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P16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星形细胞瘤患者。首次手术肉眼全切除肿瘤 ,二次手术前未行放疗 ,共得到符合条件患者 2 2例 ,对照组为外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 8例。采用改良法提取石蜡切片DNA。P16基因参考赵坡等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7,2 6 :310 ) 设计的P16exon2引物。内对照引物采用Izomoto (Cancerlett,1995,97:2 4 1 2 4 7) 等设计的GAPDH基因引物。PCR产物行凝胶电泳 ,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两条扩增带的光密度比值。二、结果P16基因缺失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仅在复发标本中出现P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73及P63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和在不同恶性程度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P73及P63基因的表达情况,与置换一抗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并同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P73和P63总的阳性表达率为31.15%和40.98%。组间对照:P73和3-4组与1-2组比较P<0.05,2-3级为1-2级比较P>0.05;P63组3-4级与1-2级比较P<0.01。2-3级与1-2级比较P<0.05。结论:P73及P63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5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讨论P53在星形细胞瘤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星形细胞中P53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星形细胞瘤中,P53阳性表达率及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均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基因改变,P53蛋白的积聚在该肿瘤预后判断上的价值尚难肯定.深圳市科委课题资助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过程中 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讨论PCNA在星形细胞瘤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 SP免疫组化方法对101例星形细胞瘤的PCNA表达进行观察,并着重对同一标本含有多个不同病理分级区的22例肿瘤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同一病例的不同病病分级区的PCNA的表达也呈同样的规律。结论 PCNA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染色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理染色阳性强度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检测p16蛋白在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p16蛋白的表达面积;统计分析肿瘤复发前后p16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复发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依次下降,分别为(613.43±217.21)μm2、(560.26±202.89)μm2和(307.24±116.91)μm2(P<0.05或P<0.01);(2)随着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亦依次下降,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为(491.91±215.32)μm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为(396.83±201.87)μm2,原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为(203.67±143.19)μm2(P<0.05或P<0.01);(3)肿瘤复发者p16蛋白的表达面积减小,而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者p16蛋白表达面积差值犤(103.152±20.829)μm2犦明显高于未升高者犤(59.381±16.215)μm2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4)肿瘤复发间隔时间与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3,P<0.01)。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细胞瘤恶性进程和复发有关,进一步研究p16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机制,将有助于对胶质细胞瘤复发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LGI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LGI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肿瘤组与正常组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28.3±27.1)%/vs(57.3±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39.56±28.0)% vs(141±1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肿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比率(8/27 vs 18/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与未死亡组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比率(4/21 vs 2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LGI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GOS评分(1.846±1.461 vs 3.917±1.64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LGI1蛋白分子低表达,推测LGI1蛋白缺失率有可能成为预测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SP70单克隆抗体对61例随访资料完整的人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①39例(63.93%)HSP70阳性表达,并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HSP70阳性表达率升高;低恶度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HSP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8%(12/29)、77.78%(14/18)、92.86%(13/14),其差别有显著性(P<0.05),表明HSP70阳性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②HSP70阴性表达的病人的总体生存期长于HSP70阳性表达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P70的阳性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不良预后相关,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性标志物,HSP70对星形细胞瘤病人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Survivin、PTE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PTE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肿瘤标本中Survivin、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级别间的脑星形细胞瘤Survivin 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级显著低于Ⅲ级与Ⅳ级(均P<0.05);不同级别间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级显著高于Ⅲ级与Ⅳ级(P<0.05,P<0.001);两者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67,P=0.002).结论 Survivin、PTEN蛋白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形成有关,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Bcl-2和Bax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 Bcl2 和 Bax 蛋白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58 例, 行 S P 染色。结果  Bcl2 在星形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569 % , 且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Bax 的表达率为552 % , 显著高于对照组。 Bcl2 表达阳性的肿瘤中 Bax 蛋白表达率(667 % ) 显著高于 Bcl2 表达阴性的肿瘤(400 % ) 。结论  Bcl2 和 Bax 蛋白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 且它们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16蛋白与人脑髓母细胞瘤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术中切除的肿瘤标本的石蜡切片。结果:P16蛋白在45例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缺失率为80%。而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结论:P16蛋白的缺失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的具体机制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阐明。  相似文献   

12.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7表达与垂体腺瘤PC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P16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7例非侵袭性腺瘤的P16、P27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16、P27与PCNA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垂体侵袭腺瘤P16、P27蛋白表达较非侵袭组显著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非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蛋白表达在非复发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P16、P27蛋白表达异常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CNA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P27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检测4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7例非侵袭性腺瘤的P16、P27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16、P27蛋白表达水平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垂体侵袭腺瘤P16、P27蛋白表达较非侵袭组明显减低;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非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蛋白表达非复发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在垂体腺瘤发生过程中三者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论:P16、P27蛋白表达异常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CNA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在胶质瘤复发前后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对 4 5例复发胶质瘤瘤组织、瘤旁脑组织和 10例正常脑组织CyclinD1,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统计分析CyclinD1,P16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 ,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CyclinD1表达依次升高 ,而P16的表达依次下降 ;肿瘤复发CyclinD1表达增强 ,P16的表达减弱。结论 CyclinD1与P16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程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改变与脑胶质瘤生物学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P16基因改变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41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标本和7例正常脑组织P16基因改变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P16基因缺失和突变22例(54%),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23例(56%)和27例(66%),三者改变非一对一关系。P16基因改变和PCNA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级别增高呈上升趋势(P〈0.05)。P16基因改变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MG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和P21的表达。方法 采用高同步率、高收获率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把U-251MG细胞同步在不同的时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P21的表达。结果 P16在所有周期时相均有表达,而且在G_1期表达最强烈;P21在除S期以外其它周期时相均有表达,同样在G_1期表达最强烈。结论 U—251MG的细胞增殖受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16和P21的影响,但它们有各不相同的作用时相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P16基因分子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15例脑胶质瘤中P16基因及蛋白的存在状况。方法:用复合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脑胶质瘤。结果:显示P16基因与P16蛋白丢失率均为60.0%(9/15);P16基因和蛋白丢失主要见于Ⅲ级(85.7%)和Ⅳ级(100%)脑胶质瘤。结论:本文结果间接提示P16基因和蛋白的丢失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和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粘素(E-cadherin,E-cd)和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的E-cd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E-cd和P16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E-cd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4.3%,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16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17.8%,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E-cd和P16的表达在胶质瘤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E-cd和P16均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肿瘤中P53基因突变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对41例脑肿瘤进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并与抗突变型P53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相对照,结果显示脑肿瘤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4.1%(14/41),胶质瘤为28%(10/36)。P53基因突变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且二者均与脑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53基因突变及蛋白的表达不仅出现在高恶度胶质瘤及转移癌,而且可出现在低恶度胶质瘤中,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在脑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经胶质瘤中P63和P73基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 3家族新成员P6 3及P7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 ,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6 6例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P6 3及P73蛋白的表达情况 ,与置换一抗的空白对照组比较 ,并同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 P6 3及P73在 6 6例脑胶质瘤病人中明显表达 ,P6 3表达阳性率为 4 2 .4 2 % ,P73表达阳性率为 31.82 %。组间对照 :P6 3组II~IV级与I~II级比较P <0 .0 1;P73组III~IV级与I~II级比较P <0 .0 5 ,II~III级与I~II级比较 χ2 =2 .2 6 8,P>0 .0 5。结论 P6 3及P73作为P5 3家族的新成员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