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32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 A组病人切口手术后7~10 天愈合,B组病人切口手术后10~15 天愈合.无一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彩 《中外医疗》2008,34(34):189-189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18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 A组病人切口于手术后10~15d愈合,B组病人切口于手术后15~25d愈合.1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合理处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瑞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08-3009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4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分为A组和B组,根据临床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脂肪液化切口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 d~1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2.1 d;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 d~2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8.4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引流、合理地使用电刀、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经腹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48例,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手术切口:A积极清创二次缝合;B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比较两种方法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效果。结果A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明显较B组缩短(10.56±2.72天 vs 14.01±2.89天,P〈0.05),A组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20例 vs 13例,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清创二次缝合,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50例,均为肥胖患,B组50例,均为非肥胖患,比较两组病人中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比例,再将这100例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9例患分为两组,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的30例为A组,采取拆除部分缝线,内置优锁尔纱条引流;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的19例为B组,采取拆除全部缝线,以呋喃林纱布湿敷,然后行Ⅱ期缝合,结果:A组中有45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率为90%,B组中仅有4例出现切口脂肪液经,出现率为8%。A组患切口于术后11-15天愈合,平均13.7天,B组患切口于术后16-22天愈合,平均18.3天。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有关,治疗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8例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分为A、B 2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术后2 d~4 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 d~5 d后可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 d~28 d.2组患者切口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糖代谢紊乱、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皮下液化腔放置负压硅管引流的方法可以减少瘢痕面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以下简称液化)给予艾灸,促进液化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以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2例,同一组病人切口出现液化后实施常规切口换药一段时间作为对照组,经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切口未愈的,经病人同意后实施切口艾灸作为观察组,对照两时间段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对照时间段液化切口常规换药平均8.5天,切口未愈,观察时间段液化切口给予施艾灸后平均4天切口愈合。液化切口施艾灸与促进切口愈合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调动、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液化切口施艾灸有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 4 1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病人分为A、B两组。A组 18例 ,采用抽出积液后腔内注入强的松龙 ,换药治疗。B组 2 3例 ,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置入切口引流 ,换药至肉芽组织新鲜后行蝶形胶布固定或行II期缝合。结果 ,A组病人切口于术后 2 3~ 35d愈合 (2 5 17± 2 81)d ,B组病人切口于术后 15~ 2 5d愈合 (2 0 83± 3 5 8)d ,(t =4 2 2 2 ,P<0 0 1)。提示B组疗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2006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5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10~14 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 d后可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两组病人切口无1例发生院內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60例,其中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60例(观察组),未发生脂肪液化60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B组采用常规换药,重组人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C组采用碘伏清洗,敷料敷于创面.观察三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基础疾病、腹壁脂肪厚度、手术类型、切口类型、使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切口冲洗、关腹人员等资料.结果 A、B、C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和C组,C组较B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均无关(P>0.05);与基础疾病、腹壁脂肪厚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冲洗、关腹人员均有关(P<0.05).结论 采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较好.基础疾病、腹壁脂肪厚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冲洗、关腹人员等多种因素可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3.
大黄加芒硝治疗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加芒硝外敷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4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在严格消毒下每天在已出现脂肪液化的腹壁切口边缘用手挤出黄色液体,挤压后用大黄加芒硝外敷;对照组20例在严格消毒下将液化的腹壁充分扩开,定时换药。结果:40例患者切口全部治愈,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天~3天,平均2天。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天~14天,平均10.5天。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黄加芒硝外敷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有效的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6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卫华 《中外医疗》2009,28(8):29-29
目的探讨研究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病人均于术后9~15d愈合,平均13d,60例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通过纠正重视患者全身基本情况,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正确的处理能够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和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体血痂填充联合皮肤闭合器治疗手术后小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小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40例(液化切口长度≤5 cm),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20例。 A组采用自体血痂填充联合皮肤闭合器治疗, B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再将A、 B两组按切口长度分为A1、 B1组(≤3 cm)和A2、B2组(>3~5 cm),各10例。比较A、B两组平均换药次数;比较A1和B1组、A2和B2组患者总有效率、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不同手术切口长度的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1周,A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B组(80%)(P<0.05);A1、A2组的愈合时间均较B1、B2组短(P<0.05);A1组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较A2组短;A组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B组。结论:使用自体血痂填充联合皮肤闭合器治疗小切口脂肪液化,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年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挤压排液加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切口愈合后美观,很少留有瘢痕,同时可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15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2~25天愈合,平均18.5天,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体型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成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引流管引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机理、发生原因、及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2008年至2011年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局部和全身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愈合.结论 术前积极纠正基础疾病,术中有效的处置,均可有效的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特别是发生液化后的有效处理可明显缩短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2例。分别采取消毒胶布固定(A组,28例)和手术缝合切口(B组,24例)。结果5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A组住院天数17~21d,B组19~22d,住院费用A组比B组少900~1000元,且术后不需应用抗生素。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自身原因如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后咳嗽、水肿、产程长及术者在术中操作不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