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自1996~1998年为78例基牙固位不良型牙列缺损患者作了弹性义齿修复,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义齿固位好,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美观(无金属卡环),异物感小,患者满意。作者为此作了2年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适应证:Kennedy各类牙列缺损患者[1]。作者选择78例基牙固位形不良,用传统可摘义齿修复难获得较好固位和美观患者,其中KennedyI类牙列缺损3例,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8例,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39例,KennedyⅣ类牙列缺损28例。患者拔…  相似文献   

2.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健康状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患者不同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的义齿设计,不同的义齿材料等,以分析可摘局部义齿(RPDs)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在病人戴入RPDs 2a后,用龄病,牙周病常用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来检查基牙健康状况,用x2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义齿的不同设计,均与基牙健康密切相关,而两种不同材料的义齿对基牙的损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PDs基牙的健康与多因素有关。而口腔卫生状况是决定RPDs口腔微生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整铸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铸造冠的修复叶晓昂程辉潘明晶陈百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350004)关键词整铸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铸造冠整铸可摘局部义齿(RPD)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我国现有口腔卫生预防保健状况较差,常因基牙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折...  相似文献   

4.
关卫 《吉林医学》2007,28(5):593-593
在固定义齿的基牙牙体预备过程中,每个基牙的就位道必须互相平行,这一点至关重要,如何能尽量少磨除健康牙体组织,又能取得就位道,笔者在实践中发明了两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维诺  谭娟 《医学综述》2013,(20):3799-3801
目的 探究并分析基牙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采取套筒冠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调查其基牙状况、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观察不同基牙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修复1个月、6个月、1年后,牙龈指数较修复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深度、碱性磷酸酶活性、牙周袋深度显著低于修复前,且修复1年后的变化最显著(P<0.05);残根残冠组修复后基牙龋损、牙折的发生率分别为8.33%、16.66%,显著高于牙周炎和少数余留牙患者(P<0.05);双侧末端游离者牙折及基托折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1.11%、12.05%,显著高于非末端游离及单侧末端游离者(P<0.05).结论 套筒冠义齿对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较好,且不同牙基类型、不同义齿支持形式修复后的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32例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采用根管治疗,治愈后继续以固定义齿修复。结果 32例都获得成功。结论 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髓炎应尽早给予根管治疗。以免引起固定义齿修复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单个切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个切牙缺失患者28例,基牙邻面和树脂牙预备沟槽,利用Super-band C&B粘接剂直接粘接修复.结果28例修复体经3年观察,使用情况良好,未见松动脱落,基牙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和适应证,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单个切牙缺失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修复中保护基牙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固定桥制作314例。分别于牙体预备中及基牙预备后对基牙实施保护。结果:穿髓17例,损伤牙龈15例,引起过敏症状12例,有保护而无保护剂2例。结论:保护基牙不仅是固定义齿修复成败的关键,也是现代口腔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Vitalium2000与纯钛材料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及对基牙牙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89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材料不同分为Vitalium2000组(n=46)和纯钛组(n=43).Vitali...  相似文献   

10.
刘克佳  王红 《黑龙江医学》2001,25(7):507-507
本文作者于 1997~ 1999年为 6 4例基牙固位不良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弹性义齿的修复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义齿固位好 ,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美观 (无金属卡环 ) ,异物感小 ,患者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本文选择 6 4例基牙固位形不良 ,用传统可摘义齿修复难获得较好固位和美观患者。其中 ,KennedyⅠ类牙例缺损 3例 ,KennedyⅡ类牙例缺损 6例 ,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 2 3例 ,KennedyⅣ类牙列缺损 32例。义齿修复在患者拔牙 2~ 3个月后进行。本组年龄在 15~ 32岁 5 6例 ,32~ 6 2岁 8例。1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32例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采用根管治疗,治愈后继续以固定义齿修复。结果32例都获得成功。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牙髓炎应尽早给予根管治疗。以免引起固定义齿修复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天然牙和基托覆盖在粘膜及骨组织上,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患者戴用RPDS后,常伴有基牙龋坏和牙周疾患的发生,对此,多数学者认为是戴用PPDS对口腔微生态系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1] ,进而导致牙体牙周病变,但也有学者提出[2  相似文献   

13.
Kennedy I类牙列缺损是指双侧远中游离端缺牙,由于缺失牙较多,临床医师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时,对基牙的选择很严格,必须考虑卡环、支托对基牙的损伤,基牙的牙根长度、牙周状况限定了适应证范围。太极扣(ERA)冠内覆盖附着体不会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且对基牙有一定保护作用,用于Kennedy I类牙列缺损修复,对基牙的要求不甚严表120例ERA冠内覆盖附着体基病例序号临床检查牙根长度牙齿松动度牙周状况1~129~13mmI度松动,X线片结果显示牙槽骨吸收均在1/3内,牙根长度7mm以上。1.2ERA附...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基牙龋病与可摘局部义齿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2-3年后的龋病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95例戴用可摘局部义齿2-3年患者的基牙和非基牙的龋齿发病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基牙龋齿发病率23.67%高于非基牙3.45%(P<0.05).口腔后部基牙龋齿发病率27.49%高于口腔前部基牙13.89%(P<0.05).基牙邻接面龋发病率25.72%,支托窝龋发病率9.33%,根面龋发病率3.02%,卡环龋发病率1.36%.口腔卫生习惯优、良、差三级的基牙龋齿发病率分别为8.91%、24.09%、44.2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易患龋病,基牙龋齿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基牙.口腔后部基牙更好发龋齿.基牙龋齿好发牙面顺序为:邻面、支托窝、根面、卡环与基牙接触区.口腔卫生状况与基牙龋齿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谢丹丹  杨德圣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74-175,178
牙列缺损修复的设计历来被视为复杂的口腔医学问题,当基牙为松动牙时为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带来诸多困扰,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在松动基牙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上为义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各设计作了简要的分析及评价,提出了较为理想的义齿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采用三种材料对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修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门诊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174颗楔状缺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随机分为为A组、B组及C组。分别采用三种材料对其缺损部位进行修复,修复2年后采用改良的USPHS系统评价修复体的疗效。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楔状缺损应及早黏结修复以改善该处的集中应力状况,以提高楔状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可摘局部义齿与基牙致龋的关系。方法用两种可摘局部义齿做修复治疗180例、378颗基牙在术后1、3、5年回访,对基牙的牙体组织进行龋病检查,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及询问患者夜间是否摘戴义齿。结果随着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两种义齿基牙龋坏都逐渐增加,两种义齿各自1、3、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义齿各自卫生状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义齿间相应优良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义齿夜间是否摘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可摘戴局部义齿随着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其龋坏均逐渐增加;如果夜间继续戴义齿,则会造成口腔卫生差,出现基牙龋坏,影响口腔甚至全身健康。  相似文献   

19.
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易发龋坏部位细菌组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the composition of plaques which were on the base teeth's carious sensitive sites, just after the insertion of the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s of bacterial detection in different teeth at the same period and those on the different sites of same teeth at different perio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re was a tendency that the detection ratio of the stomatococcus at the early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bacteria, but at the middle period the ratios declined, and at the late period it was higher again. The detection ratio of the bacillus was on the contrary in th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qu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dentures had been used for 7, 14, and 21 days and 3 months. After 3 months, the ratios of the stomatococcus and the bacillas returned to their normal levels. The 3 main cariogenic bacteria were all detected in this study. The Streptococcus mutant was the dominant bacterium in the plaques and its ratio went up with the time duration. The ratio for the lower second molar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the 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ios of the Actinomyces viscosus and lactobacillus were lower. In conclusion, after the insertion of RPD, the oral microbial ecosystem would be changed and the cariogenic bacteria began to impla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teeth. So RPD is a potential factor to cause the caries.  相似文献   

20.
唐弘夫 《当代医学》2011,17(7):110-111
目的探讨氟化泡沫预防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损坏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例戴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牙维护,实验组加用氟化泡沫。结果实验组在龋齿新增发病率,龋齿新增平均颗数,及RPDs失败率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氟化泡沫应用于戴RPDs的患者,拓展了氟化泡沫的临床使用范围,提高了其防龋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