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病经常表现出病程长、易反复的临床特点,因而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织、久病夹瘀等复杂的疑难杂症,本文就该类复杂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从病因病机及药物上作一探讨,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下。1气血痰瘀同治脾胃居于中州,职司运化,其运行特点是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全身,即“脾以升为健”;同时,脾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则  相似文献   

2.
仲景之痰瘀同病证同治规律探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病,是指在同一病证中,既有疾湿之象,又有瘀血之征的病证,因此痰瘀同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治疗也有特殊规律。仲景在《伤寒)7、《金匾》中对痰瘀同病同治均有论述,不过在《伤寒》中,痰瘀同治的方证较为分散,但同治的方证所占比例不少,其“证”、“治”之规律,试从以下几方面作管窥之析。1痰瘀变肺的证治《丹溪心法》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痰”。《血证论》亦说“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吐血咯血,必见痰饮”。以上说明,肺部疾患疾瘀为患居多。而仲景习用桔梗汤、外台桔梗散、千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了郭维琴教授在“痰瘀同源”理论的基础上浅析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思路。郭维琴教授在长期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痰和瘀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因素,基于“痰瘀同源”理论治疗老年高血压收效甚好。老年病人肝肾逐渐亏损,气血运行无力,津血同源,则易生痰生瘀,痰瘀进一步阻滞气机,或上蒙清窍,或郁而化火,或困遏阳气等,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郭维琴教授认为,治疗老年高血压当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为基础,以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联合降压通脉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症加减,寒温同调,散收并用,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试论瘀血与痰浊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痰瘀证患者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脂质代谢状态.方法 选择44例痰瘀证MCI患者,采集其外周血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痰瘀证MCI患者的血脂与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者及其他证候MCI患者.结论 痰瘀证是MCI发病的重要病机,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贾秀兰从痰瘀论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秀兰主任医师根据临床长期观察研究,从痰瘀互结辨证论治眩晕,取得较好疗效.观将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痰瘀论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病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系统论述与病例报道尚不多。《伤寒论》中有“鼻息必鼾”的记载。笔者在临证偶遇该病,试从痰瘀论治,收到较好疗效。本文详述治疗病例及其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痰瘀互结型冠心病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冠心病的发病率中明显升高。陈美华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近40载,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宗旨,融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一炉,创新性地提出了痰瘀相关、痰瘀互结、肾虚与痰瘀等现代中医经典理论,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探索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痰瘀”辨证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HD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着手探讨CHD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本质,试图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些可靠的客观依据,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许多结果证实了“痰瘀”在CHD发病中有重要意义,以痰瘀为突破口探讨CHD中医辨证分型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阐明痛风概念、病因病机基础上,系统阐述中医治疗痰瘀阻滞型痛风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中医治疗痛风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痰瘀阻滞型痛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治方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研究痰瘀同治方逆转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再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时,家兔血脂及ET,MDA含量升高,NO,SOD含量降低。结论:痰瘀同治方有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抑制细胞过度凋亡,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病证本质的客观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客观化研究,以揭示缺血性中风的病证本质。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辨证分型分为3组: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4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的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病人血ICAM -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缺血性中风3证型组之间,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疾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3证型组中以痰瘀阻络型组的ICAM-1、CD62p升高为最显著。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痰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83例NAFLD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其中痰瘀证41例,非痰瘀证42例,另以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按IDF标准诊断MS,同时,采集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液流变学、瘦素、脂联素等资料。[结果]NAFLD痰瘀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痰瘀证组并发MS(51.2%)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38.1%)及健康对照组(8.0%),并发中心性肥胖者(70.7%)亦高于非痰瘀证组(61.9%)及健康对照组(26.0%)。[结论]NAFLD痰瘀证的病理本质是痰凝及血瘀,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存在明显的MS各组分集聚的特征,MS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小血管病越来越多关注,成为临床治疗与科研的热点。梳理中西医关于脑小血管病研究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成果,提出脑小血管病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补充相关诊断标准的4条观点。同时梳理中医脑病各家病机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肾虚-痰瘀互结-毒损脑络”过程是脑小血管病的病机。从动态的、进展的、多维立体的角度描述脑小血管病无症状期、慢性进展期、急性发病期的病理要素,提出脑小血管病以肾虚为本;痰瘀为脑小血管由功能性损伤到器质性损伤的病理关键;痰瘀蕴毒、毒损脑络造成脑小血管的直接损伤,以毒的阴阳、寒热性质不同产生的阳毒(火毒)与阴毒(浊毒)形成脑小血管病急性起病或慢性进展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沈建平教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冠心病的发病之本,痰瘀互结、邪热内蕴是致病之标,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根据病因病机提出益气养阴、化痰逐瘀兼清热的治疗原则,临证时审证求因,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最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络阻窍闭而致神昏,络闭内生风痰而呈惊搐,出血性中风则是离经之血瘀阻脑络。根据中风的病机特点,以急则治其标为总则,以化瘀、通腑、涤痰、开窍为常法,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各种法则:清热泄火、通腑泄下、平肝潜阳、破瘀通络、涤痰开窍、醒脑开窍、益气开闭等,常加用如活血化瘀、通腑泻热、涤痰息风、清热解毒等品,在实际运用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痰浊瘀结型脂肪肝的证病疗效。[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物对照、双盲双模拟观察,入选患者198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100例。自拟肝脂康胶囊治疗痰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并对其证、病疗效及其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和81.64%,治疗后肝脾CT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回升(P〈0.05),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与脂肪肝患者肝脾CT比值的改善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肝功能主要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肝脂康胶囊对痰浊瘀结型脂肪肝有一定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肝脾CT比值;中医证候疗效与脂肪肝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体现了证、病是同一客体在不同角度的反映,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瘀热阻窍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有急性期和恢复期之分。在急性期,中医学根据有无意识的改变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仅有肢体经络形证而无神志改变者为中经络,同时有意识症状者为中脏腑,其中邪实窍闭者为闭证,正虚阴竭阳亡者为脱证。中风闭证多因风阳痰火蒙闭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20.
眩晕一症在临床多见,病机复杂,症状各异,前人各有阐述,如列河间主风火,认为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旋转”。朱丹溪痰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尤在经则提倡综合理论主张“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