固定效果良好,类风湿关节炎所导致的寰枢椎不稳后路钢丝固定也有好的疗效,但术后需用严格的头颈胸石膏固定。Apofix椎板夹固定与Brooks法固定效果无显著差异。Magerl螺钉是最牢靠的内固定方法。结论 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手术固定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固定融合方法和术后辅助外固定。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改良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改良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枢椎下关节突下缘中点为进钉点的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样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5~48个月,16例患者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无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12头猪颈椎标本制作寰枢椎不稳模型,采用该新型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测量三维运动范围,并与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特点是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在旋转、屈伸及侧弯状态的活动度与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17-1222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评价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内固定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两种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加载到寰枢椎不稳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各个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ROM),并提取内固定有限元模型的应力云图。[结果]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内固定的活动度要略小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屈和伸的工况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内固定产生应力值较大,主要集中在螺钉根部和经关节部位;在后伸工况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产生应力较大,主要集中在螺钉的根部和连接棒。[结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内固定的稳定性略好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椎板钩内固定在螺钉经关节部位和螺钉根部易产生断钉,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螺钉根部和连接棒处易产生断钉。  相似文献   

15.
Liu H  Lü H  We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31-833
目的 探讨对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手术方法总总结初步疗效。方法 对15例类风湿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后路经关节突侧块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C1,2)即刻牢固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间植骨与钛丝固定。结果 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5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8年,平均2.2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 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病人行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5例寰枢椎不稳定病人采用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 随访5—24个月,5例病人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结论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测量指导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置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具干燥枢椎标本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然后应用CT测量进针的角度、钉道长度以确定最佳进钉点,并根据测量数据和术前影像学检查对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前路寰枢椎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螺钉位置情况.结果:枢椎椎弓根的平均长度为25mm,进针点距离枢椎正中线6.6mm,安全进钉的角度向外倾斜21°±2°,下倾10°±2°.10例患者寰枢椎均完全复位,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椎弓根钉道内.结论:前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行CT扫描对于前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21例.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下颈椎椎管狭窄原因包括多节段颈椎...  相似文献   

20.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他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囊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治疗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但临床应用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