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层医院PICC置管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PICC导管穿刺技术是基层医院护理的新课题。置管后正确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保持导管通畅,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突出了新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詹敏 《现代保健》2013,(9):152-154
随着护理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也备受广大护士和患者重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大大消除由高危药物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基层医院开展PICC,仍然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李思静 《中国保健》2009,(21):924-92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中护理应用的实用性。方法:对36例胸腹水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6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36例患者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在7—15d,最长30d,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腹腔积液,操作简单,疗效好,安全性高,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约了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行胸腔置管间断抽液及注入药液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只需穿刺置管一次,导管留置时间4~13天,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注意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妥善进行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滑脱,预防感染,是保证治疗成功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结论 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治疗胸腔各液,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因反复胸腔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部位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高热量输液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医疗护理技术,就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探讨如下。1控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外表面的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前半小时避免一切清扫和整顿工作,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做好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创...  相似文献   

6.
杨竞 《现代保健》2009,(34):123-12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制定置管方法、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进行正确应用及护理,可避免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装临时漂浮导管心脏起搏器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危重患者,应用Seldinge法行静脉穿刺,术中通过三级物品管理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32例全获成功,无深静脉血栓、心脏穿孔、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及术后有效护理大大提高了起搏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水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 48 例经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水患者进行有效的穿刺前准备、穿刺中配合、留置导管护理、胸腔内注药的护理.结果:48 例患者置管时间最长 23 d,最短 4 d,平均 12.6 d,维持了有效引流,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恶性胸水患者的护理要注重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注药治疗肺隐球菌病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观察经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注药治疗我科10例肺隐球菌病期间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效果的反馈总结护理对策。结果10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经环甲膜穿刺留置导管治疗的顺从性;术中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并耐心细致地好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减轻不适症状,保证了治疗顺利完成,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药物反应。结论经环甲膜局部定时多次注药治疗肺隐球菌病,达到使药物充分渗透于病灶局部,增强了杀菌效果,同时促进了痰液引流和排出,有助于支气管黏膜的修复,而导管留置期间的良好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中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十分关键。我院血透室近几年来通过颈内静脉利用单针双腔导管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由于采取的预防感染护理措施得当,与以往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股静脉穿刺血液透析相比,感染率降到最低,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庄炜 《现代医院》2013,13(9):141-142
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管理体系,依托医院局域网,结合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PICC信息管理系统,实现PICC病人信息、置管信息、导管信息等资源共享,合理、高效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管护理管理手机软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网易研发的"有道云笔记"为软件基础,设计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手机软件系统,自2015年7月开始对全院导管护理实时监控和质量督导.分别调查应用前后导管护理质量和导管护理问题有效整改率.结果 应用导管护理管理手机软件系统后,实现实时导管护理问题监控和督导,所有导管护理学组成员同步、协同进行导管护理质量管控,导管护理质量明显提升(P<0.05),疑难导管护理问题有效整改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导管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导管护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优化导管护理学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开展情况及相关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市38所三级医院的ICU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38所三级医院中有36所开展了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36所医院均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平均千日导管感染率为2.5‰;26所开展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监测,平均千日导管感染率为2.1‰,88.5%的医院对留置尿管患者不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28所开展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监测,平均千日导管感染率为7.6‰,71.5%的医院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次数为2次/d,53.6%的医院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结论 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已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措施的规范与落实有待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在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52例置管局部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期间记录两组红肿渗液消退情况。结果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后,局部皮肤红肿渗液,疼痛感明显减轻。结论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局部感染效果优于常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需长期进行输液及反复静脉穿刺不耐受需置PICC管患者29例及外院带入PICC置管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A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一般培训;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堵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堵塞人数并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等。结果 A组患者堵管总人数显著多于B组。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冲管方式错误,血液返流以及机械性堵管;B组经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堵塞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操作指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护理意识能够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在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52例置管局部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期间记录两组红肿渗液消退情况。结果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后,局部皮肤红肿渗液,疼痛感明显减轻。结论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局部感染效果优于常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出院康复期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服务全流程管理,建设一套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方法 为建设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开展“网约护士”延续性护理上门服务工作,发挥医联体优势,联合社区医院做好做实互联网院外延续护理服务.结果 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试运行至今,平均每天接2~3单,上线初期已实现为患者提供糖...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中医科开展整体护理,突出中医特色的临床服务,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探讨的新课题。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改善环境、情志护理、中医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普及健康教育等。实践证明开展中医特色整体护理,中医科在治疗效果、护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中医科开展整体护理,突出中医特色的临床服务,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探讨的新课题。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改善环境、情志护理、中医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普及健康教育等。实践证明开展中医特色整体护理,中医科在治疗效果、护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