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含量动态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肝炎18例,慢性肝炎74例(轻度27例,中度31例,重度16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分别检测HA,LN,PCⅢ,CⅣ含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血清中HA,L,PCⅢ,C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HA随肝组织病变程度加深而呈梯度上升,各型肝炎活动期明显高于恢复期,LN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时,血清值明显高于正常(P〈0.01),PCⅢ、CⅣ自慢性直炎中度发展为重度及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 56例 (重型肝炎 32例、失代偿肝硬化 17例、原发性肝癌 7例 )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 4 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 ,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 ,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 ;血清游离色氨酸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和中期 ,但中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氨增高和色氨酸代谢紊乱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8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结果显示:①血清Ⅳ型胶原(Ⅳ-C)在重度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组明显增高;②血清LN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组明显增高;③血清Ⅳ-C和LN的水平与血清丙种球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无相关;④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肝纤维化的检出率较单一项指标检出率要高;⑤血清Ⅳ型胶原(Ⅳ-C)在病毒性肝炎各组的检出率高于血清LN的检出率。提示血清Ⅳ-C和LN测定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肝纤维化的检测手段,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肝纤维化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对158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FU活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活力增高最为明显,其平均值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1.6~2.1倍,因此对PHC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U与AST、ALT和SB呈正相关(P<0.05),似乎提示AFU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胆管阻塞有关,但在PHC和肝硬化组无此相关关系。结合以前的一些实验结果,如转移性肝癌血清AFU仅轻微升高,而孕妇和婴儿脐带血中AFU活力明显增高,作者认为,AFU增高可能与肝细胞受损后再生及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特征与问题。方法我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92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抽取的492例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包括血清AFP含量等。结果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AFP阳性率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重型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轻度组AFP阳性率与慢肝中重度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肝病患者采用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判定患者血清AFP含量以及阳性率等指标,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均高于正常对照(P<0.001)。急肝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慢肝活动用与稳定期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慢肝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各型急肝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血清SIL-2R可用于肝炎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均高于正常对照(P<0.001)。急肝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慢肝活动用与稳定期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慢肝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各型急肝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血清SIL-2R可用于肝炎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血清总胆汁酸与谷丙转氨酶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中胆汁酸水平和谷丙转氨酶都是较为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谷丙转氨酶(ALT)是肝细胞受损后首先能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用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30例健康体检者和住院病人进行TBA和ALT的测定,结果表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病人,TBA和ALT两者阳性率都很高。而肝硬化病人TBA明显增高,ALT却不高或无明显异常。初步表明:同时测定TBA和ALT对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与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2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2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LD活性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诊断指标,对肝纤维化的存在及活动程度诊断无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均高于正常对照(P<0.001)。急肝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慢肝活动期与稳定期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慢肝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各型急肝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血清SIL-2R含量与病毒复制无关。故认为SIL-2R可用于肝炎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对158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L-岩藻糖苷酶活力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FU活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增高最为明显,其平均值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1.6 ̄2.1倍,因此对PHC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U与AST、ALT和SB呈正相关,似乎提示AFU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胆管阻塞有关,但在PHC和肝硬化组无此相关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慢活肝与肝硬化两组之间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当肝细胞损伤明显、ALT高于正常时,则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可反映慢性肝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154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良性占位和健康人血清脯氨肽酶活力以及16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45例)血清脯氨肽酶活力显著地高于肝硬化(30例)、慢性肝炎(22例)、良性肝占位(25例)和健康人(32例)(P<0.01)。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高于非癌肝组织(P<0.01)。本文结果表明:血清中脯氨肽酶可作为慢性肝病癌变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并有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各种肝病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E,apoE)变化的临床意义。采用ELISA双抗法检测22例急性肝炎,41例慢性肝炎,33例肝硬化,24例肝细胞性肝癌及21例脂肪肝患者血清apoE浓度及血脂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急性期,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apoE浓度均升高,而脂肪肝与正常对照无差异;急性肝炎急性期apoE浓度高于恢复期,而黄疸型又高于无黄疸型,两者有显著差异。肝硬化时,平衡淤胆因素,apoE总胆汁酸比率与Child-pugh分数呈反比。结论:提示血清apoE浓度的测定对反映肝细胞功能及淤胆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DA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DA升高比例分别为55%、43.8%、87.9%及70%,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P分别为0.008、0.000)。肝炎后肝硬化组ADA血清水平亦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P均为0.003)。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DA与门冬氨酸转氨酶、球蛋白、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14、0.376、0.424、0.306),与白蛋白、胆碱脂酶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05、-0.35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ADA升高主要反映肝脏储备合成功能逐渐降低,而不能很好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TBA含量的改变与肝脏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在其他有关疾病的改变情况。方法测定了20例急性肝炎、23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5例肝癌以及109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的含量,并与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尤其急性肝炎更为明显,阳性率100%,并与ALT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BA测定对于肝细胞损伤,特别是早期损伤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为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恢复期肝功能改变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胆碱酯酶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脑、肝、血以及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突出间隙中,其活力降低常见于有机磷中毒,和肝实质细胞损害患者。肝脏在有实性损害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失代偿肝硬化及其他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此酶活性降低。这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酶合成降低所致,其下降程度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我们收集了7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E的测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1964—1980年16年间住院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病人147例和肝癌54例进行分析,探讨肝炎与肝硬化、肝癌之关系。肝硬化147例中有明确肝炎病史者59例(占40.1%),肝癌54例中有明确肝炎病史者10例(占18.5%)。有明确慢性肝炎病史的病例中病理检查显示门脉性肝硬化7例,坏死后性肝硬化三例,肝细胞癌4例。27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其中10例阳性(占37%)。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4例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后,病人血清中LPO、ALT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高,门静脉直径回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①临床病例:4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诊断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分型标准。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平均年龄为41岁。②治疗:静脉滴注丹参注射  相似文献   

20.
血清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血清中有近百种酶一但只有少数酶与疾病诊断有关,现对诊断肝病时的血酶清做如下简述。1转氨酸肝脏内转氨酶正常情况下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转氨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活性增加一倍。所以,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临床上常用的转氨酶有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其中GPT对诊断肝病具有较大意义。1.1GPTGP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中毒性肝细胞损害等。其中度升高,见于迁延性及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变等。轻度升高,见于阻塞性黄殖,胆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