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LaDue氏等首次报告肝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力增高已经二十年了。这期间有关转氨酶在各种疾病中变化的情况报道得很多。就肝炎而论,转氨酶活力测定对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估计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都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但有时也可能引起一些模糊的概念。因此复习转氨酶的临床生物化学,以便正确评价和使用它,在当前防治肝炎工作中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应用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以诊断肝炎与判断疗效己有三十多年了。但其与肝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现将我科从1983年3月至198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170例肝炎的血清转氨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胆烷酸的总称.它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它的生产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胆汁酸(TBA)测定可以反映肝功能异常,许多研究已经证实TBA测定是一个灵敏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ALT指标。结果91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平均为1.24×105copies/ml;血清ALT水平平均为326IU/L;血清AST/ALT平均为1.15;血清HBV-DNA含量与ALT之间无相关性(r=-0.43、P>0.05);与血清AST/ALT成明显负相关(r=-0.314、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与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无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评价e抗原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示疾病会向不良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61例肝穿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对比分析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4期以上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高于S0~S3期的患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AST/ALT比值≥1时,诊断早期肝硬化(S4期以上)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80.8%。结论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4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22例(55%)肝组织检出HBcAg,82例(70%)血清HBeAg阳性,HBcAg~+/HBeAg~+和HBcAg~-/HBeAg~-一致率为80%。在部分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二者均阳性。因此认为肝组织HBcAg表达是活动性病毒复制的一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血清转氨酶水平在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高于HBcAg阴性患者,在HBcAg表达为胞浆型患者又高于HBcAg胞核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胞浆表达突出,HBeAg阳性慢性非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则以胞核表述为主。由此认为HBcAg胞浆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免疫性肝细胞溶解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测定mAST活力在肝病类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310例肝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mAST,同时测定AST,并测定mAST/AST,分析三者在肝病类型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 mAST活性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患者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的mAS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T对肝病的诊断效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97;mAST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效率最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53.mAST和AST用于诊断各种肝病类型时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血清mAST活力能反映肝细胞坏死情况,对于肝病类型的临床分类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测定mAST活力在肝病类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310例肝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mAST,同时测定AST,并测定mAST/AST,分析三者在肝病类型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 mAST活性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患者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患者的mAS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T对肝病的诊断效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97;mAST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效率最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53.mAST和AST用于诊断各种肝病类型时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血清mAST活力能反映肝细胞坏死情况,对于肝病类型的临床分类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54年 La Du 等氏报告急性心肌栓死患者血清的转氨酶活力有明显的增高后,临床上继又发现急性肝炎亦有同样的现象,并一致认为测定此酶对上述疾病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近年来由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因而又相继发现血清转氨酶在其他肝病,类如慢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或继发性肝癌,急性 相似文献
12.
磷酸吡哆醛对测定肝肾疾病时血清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含与不含磷酸吡哆醛试剂对测定肝肾疾病时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的影响。方法:用Di mension RxL临床生化测定系统(含磷酸吡哆醛试剂)和Roche ModularP生化分析系统(不含磷酸吡哆醛试剂)测定健康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肾炎组、尿毒症血透析前组、尿毒症血透析后组血清ALT和AST活力,最后比较两种试剂的差异。结果:健康组的ALT和AST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肾炎组、尿毒症血透析前组、尿毒症血透析后组血清ALT和AST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在肝肾疾病时测定血清ALT和AST应该使用含磷酸吡哆醛的试剂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正常血清转氨酶浓度与肝病死亡率危险性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正常范围的血清转氨酶浓度与肝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场所 韩国医疗保险公司,随访8年 研究对象94 533例男性和47 522例女性,年龄35~59岁。 主要结果评价 根据死亡证明所获得的肝脏疾病死亡率。 结果 转氨酶浓度与肝脏疾病的死亡率有正相关,甚至正常范围内(35~40IU/l)也是如此。与浓度<20IU/l相比,谷草转氨酶的浓度为20~29IU/l和30~39IU/l时,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男性为2.5(95%可信区间2.0~3.0)和8.0(6.6~9.8),女性为3.3(1.7~6.4)和18.2(8.1~40.4)。谷丙转氨酶相应的危险性分别为男性为2.9(2.4~3.5)和9.5(7.9~11.5),女性为3.8(1.9~7.7)和6.6(1.5~25.6)。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对于男性来说,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预测肝脏疾病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31IU/l及30IU/l。 结论 对于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者,应密切观察并进一步进行肝脏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的指标,探讨Cys 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诊断指标将其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及肝肾综合征组,同时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HA、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的浓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患者组与对照者之间的比对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清Cys C、HA、PcⅢ、ⅣC和LN水平随肝病的发展呈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ys C水平与HA、PcⅢ、ⅣC、LN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987 7、0.989 0、0.998 3、0.976 8(P〈0.01);除肝肾综合征组外,血清S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清Cys C水平随着肝病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 肝内酶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血液中某些酶活性的改变,故可借助测定血液中某些酶活性变化来判断肝脏对酶的代谢功能了解肝细胞破坏程度,肝细胞膜通透性变化以协助诊断肝病。材料、方法及检测对象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系1978—1983年本院住院病人。病毒性肝炎以全国传染病会议 相似文献
16.
17.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它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同被视为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占多数,据国内文献报道,缺血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之比为3.5:1; 国外有人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8%,出血性仅占12%。可见,研究和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多集中在病理生理学方面,而病理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下面本文就这一方面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8.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又名γ—GT)由Hanes等发现以来,有关该酶测定对肝胆疾患的临床诊断意义,国内外均续有报道。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将γ—GTP分类编号为EC 2.3.2.2。γ—GTP为人体器官中分布很广的一种肽酶,是膜腱酶,属细胞分泌酶。在细胞内呈溶解部分与不溶解部分。只有可溶性部分能在体液中测到。纯γ—GTP已从动物脏器中分离获得,为糖蛋白。据有关研究证实γ—GTP在肾脏近曲小管的刷状缘和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 N )和Ⅳ型胶原(CⅣ)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1例肝病患者(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39例,肝癌组18例)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A、PCⅢ、LN和CⅣ等4项指标水平,比较各组肝病和对照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及各组肝病间HA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肝硬化组织、肝癌组 HA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P<0.01),肝癌组HA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HA 、PCⅢ、LN、C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各种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如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最终可逐渐导致肝纤维化.近年来,慢性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发病率不断提高,因此,肝纤维化就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用ELISA法检测肝病患者200例血清的Ⅳ胶原含量、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