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素+抗生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用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B组用纯肝素封管,观察两组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8.0%,B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23.0%,A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的渗血、出血以及堵塞等并发症均无差异.结论 肝素+抗生素混合液封管能有效预防血透中心静脉置管引发的感染,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静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6):47-49,52
目的 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311例血透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分析不同置管方式、留置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及常见致病菌。结果 股静脉感染率为27.89%,留置时间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10.9%,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51.25%;非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5.7%,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6.25%,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21.9%。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静脉置管时间小于两周的两种置管方式发生感染的机会无差异(P>0.05),时间大于2周时非股静脉的感染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菅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肝素组);实验组60例采用肝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抗生素组)。随访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素组和本血透中心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共7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6.19%,其中肝素组3例次,感染发病率为5.66%,抗生素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67%,两组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肝素组和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17.9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啉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护理是降低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岚 《河北医学》2008,14(10):1158-1160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方法:对43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按置管部位、时间、病因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而导管血流量是否充足对感染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对那些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股静脉置管,病情需要不得不长期留置导管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临床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解决了穿刺困难、内瘘未成熟、病情危重患者在救治中建立血管通路难的问题。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其使用的主要因素,严重时使血液透析无法正常进行。本文对我科108例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0 1/ 2 0 0 2 0 7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 4 0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颈内静脉置管 110例 ,平均年龄(4 7± 18)岁 .股静脉置管 116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锁骨下静脉置管 5例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9例 ,平均年龄 (6 6± 5 )岁 .2 4 0例中留置导管时间 3~ 2 4 5d,平均 31d ;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 18~ 90d ,平均 35d ;股静脉 3~ 2 4 5d,平均 2 8d .1.2 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1h后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 38.0℃以上 ,最高达 39.8℃ ,急查化验示血象高 ,排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例,留置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2例次,其中有11例患者重复置管(2~3)次。右颈内静脉置管134例,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股静脉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14士12)月,其中颈内静脉(4~36)月,平均16月;锁骨下静脉(3~25)月,平均11月;股静脉(2~7)月,平均4月。导管置管时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血肿17例(9.0%)、渗血21例(12%)和导管功能障碍3例(1.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通路功能障碍和感染,本组导管通路功能障碍13例(7.0%),其中血栓形成8例、隧道段打折2例,导管外鞘形成1例,血管狭窄1例。10例导管通路功能障碍经调整导管、尿激酶溶栓或手术修复,得到纠正,余3例拔管后重新进行穿刺置管。本组有15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8.0%),给予消毒换药,管周皮肤涂察百多帮软膏后好转。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仍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重点防治置管期间局部巨大血肿和渗血以及导管留置期间血栓形成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景建军 《中外医疗》2012,31(14):14-15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ICU住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12例,对其不同留置途径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类型、置管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中41例发生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9.95%;不同留置途径感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不同留置时间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原有感染等因素有关,同时置管时间、置管途径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订科学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置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害因素,结果:22例置管感染中,多数病例基础疾病严重且均有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史;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管时间大于2周的置管感染率高于小于2周的(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留管时间过长和置管部位不当是其高危因素,应针对其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477例患者血液透析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总结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如何防治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方法:分析1992年7月! ̄1998年7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477例肾功能不全患,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共566例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者,20例行股静脉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者,而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下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 ,共获得 178株细菌。抗菌素敏感性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释法。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G-细菌占首位 (占 78.1% ) ,G 细菌其次 (占 2 1.9% )。G-细菌以铜绿假胞单胞菌 (PA)、肺炎克雷伯杆菌 (KLB)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分别为 2 6 .4 %、12 .9%和 10 .7% ;G 细菌以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 ,分别为 10 .1%和 6 .7%。药物敏感试验显示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G-细菌的有效率分别为 94 %、87%、85 %、90 %、78%、88% ,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 90 %。万古霉素对G 的敏感性为 10 0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万古霉素等抗菌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素。  相似文献   

16.
17.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腔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70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根据当地医院的院内感染报告经验性用药。结果:170例患者中158例治愈,治愈率92.9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和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次使用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53例,B超检测血栓形成情况并分析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病变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患者血栓发生率为52.8%(28/53)。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栓形成比例均显著性增高,其优势比值分别为3.45(95%CI1.89—18.53),2.69(95%CI2.01~20.21)及2.87(95%CI2.83~15.36)(P〈0.05)。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发生风险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或手术切割的疗效及各自的特殊性。方法对24例心脏病伴房室折返性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或外科旁路切割术。结果10例射频消融的首次成功率为90%,无严重并发症。14例手术患者心外膜标测检出17条旁路,手术成功率为94%。1例术后复发,射频消融成功。1例围术期死于呼吸衰竭,1例遗留永久性Ⅰ度房宣传导阻滞,余12例无与旁路切割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心脏病伴PSVT的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心脏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房室旁路时,应首选外科旁路切割术,可同时治愈两种疾病。外科失败病例采用RFCA治疗仍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