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病人 女,3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胸闷6年.查体: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不弥散,未触及抬举性冲动,可触及细震颤.心尖部可闻及3/Ⅵ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闻及3/Ⅵ级舒张期泼水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21岁。心悸,心前区疼痛1年,头晕数月,胸前出现弥散性红色皮疹。查体:消瘦,一般情况好,前胸壁弥散性红色丘疹,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993年 11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30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病变病人施行三瓣膜联合手术 ,占同期瓣膜手术 5 8% (30 / 5 15例 )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0例中男 5例 ,女 2 5例 ;年龄 2 7~ 6 0岁。其中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 7例 ,二尖瓣直视成形术 1例。心功能III级 8例、IV级 2 2例。心胸比率 0 5 8~ 0 90 ,平均0 73± 0 0 7;均为房颤心律 ;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 2 5例。肝肿大 30例、黄疸 16例、肾功能损害 8例、腹水 7例。三尖瓣器质性病变 9例、功能性关闭不全 2 1例。方法和结果 手术在全麻、中度低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1137例施行三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早期死亡98例(8.62%),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纵隔感染、颅内出血、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或左心室破裂等。晚期死亡81例,死因主要是慢性心衰和抗凝相关性并发症。术后5、10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4%与65%。84%的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心肌保护方法的改善,三瓣膜手术的疗效已经显著改善。虽然早期病死率偏高,但只要维持术后心功能的良好状态和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术后远期病人心功能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5.
356例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常导致多瓣膜病变,病人病程较长,心肌损害较重,多继发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及全身免疫力低下,增加了外科治疗的困难。1993年11月至2004年3月我们为356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贯穿伤致室间隔和二尖瓣前叶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22岁。左前胸刀刺伤22d。活动后心悸、气促7d。查体:贫血貌,平卧位颈静脉充盈。左胸第5肋间胸骨旁3cm处可见一长约1cm的刀伤瘢痕,心率94次/min,律齐,血压117/64mmHg(1mmHg=0.133kPa),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3/Ⅵ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3/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P2亢进,肝肋下1.0cm。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V4~V6T波倒置。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5,双肺纹理增强;彩色超声示肌部室间隔回声中断0.4cm,其上缘距三尖瓣隔叶瓣环1.2cm,二尖瓣前叶距瓣根约0.5cm处见0.4cm的穿孔,收缩期见大量血液过孔反流,肺动脉收缩压43mmHg。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17岁。该患者出生时听诊即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分别于4岁和6岁两次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术后心脏杂音消失,数月前患者体检时再次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锁骨中线上可闻及3/5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8岁。因于48h前突然出现右侧腹痛,痛为持续性,伴恶心、呕吐,未停止排便、排气,发病后一直无尿,在当地经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于2001年1月26日入院。体检:BP 16/10 kPa(1mmHg=0.133 kPa),T 37.4℃,P 88次/min,R 20次/min。神志清楚,头颅五官无异常,心、肺正常,脊柱四肢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因脐周持续性胀痛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1d入院.体查:重度贫血貌.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以左下腹最为明显,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少量黄色粘稠脓性渗液.镜检白细胞(+ + +) ,革兰氏染色见G-杆菌.白细胞41.4×109/L,中性0.652;红细胞1.55×1012/L,血红蛋白55g/L; 相似文献
10.
洪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15(5):344-344
患者 男,28岁。活动后心悸、气促,双下肢水肿20余天.无栓塞和晕厥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差,颈静脉稍怒张,心界向右扩大.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cm,剑突下4cm,双下肢轻度水肿。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有实性不均质弱回声团块,三尖瓣下血流加速,瓣膜开放受限(图1)。术前临床诊断:右心室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8岁。患者4岁时自2m高处摔下,伤后左膝肿痛,活动受限,当时家长未予重视,休息数天后局部肿痛减轻,患者能行走,无明显异常。约2年后家长发现患儿行走跛行,逐渐加重,并出现左膝内翻畸形,在当地医院行石膏矫形,治疗无效并进行性加重。患者10岁时曾到一市级医院诊治,也未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病人 男,19岁。心脏杂音、口唇发绀19年,反复发热伴活动后气促4个月。查体:体温38℃,血压93/62mmHg(12.4/8.3kPa),杵状指,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血培养阴性。X线胸片示右室扩大,主动脉结略突出,肺动脉段低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明显前移增宽,骑跨在室间隔40%,室间隔膜周部连续中断3.0cm,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前瓣及隔瓣均有融合赘生物,隔瓣下可见长条状游离赘生物,三尖瓣中度反流。给予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后,病人体温持续正常4周。 相似文献
13.
14.
乳糜胸为胸外科术后较少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44%~1.55%,病死率4.37%~15.38%[1].收治1例食管病变手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人 女 ,5 2岁。左乳腺癌根治术后 12年 ,右心室恶性神经鞘瘤切除术后 1年 ,现心悸、气促 1个月。查体 :脉搏 98次 /min ,呼吸 2 1次 /min ,血压 90 / 5 6mmHg(12 0 / 7 5kPa)胸部正中切口瘢痕 ,心尖搏动弱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3/IV级收缩期杂音 ,P2 分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右室流出道邻近肺动脉瓣处一团块状实性回声 ,2 0cm× 1 6cm大小 ,位置固定。X线胸片大致正常。 2 0 0 2年 8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室肿瘤扩大切除术。术中见右心室腔靠近流出道处向外生长实性肿瘤 ,约 6cm× 4cm×3cm ,侵及肺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6岁,因“便时肛内肿物脱出”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术后第6天下午14时患者自述鼻塞、流涕,护士遵医嘱给予三九感冒灵颗粒1袋口服,服药10min后,全身寒战、抖动不止,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血压100/70mmHg, 相似文献
17.
芬太尼作为一种被临床广泛使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所致的延迟性呼吸抑制早为大家熟知。一旦发生严重呼吸抑制,极易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我科遇到1例全麻拔管后芬太尼致严重呼吸抑制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人 男,40岁,突发吞咽困难3d,背痛2d,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通畅,管腔受压明显,向右测偏移(图1)。胸部CT显示右后纵隔巨大占位病变压迫食管,病变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32Hu(图2)。初步诊断为后纵隔肿瘤合并瘤体内出血。食管镜检查见食管下段管腔受压狭窄,管腔外病变向内突出,管腔内黏膜完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