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30-1631
冠心病的发病逐年递增,且有年轻化趋势,室扑、室颤和心源性猝死是其主要、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如心率变异(HRV)分析、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测、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心率减速力检测等,但对冠心病的HRT、MTWA的指标同时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病患者HRT、MTWA的心电图学特点,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Tp-e间期和Tp-e/QT比值是新近提出的可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myocardi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心电指标,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最常见心脏结构异常,寻找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CD的有效预测指标成为近些年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HRV)为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张力,预测心脏猝死的独立指标,以往有许多研究表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时域心率变异(HRV)分析,能有效地测量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情况并对其预后做出独立的客观评价,对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发生做出预测和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创伤性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定量方法,并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HRV作为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最新指标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关于冠心病患者HRV的变化尚报道不多。本文采用短时HRV时域及频域分析法观察冠心病患者的HRV变化,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lability,HRV)可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剖伤性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定量方法,并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HRV作为一项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最新指标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关于冠心病患HRV的变化尚报道不多。本采用短时HRV时域及频域分析法观察冠心病患的HRV变化,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猝死(SCD)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成人SCD常与冠心病相关,而遗传性心脏病则能引起儿童、青少年SCD事件高发。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心脏病关系密切且其有助于预测SCD发生风险,遗传性心脏病可能还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了解遗传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对SCD高危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将有助于疾病诊断、更准确的危险分层以及治疗。本文就SCD的遗传学基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定量测定自主神经活性的方法,目前认为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危险性的最重要的独立指标,也广泛用于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尿毒症等疾病时自主神经病变状态及其预后的评估,但脑卒中后HRV改变少见报道。本文对92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观察组)与60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脑卒中后HRV变化及不同病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猝死(SCD)是当今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因其发作突然,预测困难,且大部分发生在院外,给抢救、预防、治疗带来困难。SCD病人死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目前报道尚不多,我院内科3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作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24小时内发生猝死,其死前动态心电图变化,或许能为SCD的预测、预防提供有益的资料。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方法对87例动态心电图(DCG)检出SMI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A组)。与66例健康对照组(B组)检测HRV中的SDNN、SDANN以及日夜间的QTv进行比较。结果SMI者HRV和QTv均显著降低,且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HRV和QTv可作为冠心病SMI者判定预后的常规DCG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纳入因心脏病死亡的患者124例,根据是否为SCD分为SCD组(65例)与非SCD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死亡时生物节律以及心电图表现等。结果:死亡时生物节律方面,SCD组发生在6:01~12:00比例为41.54%,显著高于其它时段(P均0.01);非SCD组各时段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与非SCD组比较,SCD组在6:01~12:00时段死亡的比例(23.73%比41.54%,P=0.007)明显升高,SCD组肌酸激酶[CK,(1140.66±176.63)IU/L比(1949.52±2141.22)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2.43±28.30)IU/L比(175.20±231.44)I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30.09±34.27)mg/L比(44.34±10.60)mg/L]水平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49.83±11.24)%比(37.53±23.11)%]明显降低(P均0.01);在SCD组中,冠心病导致的SCD占86.15%(56/65),其中心肌梗死占66.15%(43/65)。结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是临床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检测CK、CK-MB、cTnI及LVEF水平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对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及正常死亡组心肌切片标本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CD4与端粒酶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两者在各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及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1)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7.36%、30.08%;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3.58%、76.22%;在正常死亡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9.52%、92.31%,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PDCD4与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中位数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2 776.32、11 889.65,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1 073.52、7 254.91,正常死亡组分别为987.48、6 908.27,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肌组织中阳性检出率较低,中位数呈过表达,而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及正常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中检出率均较高,表示PDCD4与端粒酶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损伤中的关键标志物,对临床诊疗冠心病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每年有2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SCD),因此明确SCD的可修正危险因子极为重要。重度饮酒增加SCD的危险性,轻~中度饮酒与SCD的关系不固定。该文对是否轻~中度饮酒者SCD的危险性较低、是否SCD的的危险因子与其他类型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有所不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约占全部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而70%~90%为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所致。研究表明,老年人SCD可以通过预测及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老年人SC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1.1生活方式1.1.1饮酒:大量饮  相似文献   

14.
100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变异性(HRV)是窦性心动周期变异程度及规律的反映,是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00例(A组)受检者为1999  相似文献   

15.
T波电交替(TWA)与心源性猝死(SCD)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形成TWA的复极时空离散度增加是发生SCD潜在的电生理基础。心肌梗死患者是发生SCD的高危人群。TWA作为预测MI后伴或不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发生SCD的一项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在心脏急症中的重要作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Variability,HRV)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危险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obility,HRV)是通过测量连续P-P间期微小变化的差异,反映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定量、无创伤性指标。1963年Hon和Lee在产程中观察胎儿心率变化减小提示胎儿宫内窘迫。1978年Wolf等首先报道了急性心肌梗塞(AMI)后HRV减小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近年来HRV的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与发展。业已证明,HRV分析可做为检测交感、副交感神经活性及其对心脏调控功能的一项敏感、量化的无创伤性指标,对预测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下面将HRV的生理基础、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大多数HCM患者一生中出现的症状都很轻微。然而,HCM患者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的风险,在中国成年人中其患病率为80/10万,且SCD是HCM最严重的并发症。识别HCM患者发生SCD的风险,可以改善预后结局。本文结合当前指南及近年来HCM与SCD方面的相关研究,对HCM患者发生SCD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obility,HRV)是通过测量连续P—P间期微小变化的差异,反映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定量、无创伤性指标。1963年Hon和Lee在产程中观察胎儿心率变化减小提示胎儿宫内窘迫。1978年Wolf等首先报道了急性心肌梗塞(AMI)后HRV减小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近年来HRV的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与发展。业已证明,HRV分析可做为检测交感、副交感神经活性及其对心脏调控功能的一项敏感、量化的无创伤性指标,对预测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下面将HRV的生理基础、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DCG),按DCG检测情况分为HRV异常组(50例),HRV正常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CR及CR与HRV之间的关系.结果 HRV异常组CR显著低于HRV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CR与HRV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异常时提示CR不全,DCG检出CR不全可作为判断自主神经受损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