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熟神经元不可再生,完全缺血5 min即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死亡。电刺激小脑顶核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脑缺血大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具体机制不明。主要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缺血半暗带的电兴奋性、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结构重建、功能恢复、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等方面就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进行阐述,尤其关注到它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长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脑栓塞大鼠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为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后随时间变化的神经肽Y在岛叶皮质表达变化。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神经肽Y的影响。结果 当电刺激脑栓塞大鼠小脑顶核时 ,发现岛叶皮质神经肽Y基因表达从第 1天起逐渐降低 ,第 3天降低显著 ,与同时间的假手术组、非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毁损小脑顶核后 ,治疗作用消失。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神经肽Y在脑栓塞大鼠岛叶皮质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对抗缺血性脑损伤改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脑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竞丽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2,31(9):826-826
本研究共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从实验研究方面证实了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缺血区确实存在DNA氧化性损伤 ;缺血区神经元凋亡与神经元DNA修复酶活性下降有关 ,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减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 ,这可能与DNA修复酶活性上调有关。用鹅膏氨酸毁损小脑顶核后电刺激小脑顶核就不再发挥缺血脑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重点是临床研究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单链断裂性损伤 ,研究结果发现缺血性卒中患者血中DNA损伤水平的下降与其病情的好转程度呈正相关 ,电刺激小脑能促进…  相似文献   

4.
王艺明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2,31(9):775-775
脑卒中后常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进而发生脑源性猝死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脑源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首先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从分子生物学、电刺激、神经体液诸方面探索机制 ,发现岛叶等神经中枢是发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解剖基础 ,神经肽丫 ,ACE基因多态性DD、Ⅱ型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对今后防治脑源性猝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 (FNS)方法处理脑卒中大鼠 ,发现可以改善脑源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而毁损大鼠小脑顶核后则无保护作用 ,进一步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良  李霞  张润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17-1719,1722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电刺激组,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结扎组;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脑顶核5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行左冠状动脉结扎组。各组又分心肌梗死后1、7和21d3个时间点。另设假手术组。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组织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神经肽Y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第1天非梗死区与梗死区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P〈0.05),而第7和21天无明显改变(P〉0.05);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第1天非梗死区与梗死区心肌组织神经肽Y水平(P〈0.05);毁损小脑顶核后,则以上作用消失。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后第7和21天非梗死区与梗死区神经肽Y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心脏梗死区或非梗死区神经肽Y水平。  相似文献   

6.
小脑顶核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家武 《西部医学》2009,21(7):1113-11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组(n=23)和对照组(n=23),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电刺激小脑顶核使患者心率变异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罗勇  万东 《重庆医学》2003,32(11):1441
近年来发现 ,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是介导脑缺血 /再灌注 (I/R)后炎性损伤的中心环节 ,但临床尚缺乏有效地调控I/R后脑内NF κB活化的措施 ;既往研究发现 ,FNS可下调脑出血大鼠脑内NF κB的蛋白表达 ,但目前尚不清楚FNS能否直接调控I/R后脑内NF κB的活化 ,临床经皮电刺激小脑顶核是否起到FNS类似的效果 ,鉴于临床经皮电刺激小脑顶核与电针“完骨”穴 (EA)在刺激部位和刺激方式上很相似 ,因此 ,探讨EA效应的产生与小脑顶核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临床经皮电刺激小脑顶核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和毁损小脑顶核的…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浆CG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提高其血浆CGRP水平,血浆CGRP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加压反应是否有体液因素的参与以及孤束核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引起血压变化的同时 ,观察血浆心钠素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电损毁孤束核后 ,观察刺激顶核的上述作用有无变化。 结果 电刺激小脑顶核后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 (2 0 .5 6± 2 .99)KPa和 (14 .16± 2 .71)KPa ,明显高于刺激前的 (14 .97± 2 .69)KPa和 (9.96± 2 .4)KPa(P <0 .0 1) ,而血浆心钠素则为 (160 1.61± 2 90 .69)Pmol/L明显低于刺激前的 (2 3 3 3 .79± 44 7.47)Pmol/L(P <0 .0 5 ) ;电损毁孤束核后电刺激小脑顶核 ,动脉血压、血浆心钠素 ,皆无明显变化 (P>0 .0 5 )。 结论 心钠素参与顶核加压反应的调节 ,孤束核可能中介顶核加压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弧束核在小脑顶核(FN)对家兔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观察了电刺激和化学刺激顶核对动脉血压、心率、呼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电烧灼损毁弧束核后,观察上述作用是否受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诱发出显著的顶核加压效应(FPR)及呼吸运动的变化。而顶核中微量注入L-谷氨酸钠却产生显著的顶核降压效应(FDR),但呼吸运动不受影响。与此同时,电刺激与化学刺激均不影响心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FNS后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 (FNS)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模型 ,分别在电刺激后即刻 ( 0h)、1、3、7、10d取感觉皮层及基底节所在脑组织 ,冰冻切片 ,进行PKCγ和PKCδ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光密度值。并设立假刺激组及小脑顶核(DN)刺激组作为对照。结果 一侧FNS后即刻 ,对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 1d后PKCγ和PKCδ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1) ;3d后 ,其表达有所降低 ,7d后其表达水平仍高于假刺激组 (P <0 .0 5 ) ,10d后降至基础水平。同侧感觉皮层及基底节在FNS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也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但其增高水平明显低于右侧 ,3d后其表达降至基础水平。假刺激组及DN刺激后 1d ,PKCγ和PKCδ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FNS诱导皮层及基底节PKCγ和PKCδ表达的增高 ,可能与FNS诱导的预置性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CFN)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用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P〈0.05),同时视网膜细胞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P〈0.05),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而使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治疗组上述改变较轻(P〈0.05).结论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来减少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极化电流阻断技术,选择性引起猫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在大脑皮层体感Ⅰ区记录平均诱发电位(C—CEP).怍为慢痛反应的指标.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C—CEP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明显抑制C—CEP;静脉注射赛庚啶或纳洛酮均可以明显减弱FN对C—CEP的抑制作用。提示FN可以抑制大脑皮层慢痛反应;5-羟色胺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可能参与FN抑制C—CE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畅 《吉林医学》2012,33(28):6096-6097
目的:对电刺激人体小脑顶核对主要心血管生理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患者38例,对其进行小脑顶核电刺激,对所得到的几种波形特征值进行记录,对在刺激中与刺激前后的各个特征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给这些生理参数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会给心血管生理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该影响表现出一过性。结论:所获得的特征值的变化说明了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会导致外周的血流量以及外周阻力等一些生理参数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58.76±22.56)ng/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40.39±12.27)ng/L,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39.87±15.27)ng/L,较对照组(55.67±13.36)ng/L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孤束核对小脑顶核的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孤束核在小脑顶核(FN)对家兔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观察了电刺激和化学刺激顶核对动脉血压、心率、呼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电烧灼损毁孤束核后,观察上述作用是否受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诱发出显著的顶核加压效应(FPR)及呼吸运动的变化。而顶核中微量注入L-谷氨酸钠却产生显著的顶核降压效应(FDR),但呼吸运动不受影响。与此同时,电刺激与化学刺激均不影响心率的变化。用电烧灼损毁孤束核(NTS)后,顶核心血管和呼吸运动的作用将消失。据此,我们推测,顶核在调节心血管和呼吸运动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而它是由孤束核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预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出血缺血半暗带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锦旗  余刚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2,31(5):394-396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内HSP70与NF-κB的表达及FNS的作用。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法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预刺激小脑齿状核与小脑顶核,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尼氏染色,HSP70与NF-κBP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光密度,结果:预刺激小脑顶核可使行为计分降低,死亡神经细胞数目与毛细血管周围间隙面积减少,尼氏染色与HSP70反应阳性细胞光密度增高,NF-κBP65光密度减少,预刺激小脑齿状核无此作用,结论:预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与神经细胞破坏,减少神经细胞死亡,促进HSP70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预刺激小脑顶核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疗效及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8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硬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4 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 ,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 ,并与 4 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 1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启动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保护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影响,探讨PPARγ介导炎性机制在FNS对溶栓预后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FNS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FNS组预先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1h,电刺激完成后即刻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对照组不予电刺激小脑顶核,仅制备MCAO模型.分别于栓塞后1、3、6、9、12、15 h溶栓;溶栓后72 h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梗死边缘半暗带组织行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PPARγ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结果FNS组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PARγ表达水平随溶栓再灌注时间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表达高峰可能在梗死后9h前后,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均提示3、6、9、15 h FNS组与其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 h和15 h FNS组脑梗死边缘区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对脑梗死大鼠有保护作用,并可适当延长大鼠局灶脑缺血溶栓时间窗,该作用可能与PPARγ介导的炎性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